晚春古詩翻譯: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紛紛爭奇鬥艷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晚春》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詩作,全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蘊含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未來之意。
《晚春》原文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晚春》註釋1、晚春:春季的最後壹段時間。
2、不久歸:這裏指春天很快就要過去了。
3、百般紅紫:即萬紫千紅,色彩繽紛的春花。鬥芳菲:爭芳鬥艷。
4、楊花:指柳絮。北周庾信《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榆莢(jiá):榆樹的果實。初春時先於葉而生,聯綴成串,形似銅錢,俗呼榆錢。《太平禦覽》卷九五六引漢崔寔《四民月令》:“二月榆莢成者,收乾以為醬。”才思:才氣和思致。《後漢書·文苑傳》:“(劉表)嘗與諸文人***草章奏,並極其才思。”
5、惟解:只知道。漫天:滿天。宋蘇軾《再和楊公濟梅花》之九:“長恨漫天柳絮輕,只將飛舞占清明。
《晚春》賞析
這是壹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雖然詩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鬥艷的場景,但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雕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壹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展示出滿眼風光,令人耳目壹新的景象。
此詩熔景與理於壹爐,在景物描寫中蘊含著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面對晚春景象,詩人壹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避短用長,爭鳴爭放,為“晚春”添色。
《晚春》創作背景此詩為《遊城南十六首》中的壹首。錢仲聯《集釋》系此詩於唐憲宗元和十壹年(公元816年)。此時韓愈已年近半百。
《晚春》作者介紹韓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貞元八年(792年)進士。曾任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後官至吏部侍郎。卒謚“文”。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於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參考文獻: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
3、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4、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