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修辭手法和哲理
壹千多年來,冷泉亭壹直是詩人們流連忘返的處所。白居易“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蘇東坡“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記幾回來”,更是這裏的常客。長慶二年(822年),白居易被貶杭州刺史。靈隱是他愛去的地方,如《宿靈隱寺》詩曰: 冷泉亭景點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為誨榴開。 黃紙除書到,青宮詔命催。僧徒多悵望,賓從亦徘徊。 寺暗煙埋竹,林香雨落梅。別橋憐白石,辭洞亂青苔。 漸出松問路,猶飛馬上杯。誰教冷泉水,送我下山來。 宋費袞《梁溪漫誌》卷四《東坡西湖了官事》載:“東坡鎮余杭……以吏牘自隨,至冷泉亭則據案剖決,落筆如風雨,紛爭辯訟,談笑而辦。已,乃與僚吏劇飲,薄晚則乘馬以歸。”蘇軾有《送唐林夫》詩:“靈隱寺前天竺後,兩澗春淙壹靈鷲。不知水從何處來,跳波赴壑如奔雷。無情有意兩莫測,肯向冷泉亭下相縈回。我在錢唐百六日,山中暫來不暖席。今君欲就靈隱居,葛衣草履隨僧蔬。肯與冷泉作主壹百日,不用二十四考書中書。” 歷代詩人即景題詠,佳句繁多。諸如:“聽來畢靜水生響,看到出神峰欲飛。”“古木三秋猿已去,寒泉六月雪橫飛。”“泉聲咽石奔難住,嵐氣侵衣濕不飛。”“忽聽奔雷鳴澗底,問人才道是泉聲。”“林泉尚如翳石瘦,泉光渾覺抱亭飛。”亭上詩匾充棟: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歐陽中石書 王維詩句) 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董其昌撰題 許麟廬重書) 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石冶棠引俞樾句題 李鐸重書) 半空虛閣有雲住,六月深松無暑來。(古聯 王伯安重書) 風既能飛,去來何礙;泉宜可飲,冷暖自知。(王翼奇) 峰欲飛來無凈土,泉甘耐冷有名山。(黃文中) 還有宋曹既明詩: 朱檐日靜軒窗冷,碧嶂雲低草樹香。山影倒沈波底月,夜闌相對瀉寒光。 北宋姚鉉(南宋《淳祐臨安誌》為張履信)《冷泉亭》: 水石壹闌幹,僧歸四山靜。攜琴譜澗泉,月浸夜深冷。 北宋梅詢《冷泉亭》: 古竇鳴幽泉,蒼崖結虛字。六月期客遊,披襟苦徂暑。 開窗弄清淺,吹鬢疑風雨。不見白使君,煙蘿為誰語。 南宋辛棄疾《滿江紅·題冷泉亭》: 直節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漸翠谷,群仙東下,佩環聲急。誰信天峰飛墮地,傍湖千丈開青壁。是當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識。 山木潤,瑯玕濕。秋露下,瓊珠滴。向危亭橫跨,玉淵澄碧。醉舞且搖鸞鳳影,浩歌莫遣魚龍泣。恨此中風物本吾家,今為客!(辛棄疾故鄉濟南。) 南宋俞桂《冷泉亭》: 步入侵雲嶺,亭高路恰平。池邊幽樹古,水底細沙名。 無友詩難詠,逢僧話轉清。此中真勝地,林寂鳥無聲。 南宋趙師秀《冷泉夜坐》: 眾境碧沈沈,前峰月正臨。樓中晴聽響,池水夜觀深。 清凈無人世,虛空見佛心。卻尋來處宿,風起古松林。 宋方回《乙巳三月王東溪邀飲靈隱冷泉亭》: 淵靜濤飛亦壯哉,冷泉亭右閘初開。壹時變作跳空雪,萬眾驚聞噴壑雷。 老鶴遠過彭祖壽,巨杉何啻盛唐栽。吾生八十重遊此,身健猶堪酒壹杯。 元白珽《冷泉亭》: 靈山本清凈,壹泉渟其中。靈山孤飛來,此水將無同。 山影厭不盡,照見天玲瓏。分明千尺冰,不獨疑寒蟲。 京洛多風塵,到此壹洗空。炎寒無二心,凜有操者風。 留然守空梵,萬劫豈終窮?驪山有溫泉,虛築華清宮。 元呂止庵《[仙呂]後庭花·冷泉亭》: 湖山曲水重,樓臺煙樹中。人醉蘇堤月,風傳賈寺鐘。冷泉東,行人頻問:飛來何處峰? 蒼猿攀樹啼,殘花撲馬飛。越女隨舟唱,山僧逐渡歸。冷泉西,雄樓傑觀,鐘聲出翠微。 漁榔響碧潭,王孫徒翠嵐。玉勒黃金鐙,紅纓白面驂。冷泉南,踏花歸去,夕陽人半酣。 塔標南北峰,風聞遠近鐘。佛國三天竺,禪關九裏松。冷泉中,水光山色,巖花顛倒紅。 鴨頭湖光明,蛾眉山岫青。羅綺香塵暗,池塘春草生。冷泉亭,太平有象,時聞歌笑聲。 明沈周《自題冷泉亭圖》: 入林兜子送斜暉,酒面風情色漸微。白發再來渾覺老,青山久住不重飛。 老僧古寺相逢熟,故國遺蹤欲見稀。千個長松臥房近,吹燈還照鶴群歸。 明張輿詩: 小朵峰巒擁翠華,倚雲樓閣是僧家。憑欄盡日無人語,濯足寒泉數落花。 明林丹山詩: 壹泓清可沁詩脾,冷暖年來只自知。流出西湖載歌舞,回頭不似在山時。(宋刻“流出”作“流向”。) 明郎瑛《七修類稿·冷泉猿嘶》: 冷泉亭下北山陲,曾見雌雄***引兒。慣聽山僧朝說法,能隨木客夜吟詩。 松坡日暖人遊後,蕙帳風寒鶴怨時。惆悵遺音無處覓,竹溪啼老野棠汁。 清高士奇《江村消夏錄》卷三沈啟南《仿大癡道人靈隱山圖》卷詩: 湖上風光說靈隱,風光獨在冷泉間。酒隨遊客無虛日,雲伴侍僧住好山。 松閣夜談燈火寂,竹床春臥鳥聲閑。佛前不做逃禪計,丘壑宜人久未還。 清朝名媛王慧《冷泉亭》,著意表述了“冷”的意境: 泉聲檐檻外,林壑杳然深。人世熱何處?我來猜到心。 松林藏日色,潭底臥峰陰。壹自樂天記,山光寒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