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詩人余光中在海外漂泊異鄉回國後創作的壹首現代詩歌。詩歌表達了對故鄉和祖國的戀戀不舍之情,也體現了詩人余光中盼望中華民族早日統壹的美好願望。
在意象的提取和提煉上,這首詩有著樸素而豐富的美。鄉愁,這種每個人都普遍經歷卻又難以捕捉的情感,如果找不到獨特的美的形象來表達,要麽成為壹種普遍的平庸,要麽陷入壹種抽象的空虛。懷舊的形式美也是非凡的。它的形式美表現為結構美和音樂美。懷舊在結構上呈現出從傳統改變的美。
《鄉愁》原著:
小時候,鄉愁是壹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裏,我媽媽在那裏。
長大後,鄉愁是壹張窄窄的車票。我在這裏,新娘在那裏。
後來,鄉愁成了短暫的墳墓。我在外面,我媽媽在裏面。
現在,鄉愁是壹條淺淺的海峽。我在這裏,大陸在那裏。
擴展數據:
這首詩寫於1972。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他於1949離開大陸前往臺灣省。當時由於政治原因,臺灣省長期與大陸隔絕,導致余光中多年不能回歸大陸。他壹直思念親人,渴望祖國統壹,親人團聚。詩人懷著強烈的鄉愁,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寫下了這首詩。
鄉愁是壹部現象級的作品,壹部現象級作品的出現,往往是因為它以藝術的手段巧妙地觸動了人們的心靈,或者開啟了壹段回憶,或者壹段敘事。
鄉愁的流行也有這個邏輯。余光中生活的時代,中國幾千年來從未有過變化。對於當時的人來說,流離失所是生活的常態。余光中也是如此。他壹生跋涉過很多地方,但無論走多遠,無論走過多少地方,家鄉只有壹個,鄉愁永遠在。
懷舊是具體的,也是抽象的。懷舊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也正因為如此,鄉愁才壹直縈繞在人們的心頭。鄉愁作為壹首詩,有其巧妙的表達方式,但最重要的是通過巧妙的表達搭建橋梁,直達人心。
正因為人的心裏有壹種普遍的鄉愁,所以《鄉愁》這首詩才會觸動那麽多人。過去的生活經歷發展並豐富了余光中的鄉愁,但如果可能的話,沒有人希望有這樣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