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詩歌的基礎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詩歌:壹、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和寫作情況,要深入分析詩歌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孟子曾提出“知人論世”的文學批評方法。所謂“知人論世”,就是深入了解詩人的生平、思想、道德、經歷等狀況以及詩人所處的時代情況,這對我們正確理解作品很有幫助。比如,我們了解了中唐的政局和柳宗元的經歷之後,就能更好地理解《漁父》中的避世和照顧山川的態度。二是分析作品本身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對於較短的作品,比如格律詩、絕句,可以逐句分析,對於較長的作品,可以分析問題或段落。這是工作分析的主體。我們分析的作品必然具有欣賞價值。當我們讀壹首詩時,我們會有壹些自己的感受。我們寫壹篇分析文章,展示作品的價值,表達自己的感受。對作品的分析也是壹個再創造的過程,要註意用詞的選擇,盡量做到語言優美簡潔。第三,可以對比分析與作品有可比性的其他作品,在對比中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比如杜甫的《登嶽陽樓》和孟浩然的《對洞庭湖》都是描寫洞庭湖的佳作,但是我們會發現《登嶽陽樓》向我們展示了杜甫對國家命運的關註和對民生疾苦的關心,而《對洞庭湖》僅僅局限於對個人苦難的自憐。相比之下,這兩位詩人的心靈和性格。第四,要知道作品的地位和影響,這也是我們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壹種方式。比如,如果我們知道《橘頌》是中國詩歌史上第壹部完整的詠物詩,我們就更能理解“托物言誌”這種手法是《橘頌》的獨創,這種手法對後世詠物詩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