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疏通語言,理解大意
中國優秀的古詩詞,語言凝練,寓意含蓄,意境深遠,講究平實,用韻嚴謹,格律嚴整,魅力無窮。因為讀古詩有很大的語言障礙,更需要疏詞。
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常用方法
1.疏通不熟悉的單詞:有些單詞壹般是學生在日常閱讀中接觸不到的,是學生讀詩和理解詩歌的障礙。所以學生首先要認其形,知其音,知其義。比如《萬戶宛日》中的“宛”字,《林中吟聲》中的“宛”字。
2.疏通古今詞語在形式、意義、用法上的差異:有些古今詞義或讀音不同的詞語,容易讓學生看文意產生誤解,老師壹定要解釋清楚。比如《楓林晚》中的“坐”(其意為因為),《風吹草低妳見牛羊》(其音為xiàn,意為暴露,相當於“現”)中的“坐”,“凡陽光,入壹樹叢”(其音為yǐng,意為陽光)中的“景”。
上面提到的“逸”、“悅”、“坐”、“見”、“經”,都是理解詩意的關鍵詞。只有弄清楚它們的意思,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這首詩的字面意思。這些地方,說了就說了,不能因為怕戴上“打針”的帽子就放棄。
值得註意的是,在古詩詞的語言應用中,省略、跳躍、語序顛倒的用法往往超過普通文言文。在教學中,學生只需要有壹個大概的想法,沒有必要逐字翻譯。堅持後者不僅難做,而且耗時。嚴重的話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寵壞學生的學習胃口。這就必然要求教師以壹種粗糙的、熟悉的方式來組織教學。
二、挖掘空白,感受詩意。
中國的古詩詞以含蓄著稱,它和中國的字畫壹樣,講究白布,給欣賞者留下足夠的想象空間。
從某種程度上說,詩歌藝術是空白的藝術:故事情節的空白、人物描寫的空白、心理活動的空白、思想情感的空白、哲學的空白等等。
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克服這些障礙,激發合理的聯想和想象,補充詩歌的“空白”,連接跳躍的起點和終點,從而領略詩歌獨特的藝術形象、生動的抒情畫面、豐富的生活內容和深刻的思想意義。
例如,古詩“春望”的第壹句對聯和第二句對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草木皆兵”。花瓣像眼淚壹樣落下,孤獨的鳥兒唱出它們的悲傷”。作者在安史之亂中看到國家分崩離析的悲慘景象,內心的創傷是難以言喻的。而杜甫的五言律令,飽含感情,寓情於景,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破”到什麽程度?有多深?花鳥本該賞心悅目,寓教於樂。為什麽是“花落淚”“鳥驚”呢?
作者用擬人的筆來反映內心的痛苦。「刮的更短」和「無敵」是什麽形象?這是詩人年老時的自畫像。他飽受顛沛流離之苦,飽受戰亂之苦,導致頭發稀疏。透過形象,他內心的感受是什麽?詩人充滿了悲傷和憂郁,這有效地指控了他安史之亂的罪行。許多“空白”都要用想象來填充,老師和學生都壹樣,描述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第三,認真看完,變成用過的。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第壹法則。很多優秀的老師都非常重視課堂閱讀。有壹句話是這樣說的:壹本書讀壹百遍,就會明白它的意思。朗讀可以表達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創造出師生與詩人在心靈、情感、和諧上相融的良好唱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人格、審美、文化等綜合素質。另外,古詩詞有獨特的韻律和節奏。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註意詩歌的節奏、韻律和恰當的聲調,讓學生沈浸在詩歌獨特的韻律中,進入詩歌優美的意境。
比如《登瓜州》這首詩,老師說:桃花又開了,草又綠了,燕子又回來了。然而,詩人已經離開了。俗話說,故土難離,詩人不禁想——“明月幾時照我?”;詩人怎能不問——甲:“明月幾時照我?”;詩人要問——學生答:“明月幾時照我?”。
回憶完自己的家鄉和親人,老師對比著問:有可能是家人嗎?只見眼前——勝答:“瓜州與京口壹水,中山僅隔數山”;和朋友喝酒可以嗎?只見眼前——勝答:“瓜州與京口壹水,中山僅隔數山”;也許他走了就再也回不去了。我們再來看壹看——盛答道:“京口瓜州壹水之隔,中山只隔幾重山。”這種鄉愁,只問明月——學生答:“明月幾時照我?”。
經過反復吟誦,學生們不僅熟悉了詩歌,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詩人的感情。
優秀古詩詞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優美的詩歌,優美的語言,深刻的內涵,崇高的意境,是我們取之不盡的財富。語文教師只有重視古詩詞教學,不斷充實自己,提高文學素養,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取向,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歌唱,才能讓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的優秀文化。
2小學詩歌欣賞教學方法
首先,欣賞背誦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於思維的發展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也處於記憶力最強的階段。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加強古詩詞的背誦和朗讀。讓學生在背誦古詩詞的同時註入自己的感受,了解作者的寫作心態,可以讓學生對古詩詞有更深的理解,真正了解古詩詞文化。
另外,老師也要重視學生對古詩詞的積累,背誦往往是學生積累古詩詞的最佳途徑。因此,欣賞朗誦,理解朗誦,可以讓學生在小學學習中國古詩的同時,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學的古詩詞大多是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頭聯、頸聯、尾聯怎麽讀,需要老師很好的指導。
教師的示範背誦對學生理解詩歌很有幫助,重視背誦是詩歌教學的基礎。古詩詞節奏嚴謹,讀起來朗朗上口,通順流暢,熟讀也能促進背誦。
第二,合理聯想是古詩詞教學的關鍵。
聯想是從當前感知的事物中回憶或回想起另壹事物的心理認知活動。通俗地說,聯想就是和這個那個有關。聯想是學習和智力活動之間的紐帶。在語文學習中,經常把聯想和想象相提並論,聯想被認為是創造性思維。
比如教葉紹翁的《不值得遊園》,是描寫春色的名句,作者從側面描寫春色。在這裏,“小口柴飛久久不能開”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妳為什麽不能敲門?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詩人敲不到門的原因是什麽?同學們開始積極探究這個原因,是不是out了?還在院子裏幹活沒聽到敲門聲?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
為什麽只有出墻的時候才會看到杏?院子裏還有什麽?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經驗,逐壹想象院子裏的景色:郁郁蔥蔥的蔬菜、開滿鮮花的果樹、成群結隊采蜜的蜜蜂、花叢中的蜻蜓和蝴蝶,壹派春意盎然的景象。這是“壹個杏子出墻”引起的反思。由點及面,壹顆杏想到了所有的愛,院子裏看不到。
在這個想象的過程中,壹方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另壹方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交流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學生寫作提供了成功的範例。
可見,聯想在文學創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情感基調,就必須把握作者的聯想。在文學作品教學中,既要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聯想,又要善於引導學生的聯想,從而深刻感受文本的意義,領略作品的藝術魅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聯想。
古典詩歌作為中國傳統文學中的壹顆璀璨明珠,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新教材增加了古典詩詞的比重,非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為了更好地教授古典詩歌,我們不妨以聯想為突破口。
第三,合理聯想
古詩詞之所以精彩,在於它用精煉的語言達到傳神的意圖,營造出作者當時的氛圍,使讀者進入遐想。在小學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註重古詩詞意境的再現,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扮演角色,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對記憶的加工和轉化。古詩詞中沒有想象,就沒有藝術美的體現,也就不可能完整呈現審美。在古詩詞教學中,讓學生進入想象空間,在古詩詞的想象意境中產生情感和共情,最終達到聯想,從而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反映古詩詞中的意象。
如果妳能在《秀子》中抓住壹個悲傷的詞,為什麽詩人會悲傷?學生們會聯想到哪些悲傷的畫面?引導學生進入悲傷情境後,讓他們看到詩人死不瞑目、淚流滿面的畫面,理解詩人“收復中原,還我河山”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
第四,註重拓展
古人留下的詩詞有幾千首,但教材基本都是經典,數量有限。如果學生只學習這些,能力是不會提高的。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是連貫互補的。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課本上的古詩詞,還要豐富閱讀內容,多讀壹些課外古詩詞。
比如學習王安石的《鄧飛來鳳》時,可以在課後同時學習王安石的其他詩詞。比如在教《送元二十安Xi》的時候,學生可以假設與親人離別的場景,可以自己寫送別詩嗎?也許有些學生可以寫他們的第壹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