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春江花月夜賞析

春江花月夜賞析

在我們的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經常會接觸到詩歌,詩歌是壹種抒發感情、抒發抱負的文學體裁。妳還在尋找優秀經典的詩詞嗎?以下是我對《春江花月夜》的欣賞,僅供參考,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這首詩乍壹看很平凡,但這看似平凡卻是另壹個不平凡的原因。任何壹部優秀的作品,看起來都很普通,毫不起眼,只有妳仔細研究,接觸妳的心靈,才能發現有什麽讓妳驚喜的地方。由於張是初唐詩人,他的詩也啟發了後來的詩人和神仙。可以說,後世詩人的作品最多也就和這首壹樣高,沒有超越性,所以被後人公認為“橫掃全唐的傑作”。我們的解釋在於以下五個維度:

第壹,極其復雜的轉化隱藏在簡單的敘述下,這是第壹高。

任何壹首詩,首先要考察的是它的音節、節奏和對偶。這首詩分九組,每組壹韻,每組必轉韻,有其工整的壹面;然後九韻的變化是平的,錯音穿插,極其復雜。至於它的內部是如何混合和高度統壹的,每壹句話是如何演繹的,有什麽樣的美感,這種大家在網上都能找到的本微信官方賬號就不贅述了。

那麽我們要問壹個問題,為什麽經典作品在工整平凡的外表下卻有著高度的復雜?因為這是世界的壹個基本屬性,越高級的東西越會體現這個屬性。長期浸淫於資本社會,被地鐵廣告迷了眼的人類,未必能察覺到這樣壹個普遍規律,但我們也可以用呂做個類比,立馬明白。LV或者iPhone,無論從設計風格還是它所代表的理念,都是極其簡單的,但其內部結構卻是盤根錯節,極其復雜,各種細節都是極其考究的,以最終達到其表面的簡單與普通。

然後這首詩也是壹樣,字還是那幾個字,大家都懂,小學文化都能懂。然而,隱藏在這平凡背後的,是文字的深層用法,以及只有通過壹生才能感同身受的意境。就像壹段音樂,這就是巴赫的作品被稱為古典音樂的聖經原因。巴赫的代表作是壹組十二平均節奏,就像自然界中跳躍性很強的音符,在他的手中被訓練成有規律有美感的跳躍。

即使偉大的頭腦也是愚蠢的。妳用了壹個看似簡單的表達,壹旦研究了它的細節,妳發現天上有千瘡百孔,那麽妳就找到了壹部經典作品。這首詩用韻、疊字、事物的高度復雜,是經典的高度。因為這種在網上很容易找到的解釋,微信官方賬號沒必要多說,也可能會讓讀者覺得我們的解釋有些模糊。讀者要問了,復雜在哪裏?建議妳在網上搜壹下壹個叫“都市隱男”的網友的解釋。他已經清楚地解釋了這首詩的復雜性。我這裏只提壹點,大家馬上會對這首詩印象深刻:

比如這首詩,似乎讓人誤以為是在說“夜”,前面的“江邊花”不過是“夜”的形容詞,所謂“江邊花”的“夜”。但實際上,它講的是“春、河、花、月、夜”五個獨立的東西,誰也沒有和誰有任何重疊。然而在因緣的主持下,這五大元素就像壹個完整的五線譜系統,* * *完成了這壹曲春、河、花、月、夜的交響。五個獨立的元素,來了就聚,去了就散,聚了就聚,散了就散,體現了世界本身的壹種聚散的自然格局。在相應的命運下,這五個獨立的東西似乎來得很突然,然後又相互交織,其復雜的格局不亞於物理學中的伽利略變換及其升級版的洛倫茲變換。打完這壹場就告壹段落了,為什麽還要去?

高度復雜,但表面上極簡,堪稱經典。這種說法幾乎不會有人質疑。因為我們的世界本身就呈現這樣壹個白色的表面,但是它的細節是復雜的。所以能符合這樣壹個特點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符合“天道”。在任何領域,其經典作品也不例外。比如我們熟悉的E=mc2,是物理學領域的春江花月夜。在它樸素的外表下,折射出壹個峰巒轉折的巨大洞穴,它可以自成壹個世界。

優秀的作品必須有層次和水平,這樣它才有高密度物質所特有的良好性質。我們在描述壹個上流社會的紳士時,經常會用“蘇菲”這個詞,因為他的狀態就像壹個多角形的棱鏡,必須與宇宙的多樣性高度呼應,而不是壹個角度、壹種方式、壹種意識形態的單細胞動物。

第二,在實際描寫中巧妙地隱藏人類的情感,這是第二高的。

這是任何經典作品的另壹個非常重要的特征。我們區分作品優劣的前提是看它在哪個階段加入了人類的情感。高素質的人壹定是先只談事情,然後選擇壹個非常合適的時機加入人的情感;而下等人,由於其空心的本質,必然會壹上來就在其中加入人的情感,美其名曰“升華”。舉個例子,如果有人走過來對妳說:“啊!讓我們高舉千古文明和思想的偉大旗幟,讓這春花秋月融入我們美好的夢想!”妳馬上就能看出來,這句話是廢話,因為它沒有把業務說清楚,貿然加上壹些空話和人情。

壹件事,只是這件事本身,以此類推,這本來是壹個簡單的原理。而人類有壹種賦予事物意義的天然傾向,導致我們總是無法把握什麽時候賦予事物情感才是合適的,而是隨意賦予,所以這樣才會凸顯出壹部具有永恒經典的實用作品。

春、河、花、月、夜,分別只是他們自己。作者沒有賣壹個相思,慈母的記憶,國家的興亡等等。從壹開始,而是直接描述了這個東西和這個現象本身,這就立刻讓作品擺脫了刻板印象。不然就不同於讓金星吐槽,參加壹個歌唱比賽,而是壹上臺就開始流著淚講述自己的辛酸歷史。

人類,沒有人不苦。但是,妳的工作屬於妳的工作,妳把妳洶湧澎湃的情緒帶得太矯情了,這是人類貪婪無知的壹種腦波展示。在生活中,正是因為這種人情的泛濫,我們往往看不到事情的真相,所以與這種人性的弱點做對,才能成為這方面的經典之作。

這個特點在當今的流行音樂領域也可以看到。流行,不是完全不好,但是我們這壹方水土出的流行歌曲,永遠擺脫不了那些感情,愛情,糾結,痛苦。另壹方面,國際大師的作品節奏歡快。就算這首歌要糾結,它的音樂表達依然可以像雨點壹樣歡快地打在地上,所以我們可以面對這種糾結,唱出來也不會引起感情上的糾結。好像在唱“看!”帶著歡快的音調。我們是多麽糾結啊!糾結是多麽美妙啊!"

第三,提出“人類是不滿意的妻子”的理論模型,這是最高峰。

優秀的作品不是沒有情懷,但不是壹上來就賣妳廉價的情懷。只說東西,卻讓東西發光,體現的全是人情,讓人落淚。妳根本不說,但是人們會發現的。

春、河、花、月、夜在命運的作用下自動匯聚,像五個藍精靈,在這大地上跳著歡快的舞蹈。雖然上面是這樣那樣的,什麽都不說,但是妳真的要裝傻到最後,五個藍精靈跳完就結束了嗎?這時,“人”就會出現。

世間萬物都能獨舞;花開花落,都是由自己的自然規律獨立控制的。而人類的出現,或謳歌,或拋棄,賦予了事物意義。雖然最後壹切都像壹面鏡子,但在這個鏡子的世界裏上演這樣的好戲,也是剛需。

在用極其復雜的音韻、風格、結構,不偏不倚、不帶任何感情地描述了這五樣東西的獨立舞蹈之後,作者就開始逐漸帶入人類情感的筆墨。我之前說過,優秀的作品不是沒有情懷,而是壹上來就賣不出去。壹上來就情緒激動,只能成為壹個不滿的妻子;但是,先說事情,等我們用錯綜復雜的筆墨把讀者帶入壹個虛構的獨立時空之後,再來和大家生成,那就是另壹回事了。

前兩種復雜的轉換和情感的隱蔽,是為這首詩真正有意的出現做鋪墊。雖然作者還在百般躲藏,然而在這裏,微信官方賬號當場指出,這首詩的靈魂即將登場。註意,在這裏,作者悄悄地開始直奔淩峰,創造了壹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當然也是這麽不起眼。這種不起眼讓它的淩峰高度翻倍。這個高度就是:論不滿的妻子。

當然,這也是微信官方賬號原創的解釋。網上的評論都類似於說,此時已經變成了春、河、花、月、夜、人六要素。那麽人,當然會開始懷念流浪者的鄉愁,然後會想起那些偷懶已久的怨婦。梳妝臺,我多想化作壹縷月光,飛到她的身邊!等等等等。或者說,據說在古代,男人出門旅遊,報效國家,所以所有女人長期呆在家裏,成了不滿的妻子。作為壹個在外的遊子,只能望著長江的流水,惦記著家裏的老婆。這也和時代等等有關。

但是,奔微信官方賬號今天要推翻這種低俗的說法。哪些漂泊的鄉愁在古詩詞中泛濫,為什麽能成為經典?這和我們之前說的“鏡像原理”不矛盾嗎?妳前面沒賣情緒,現在出來賣了?論月則成怨婦,何為“橫掃全唐之孤作”?

真正的秘密在於作者的崇高理念,不是他在月光舞下失去理智想到了壹個不滿意的妻子,而是他揭示了壹個永恒的秘密:人類都是不滿意的妻子。

這話怎麽說?人類,在這個浩瀚的宇宙中,和* * *,壹起被放逐在這個地球上。環顧四周,沒有人可以依靠。馬克思說,動物和人最大的區別是,動物是它們的本能,本能是它們自己;但是人有超越生存本能的東西。人類在尋找可以依靠的東西;人類,尋找意義。

海德格爾曾說,“如果有壹天,技術和經濟發展征服了地球的最後壹個角落;如果任何地方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會在任何時間被迅速知曉……那麽這個問題仍然會困擾著我們:為了什麽?去哪裏?還能怎麽辦?”

起初,人類找不到答案,只好求助於神靈。後來,人類用自己比本能更主觀的能動性去探索和拓展周圍可利用的世界,仿佛用技術找到了答案。但是,在我看來,即使人類依靠科技創造奇跡,像螞蟻壹樣爬遍銀河系,以上三個問題還是問題。

以上三個問題,人類永遠不會有答案。換句話說,人的存在就是不斷探索這三個問題的過程;就像動物為了本能而存在壹樣。沒有答案的人類只能成為不滿足的女人。怨婦不是怨婦,而是因為沒有答案,沒有坐標,她的煩惱滋生,她成了怨婦。

換句話說,任何有“煩惱”的人生都可以稱為怨婦。但就像在浩瀚星空中,只要找到壹個北鬥,我們就可以以它為起點,建立壹整套系統。北鬥的位置可以暫時粉碎煩惱,化解人間恩怨。但是,我們確實處在壹個極其復雜的時空,用壹顆北鬥構建的系統,可能會在時空的流變清洗中徹底破滅。比如,宗教的北鬥星構建的社會體系,在時空變異的影響下,可能會完全斷裂,然後科學的北鬥星構建的新的社會體系,可能會重新連接起來。但關鍵是,並不是每次壹個系統崩潰,另壹個系統就能馬上接上,中間有壹段真空混亂期,於是麻煩又會滋生,人類又會回到不滿的妻子身邊。

人類的歷史就是壹個從不滿足的女人變成不滿足的女人,從不滿足的女人變成不滿足的女人的循環。人類歷史上所有的紛爭、戰爭、握手言和、暗鬥,都離不開這種“不滿妻制”的理論覆蓋。壹切,從整個人類到每個人,都是壹個“怨女人——不怨女人——怨女人”的持續循環。

人類不斷被困在這樣的怨婦系統中。這種不滿的女性系統的揭示,是這首詩突然扶搖直上,拔地而起的絕佳原因之壹。但這畢竟是壹首詩,它所揭示和反映的所向披靡的哲學思想,必然會以壹脈相承的疊字和詩意的意境展現出來。所以只是以怏怏女的說法為借口,卻依舊裝得像個無辜的人,繼續描述什麽月光,什麽梳妝臺,什麽相思明月樓,什麽閑池夢落。它的思辨和主張的高度達到了這樣的巔峰,卻依然偽裝成壹個普通的庸俗流浪者,讓無數拜倒在它之下的詩人壹千多年都沒有看到。這就是這首詩達到雙峰的原因。當然,以上解讀也是微信官方賬號的原創。從初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壹千多年來,沒有人站出來和作者張壹起揭露這個宇宙生命的“不滿妻制”。

第四,以時空錯覺打破“不滿妻制”是第四高。

毋庸置疑,好的詩歌最終都會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而這種哲學思想的終極啟示就是時間和空間。很容易理解,這個世界上沒有可以超越時空的啟示。但是,考察作者如何從細微處描寫壹個事物,最後演繹時空的功夫,是壹件很重要的事情。壹般來說,傑出的作家使用兩種方法。第壹種方法是從對事物的局部描述,談到時間的易逝和生命的衰老。比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就大量使用了這種手法。“什麽意思,脂厚粉香,我的鬢角怎麽又成霜了?”或者說,在“黛玉葬花”這壹部分,作者用花來形容人生:“試看春日殘花漸落,正是美人老死之時。不為我悲歌,花落人亡不知!”第二種方法是賦予原本撕裂和分裂的時空壹種積極的人類情感,以此作為壹種意義,來彌合時間和空間之間的關系,無論是大還是小,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然而,當中國保持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或者“月亮什麽時候會出現在藍天上?”我想停下來問問。"

為了將這兩種方法完美結合,需要將針穿過兩樣東西,即“河水”和“月光”。因為河流和時間壹樣,有著奔跑不回頭的本性,月光有著照耀人類的本性。所以這首詩正好利用了這兩件事,巧妙地將這壹段天與古的終極戀情結合在了壹起。請註意:

江面上的天空沒有塵埃,天上有壹輪孤月。

誰第壹次看到河邊的月亮?江悅年初什麽時候拍的照片?

人生代代不息,江月年年相似。

我不知道江月在等誰,但我看到長江在送水。

這樣的壹段話,通過月亮和河流的作用,把人和時空連接起來。因為人類的“不滿妻制”之前已經曝光過,這裏提出不滿妻制是由時間和空間造成的,時間和空間是壹個虛無縹緲的東西。於是,為之前提出的命題找到了解決方案。壹首好詩不僅僅是提出壹個命題,更是為這個命題找到壹個若隱若現的答案。這首詩的答案就在於對時間和空間的探討。對時空幻境的理解,對修行的穿越,就是上面說的終極北鬥的坐標。以此為排位,萬物起死回生,各歸其位,人類因為找到了坐標而不再抱怨妻子。至此,“不滿妻制”崩潰。

請註意,這樣壹個宏大的命題,壹種貫穿古今的思想和情感,被作者僅僅通過壹些局部的東西如春花、河月呈現出來。如前所述,作者不顧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大思想體現在對局部細節的描寫上。全詩以江月兩大主題為主線,不斷拓展深化。借用網絡上“都市遊俠”這位網友的解釋,作者將“春江、劉江、江天、江邊、姜水、江灘、江墅”這些復雜的形狀和景色,與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樓、月色、月色這些復雜的光線融為壹體。同時,詩人並不局限於壹輪江月,而是貫穿著壹種復雜的人類情感。"

第五,提出壹種既獨立又互相襯托的“和諧之美”,這是第五高。

再高的命題,都已經結束了。縱觀全篇,這首詩也體現了“萬物不過是壹種和合”的思想和風格全詩以江月為主線,猶如兩個葉片不斷旋轉,繼而渦輪增壓,春、花、夜都參與其中,使春、江、花、月、夜五個獨立的元素相互獨立,卻又緊密交織,形成壹個復雜的結構。他們不依賴任何人,也不束縛任何人。本來什麽都沒有,只是他們偶然來到這個世界,在春江上彈奏了壹曲帶著淡淡月光的優美曲子。這就好比世間萬象,都只是獨立的個體,各自來到世間上演這出美麗的戲劇。生活也壹樣。我們獨自來到這個世界,獨自回到墳墓。人是獨立的,就像春、河、花、月、夜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壹切都只是我們和別人,和環境,和自己的壹種對應。

就像山和流水壹樣,我們本質上都是想要獨立完成自我的人類個體,只是因為命運的感召,暫時相互呼應。所有的不滿足的妻子,所有的問題,所有的時空,都不過是融進了春、河、花、月、夜這樣的獨立活動中,卻又相互呼應,獨立完成,相互配合,單獨表演卻又相互戲耍。

江邊的月夜,不過是他們各自獨立卻又互相配合,在時空中奏響壹曲美妙的歌的瞬間。而在壹瞬間,妳可以在壹朵花裏看到壹個永遠的世界,而壹個世界不過是壹粒塵埃,永遠不過是妳正在經歷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