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詩詞格律

古詩詞格律

古詩詞的規律如下:

首先是“齊顏”。意思是格律詩分為五言和七言。五個字是每句五個字,每句七個字要整齊壹致,不多不少。

二是規定句數,每八句稱“法”,即“五律”或“七律”;超過八句就叫“排外”。平若律詩有四種基本句式:(若)平若,平若。(平)平,(平)平。

押韻規則其實是根據詩歌的發展而制定的。

早期的古風對韻的要求不是很嚴格,也沒有後來的近體詩那麽多條條框框。像漢武帝發明的“百良體”,純粹是皇帝大臣在百良臺上玩句子,要求是每句話押韻。漢語音韻學經過魏晉南北朝的發展,為了增強句子的抑揚頓挫,壹般在單句中不要求押韻,只在偶句的句尾要求押韻。

前壹句相當於未完句,停頓,如果句子押韻,會讓人覺得每壹句都可以結束,會混淆整體長度。就像我們去聽交響樂壹樣。很明顯,高潮過後,大家都鼓掌了,但實際上,人家還是有尾巴玩的。很尷尬嗎?所以沒寫完的地方不要押韻,以示區別。

這種情況隨著音樂的豐富和詩歌篇幅的增加而出現。

最後,在唐代,詩人制定了壹種近乎物理節奏的詩歌,並把押韻作為壹種規則。

現代詩分為五句詩、七句詩、五律、七律、獨律。

其實韻和現代詩的規則相比並不復雜,只分兩種格式:首句押韻和非押韻。比如《建德夜泊》的第壹句就不押韻,而李喬的《中秋》:

圓靈冷空,所有的字都壹樣。

知道千裏之外,無雨無風?

這是第壹句的押韻格式。“空”、“同”、“風”的元音為“ong”、“eng”,視為同音字,在平水韻中屬於“壹東”,所以押韻。

現代詩壹般用平仄韻,鄰韻不準通,也不準轉(格律詩,排比句)。但在這種首句押韻的格式中,首句的韻腳可以和鄰韻押韻,這就是所謂的“孤雁出群”。

而古風的用韻比較松散,可以用在相鄰韻,中間轉韻,但不能用在兩聯(轉韻的最小單位)。可以押押韻,但是用押韻的時候,單數句要用平仄破,這和近體押韻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