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義法語
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流行於法國、歐美乃至世界的壹種藝術流派和文學思潮。
19世紀西方藝術的中心在法國,頗具影響力的官方學院派依然主導著法國畫壇。19世紀下半葉,法國畫壇的壹些年輕畫家反對官方的學院派藝術,強烈反對官方的審查制度,因為他們的創新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龍展出。他們要求藝術創新和創作自由,經常聚集在巴黎的蓋爾博瓦咖啡館,自由交流對藝術的看法,* * *共同尋求藝術創新之路。
19世紀下半葉在法國形成的壹場重要的繪畫運動,包括1867年至1886年壹批持相似觀點、采用相似技法的畫家的活動。這些畫家個性鮮明,非常務實,沒有具體的原則可循。但印象主義最明顯的特點是試圖客觀地描述視覺現實中的瞬間,主要是表達純光之間的關系。
從廣義上講,印象主義這個術語在19世紀後期有時也用於其他藝術(通常指音樂,但有時也指文學),它們的技法和效果與印象派繪畫相似。印象派的主要畫家有莫奈、馬奈、畢沙羅、雷諾瓦、西斯萊、埃德加·德加、貝爾特·摩裏索特、紀堯姆和巴茲爾。他們壹起工作,互相影響,獨立展出作品,除了馬奈繼續尋求官方認可。在他們早期的創作生涯中,這些畫家表達了他們對統治歐洲藝術200年的各種學科的不滿。
在1860年代後期,馬奈的藝術反映了壹種新的美學觀點,這在歷史上第壹次把畫家從傳統的占主導地位的以主題為中心的創作方法中解放出來。他主張把重點嚴格放在繪畫藝術的構成要素——色彩和形式上。大約在同壹時期,莫奈、畢沙羅、雷諾娃、西斯萊和巴茲爾試圖探索壹種更直接的方式來描繪風景畫中燦爛的光線和色彩。莫奈以其出眾的敏銳眼光拔得頭籌。當時這方面的科學研究表明,顏色不是物體的固有特征,而是物體反射的光。在這種觀點的影響下,這些畫家試圖探索壹種有效的方法來突破物體單壹的、看似不可改變的“固有”色彩;他們試圖捕捉物體在特定時間內自然呈現的稍縱即逝的顏色,這種顏色受到周圍臨時氛圍、距離和其他物體的影響。他們從畫水開始,照著他們所看到的,反射出許多顏色的水波。他們將這種做法擴展到從建築物到天空的所有其他物體。筆畫短小清晰,從遠處看就是壹堆雜色。事實上,他們用未經調整的顏色來描述陽光反射產生的各種顏色。受馬奈“純繪畫”實驗的啟發,他們試圖找到最生動的主題,通常不再關註情感色彩和文學特征。
1874年,這些畫家第壹次舉辦獨立展覽,與多次拒絕展示大部分作品的法國美術學院官方沙龍競爭。莫奈的畫作《印象:日出》(1872,現藏於巴黎的〔馬莫坦美術館〕最初讓人對這些有著印象派名字的畫家嗤之以鼻。他們連續舉辦了七次畫展,最後壹次是在1886。在此期間,他們繼續發展自己的個人和個性風格。1886後,印象派解散。雖然它存在的時間很短,但它完成了藝術史上的壹場革命,將西方產生的各種繪畫從畫家與主體之間的既定束縛中解放出來。
在音樂方面,德彪西通常被認為是主要的印象派畫家。德彪西的音樂從第壹部作品到最後壹部作品都有不同的特點,所以只有大約在1892 ~ 1903年完成的音樂以及後來的壹些與這壹時期音樂風格相似的作品,才可以說具有壹般意義上的印象主義。他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包括歌劇《佩利亞斯和梅利桑德》(首演於1902)、交響詩《雲》(其中壹首寫於1899)和鋼琴曲《帆》(見兩首前奏曲[竇])。其他被認為是印象派的作曲家還有毛裏斯·拉韋爾、弗雷德裏克·戴留斯、奧托裏諾·雷斯庇基、凱羅爾·西曼諾夫斯基和查爾斯·格裏菲斯。音樂中的印象主義,往往被認為是壹種細膩、脆弱、消極、雜亂的音樂,情感曖昧。印象派音樂的特點,更確切地說是拘謹、克制、冷靜,這是作曲家把純音想象成壹種美麗而神秘的目的本身而形成的豐富多彩的效果。印象主義被認為是壹場擺脫浪漫主義過度放縱的運動,但在壹些也被稱為表現主義先驅的作曲家身上可以找到它的很多特點(比如李斯特、瓦格納、斯克裏亞賓[〔300:亞歷山大·斯克裏亞!bin〔])去找根本原因。
文學中的印象主義壹般是壹種高度個性化的寫作手法,體現了作家的個人氣質。有些作家的作品因為感染力強,在繪畫上可以和印象派相提並論。他們是托馬斯·曼恩、赫曼·黑塞、弗·馬多克斯·福特和伊夫林·沃。
詳情見此。
/view/5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