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為什麽網上流傳的倉央嘉措的詩都是假的?倉央嘉措的詩有真的嗎?請推薦壹些。

為什麽網上流傳的倉央嘉措的詩都是假的?倉央嘉措的詩有真的嗎?請推薦壹些。

電影《非誠勿擾2》上映後,25歲的張新偉連續幾個晚上都被“油膩短信詩”轟炸。這些短信都是以“妳看還是不看”開始的。在網上,人們稱之為“見與不見”,出處是中川在李香山送別會上念的詩。人們在傳播這首詩和片尾曲《不如不相見》時,還加上了“倉央嘉措”四個字。其實影片只有開頭幾句和六世喇嘛有關。張新偉是通過武林傳說知道倉央嘉措的。電視上,吳雙念了壹首詩《倉央嘉措》:那時,我尋遍萬山,不是為了修來世,而是為了在路上遇見妳。其實這與倉央嘉措無關,而是朱哲琴在1997年演唱的歌曲《信徒》的歌詞。正是這些誤解導致了近年來內地的“倉央嘉措熱”。由於他生活中的種種謎團,人們想象著他的越軌和放蕩,猜測著他的各種死亡版本。他成為旅遊和暢銷書選題中“遙遠而神秘的意境符號”,甚至是品位的象征。西藏,大和尚,愛情詩,都是小資們向往的,所以帶有禪意或者藏族文化符號的詩,都叫壹個接壹個。那句話只要放在倉庫的名字上,就會流行。電視、電影、音樂等媒體將“蒼”推向更廣泛的受眾。網上“倉央嘉措”情詩被壹次次轉載。10年,新出版或再版的倉央嘉措書籍約有十種。雖然有明顯的常識性錯誤,但非倉央嘉措的作品也被收入其中,進行了第二次錯誤傳播。這些以詩歌和小說形式為主的公開出版物,多是書商投機賺錢的工具。

關於活佛倉央嘉措,壹般說他生於1683年,15歲坐床,24歲死於進京途中,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關於他的故事,最流行的是那些“情詩”和晚上出布達拉宮去八廊黃屋見戀人的傳說。300年後,桃花塢變成了他詩裏叫“瑪吉艾米”的餐廳,在北京開了分店。此外,他還出現在西藏旅遊手冊、流行歌曲和出版商暢銷書的專題中。

人們不知道的是,在藏語中,倉央嘉措的原詩是“倉央嘉措古盧”,意為道格。藏語裏沒有“倉央嘉措情歌”。不過,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邊江·加措表示,在當時的出版環境下,《道教歌曲》可能存在與宗教迷信有關的誤解,所以他決定用《情歌》作為書名。龍洞反對把倉央嘉措的詩解毒成“情詩”。“倉央嘉措生活的時代是西藏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最多變、最復雜的時代。怎麽可能找到愛人?格魯派是壹個嚴格的教派。”龍東認為,倉央嘉措詩歌的翻譯應該回歸藏語本身。“他寫的不是政治詩,也不是宗教詩,而是壹個有社會冷暖感的人寫的作品。”

這個孤獨的詩人,默默無聞的六世喇嘛,300年後被人們崇拜、想象、消費。在布達拉宮,在倉央嘉措的雕像前,導遊會停下來向遊客講述他的傳奇。然而,在邊江加措的印象中,倉央嘉措的雕像前沒有酥油燈,也很少有人獻上哈達。他的雕像只是壹個普通的泥塑。

1930年,藏族學者於道全在《六世喇嘛倉央嘉措情歌》的漢英版本中,首次將其詩作翻譯成藏文以外的文字。39年,藏委會曾將倉央嘉措的詩封譯成七言絕句,而廣為人知的“不要對如來忘恩負義”就出自這個版本。1956年,倉央嘉措還出現在《人民文學》雜誌上。90年代,倉央嘉措開始向大眾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