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發現了壹個深受喜愛的韓國導演,李滄東,壹個擁有傑出敘事能力和詩歌般文學氣質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滿了個人氣質,極具藝術表現力,主題純凈深刻,不是壹句話可以概括的。他之前的電影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後來有人質疑他的作品缺乏女性話語,因為他在作品中習慣讓女性充當男性的救贖者和引渡者,整體缺乏獨立靈魂和魅力的女性形象。聽到這個消息後,導演李滄東把自己關在家裏七天,進行冥想和再創作。後來就有了這樣壹部經典的以老年女性為主角的電影《詩》,甚至催生了當時韓國壹系列以老年女性為主角的電影。這些電影都聚焦於老年婦女復雜或獨特的生活經歷,而不是聚焦於年輕女孩。
相比之下,我們國家的女演員到了壹定年紀,可以說是幾乎遇不到好角色,市面上只能演壹些老奶奶角色。我們對成熟女性生活的文藝探索是蒼白無趣的,認同度為零。看來我們導演只會覺得觀眾沒腦子沒素質,所有的批評都是應該制止的網絡暴力,更別說認真反思壹個小問題了。
在壹個迅速膨脹的商業社會裏,李滄東導演敢於為壹部電影命名是勇氣和品格。
有豆瓣網友發現,韓語中的“詩”字看起來像是壹個人在撞墻,或者是在拖壹條船。
電影《詩》的故事並不像名字那麽簡單。它主要有兩條線,壹條主線和壹條副線。主線亮,副線暗。主線是楊梅子學詩,學紅樓香菱寫詩,從懵懂到頓悟的故事。隱藏線是巫女的孫子強奸了壹個和五個同學在同壹所學校的女生,並導致該女生跳江自殺的故事。Miko終於悔悟,舉報了孫子,實現了自我救贖。兩條線平行,融合的很好,沒有機械復制或者強行嵌入的痕跡。
2
影片開頭,壹群學生正在河邊玩耍,但壹具女屍從河中浮出。與此同時,六十多歲的楊梅子去醫院體檢。此時,她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記憶力和智力會壹點點下降。
美子是壹個美麗的老人。雖然她已經六十多歲了,但她仍然愛美。她每天出門都穿著與年齡不相稱的花裙子、高跟鞋和貝雷帽。她優雅而華麗,像壹只蝴蝶。但她不是有錢人家的老太太,她是壹個還在溫飽線最底層掙紮的老人。她女兒離婚了,留下孫子照顧。她依靠政府每月的救濟金和做兼職保姆的收入來維持生活和照顧孫子。但在生活的磨礪下,她從未放棄對美的追求。她不僅整理了自己的外表,還熱愛生活中壹切美好的事物。她也非常熱愛詩歌,這是美子從學生時代就有的理想。她渴望寫詩。
走出醫院大門,她遇到了影片開頭河裏的女屍,被推進了醫院,而女孩的母親看到屍體蓋著白床單絕望地哭了...
美子看到詩歌培訓班的宣傳單,就報了名。她很想學寫詩,但是學不會。上課的時候老師說寫詩要寫當下最直觀的感受。於是Miko拿著筆記本隨時隨地記錄生活中感動她的美好。美子過著非常平庸瑣碎的生活,每天照顧著叛逆無知的孫子。她上學的時候,孫子去給壹個又老又殘的人當保姆,照顧壹切,包括洗澡之類的私事。但即使在這種生活中,無論是看到花還是聽到水,她依然能經常在其中發現美。但在外人看來,這樣的老太太有些不正常,甚至有些神經質。老人的身體,女孩的情懷,愛美,天真,單純。
壹天,壹個陌生男人找到美子,讓她談壹件重要的事情。原來,前段時間跳江自殺的女生,在學校被6個男生強奸,絕望中選擇了自殺。自殺前,她把所有的秘密都記在了日記裏。現在日記已經被女孩的家人發現,她開始和學校交涉。為了維護她的名譽,學校選擇保持沈默。希望幾個男生的家長能坐下來商量解決的辦法。正當男人們手忙腳亂的時候,巫女走了出去,看到了外面美麗的雞冠花。她錄下來了。
美子去學校看望孫子,看到他們能若無其事的玩,就又錄了壹遍。
三
其他男生的父親認為美子是女的,女人會更遷就女人。她最好能出面,勸女孩的母親接受金錢賠償,這樣才能講和。美子接受了幾個父親的委托,去鄉下找女孩的母親見面談談。
她來到女孩家,但屋裏沒有人。美子沒辦法,就去田裏找。但當她找到她時,她忘記了此行的目的,轉而沈迷於大自然的美景。她又拿出壹個筆記本來記錄水果在地上的震動。她遇到了壹個工作的農婦,和她愉快地交談著,欣賞著農村的景色和水果的香甜。巫女不知道眼前的農婦是女孩的母親。說著說著,巫女忘記了此行的目的,贖罪之旅變成了求美之旅。
在女孩家裏,美子偷了壹個女孩的相框,回來後放在餐桌上,但她的孫子看了壹眼,依然無動於衷。從女孩家裏出來後,美子重走了女孩的足跡,走過了她的學校,跨過了她自殺的那條河。在雇傭她的老人家裏,有壹天,老人讓她給他餵春藥,並要求和她發生關系。巫女嚴詞拒絕,覺得很惡心,趕緊逃了,再也沒去過。這壹次,巫女出人意料地又來到了老人家,像往常壹樣主動給他餵春藥,在浴池裏伺候他。在浴缸裏,不知什麽原因,美子主動把自己獻給了壹個奄奄壹息的殘疾老人,給了他性。這和她壹樣丟人,或者說是作為壹個女生。
幾位父親終於如願見到了女孩的母親,並商定了賠償的價格。美子需要支付500萬元,但她沒有,於是她選擇去見老人,讓他不要問借錢給她的理由。老人認為Miko對之前的敲詐很不滿,但Miko最後還是拿到了賠償金。
Miko又回到了那個女孩的路上,甚至在她的家裏,她的學校,經歷了和她壹樣的屈辱。她似乎對這首詩的含義有了頓悟。Miko最終向警方舉報了她的孫子。在壹個寧靜的夜晚,警察來了,帶走了她的孫子。孫子被抱走前,美子小心翼翼地修剪指甲,告訴他身體要像靈魂壹樣幹凈。而Miko最後寫了壹首詩,放在詩歌班的講臺上。是壹首向姑娘告白的詩,筆法拙劣,但感情真摯。她沒來上課。她在女孩跳河的橋上徘徊。開放式結尾...
四
看完這部電影,很多人會說美子是個大齡文藝女青年。她不壹定有多少文化,但她向往美好。年過六旬的她依然穿著不合時宜的裙子和高跟鞋,在衰老和阿爾茨海默病中依然有心情學習寫詩。帶著壹種說不出的厭惡,帶著對文清的普遍鄙視。她和她穿的花裙子壹樣格格不入。她是壹道風景,是壹尊沈默的佛。
電影《詩》采用嵌入式敘事模式,小故事嵌入大故事。裏面的小故事是,美子得知了孫子的罪行,經過各種掙紮後揭發了他。外面的大建設,大命題,真正的核心故事是,美子永遠在追逐少女時代所向往的詩與美。她想學寫詩,但總是不得要領。但是,在經歷了世俗的困難和罪惡中的掙紮之後,她突然領悟到了美的真諦,終於寫出了壹首真摯的好詩。
Miko對詩歌的學習也是壹個尋找自我的過程。壹開始,她渴望寫壹首詩,但她寫不出來。看到花果杏,看到湍急的河流,她總會有遐想,這是壹個嬌弱的人對生活中客觀美的正常反應。她記錄了美麗的風景對她心靈的震動,但她永遠寫不出壹首詩。
直到她試圖親身經歷這個女孩的壹生,甚至親身經歷了她所遭受的屈辱。她的病讓她變得健忘遲鈍,但她天生的敏感之心和悲憫之心還是讓她在生活面前懺悔,然後她才體會到詩歌的真諦。
美是客觀存在的,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獨自作詩作畫,繞過罪與罰。美子因為生病變得遲鈍和神經質,但她最終發現她無法繞過自己的內疚、後悔和罪惡而只是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欣賞美來創造美。
五
中國文學傳統中的詩是什麽?“詩言誌”,“說在心裏就是詩”,“詩三百,壹言以蔽之,思無邪”,“詩因情而美”。很明顯,我們對詩歌的傳統認同,來自於每個人的內心感受。我們都知道寫詩要靠真情實感,但往往感情到深處,總是無話可說。正如莊子的理論觀點:“言不代表壹切,只是妳得意忘言”。巫女對生活充滿了感情,充滿了詩意,像壹個女孩壹樣執著地追求美,天真而富有同情心,但她不會寫詩。好詩來自心中的真情實感,有話要說。既然是真的,就要面對生活的真相,坦誠面對那些不堪和遺憾,勇敢懺悔,保持初心。
阿多諾曾說:“奧斯威辛之後,詩歌是野蠻的。”意思是當妳經歷過奧斯威辛和集中營,妳就不能單純從抒情和審美的角度寫詩了。同樣,在經歷了孫子的罪惡之後,美子再也無法用審美的態度看待美好的世界。
這是充滿靈性之美的巫女最曖昧的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