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南園十三首詩賞析

南園十三首詩賞析

眼睛裏的花和草都開了,小白長著紅紅的臉頰是越女。

可憐晚霞飄香,婚姻和春風不需要媒介。(1)

宮北天韓,飲露_宮幕。

長腰健婦偷偷爬折,將八繭餵吳王。(2)

竹中絲拾網車,青蟬獨曬。

桃膠迎夏香琥珀,越自學越能種瓜。(3)

三十不超過二十,白天餓的想吃菜。

橋頭的老人互相哀悼,因為他們留下了壹本陶蓉的書。(4)

大人物為什麽不拿兵器去收山五十州?

請去看有畫的創始人英雄的畫,又有壹位學者曾被稱為百萬世家的貴族?(5)

尋章摘抄壹句,蕭月掛玉弓作簾。

年年不見遼海。文章哭訴秋風在哪裏?(6)

隆慶獄悲空,曼倩幽默取其容。

見買若耶希水劍,明朝又回到猿。(7)

春水初生吞奶,黃蜂小尾巴飛回家。

窗含遠色,魚持香鉤近落基山。㈧

春沙軟鴛鴦暖,曲岸晚。

花木蘭裏的椒葉上澆酒,病了就去撿鉆石絲的種子。㈨

今天讓我們記住蔡邕,但我們無意削歌,躺在春風裏。

深南有個竹書,總去溪頭釣翁。(10)

長谷口倚家,日是千峰老翠花。

自走藤鞋采石蜜,手握青苔種花。(第十壹屆)

松溪黑水龍蛋,桂東老馬牙。

是誰派余慶去砍路,又讓那片染朝霞去輕?(十二)

小樹林朝著小路開放,長長的夜煙潮濕。

劉樺驚雪池,麥雨漲溪田。

古寺疏,遠嵐破月。

沙頭敲石火,竹竿燒漁舟。(十三)

壹個

這是壹首描寫南園風光,感嘆春日落花的詩。前兩句說花開花落。春回大地,南園繁花似錦,絢爛多彩。第壹句中的“花枝”指的是木本花卉,“草藤”指的是草本花卉,“花枝草藤”概括了園中所有的花卉。其中“花枝”高,“草藤”低。壹個是強勢,壹個是溫柔,高低不平有無數種姿態。李賀的詩構思精巧,有孕,在此可見壹斑。第二句“小白長紅”形容花的顏色,意思是紅的多,白的少。“越女的臉頰”就是由此而來的聯想。它把精致的花朵比作越南美女的臉頰,賦予事物某種人的品質,使其看起來特別有活力。

寫最後兩句。壹天中花開,眼前的花是五顏六色的。真的很漂亮。然而好景不長。黃昏時分,鮮花雕零,到處都是紅色。“惜”字表達了詩人無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壹種自傷和悼念。那時候,李賀才二十多歲。他是壹個很有前途的年輕人,但他不被當局所重視,就像鮮花盛開時,沒有人欣賞他壹樣。想到美好很難長久,很難過。“落花不再春”,花老了,再也恢復不了往日的容顏和生機。最後壹句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花落時身不由己的狀態。“婚姻和春風不需要媒介”,在沒有媒人幫助、沒有任何阻礙的情況下,向春風求婚,似乎是壹廂情願。其實花不願意離開這個枝頭,隨風飄散,只是因為鼎盛時期已經過去,無力支撐。當春風經過時,他們會不由自主地倒下。這句話裏的“嫁”字,映襯出第二句話裏的“越女的臉頰”二字,更顯苦澀。那時正是百花盛開的時候,色彩鮮艷,就像石的故鄉壹樣美麗。如今的“結婚”已經是花殘“老人”了,也不是對當時容貌的還原,愛撫現在,回憶過去,是雙重的不舍。結局婉約而深刻,營造了濃厚的悲劇氛圍。這首七言絕句是壹部不可多得的抒情佳作,以賦筆和比興手法為主,清新委婉,風格獨特

第四。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棄文從武報國的誌向。第壹句是關於年齡的,表達了年輕時被拋棄的憤懣之情。第二句詩人們的困境,為下文描寫放棄寫作從軍做了必要的鋪墊。後兩句表明詩人並不是對未來絕望,他希望以參軍的方式得到重用,而是想有所作為,報效國家。全詩寓意明確,感情強烈,體現了李賀詩歌風格雄渾豪邁的壹面。

第五。

這首詩由兩個反問句組成,突兀而激進,卻也直抒胸臆,把家國之痛和人生經歷的悲涼表達得淋漓盡致。

第壹個問題是壹般問題,也是自我問題,蘊含著“匹夫有責,國家興亡”的豪情。“為什麽男人不拿吳鉤?”第壹句很急,後面是第二句“關山集五十州”,猶如瀑布從高處落下,顯得氣勢磅礴。“取吳鉤”指的是參軍、佩軍刀、上戰場的動作。這種精神是多麽英勇啊!“收復關山”是參軍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詩人怎麽能待在農村無所事事呢?因此,他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壹兩句話,十四個字壹氣呵成,節奏明快,非常符合詩人昂揚的情緒和迫切的心情。第壹句的“為什麽不”這個詞很有表現力。既構成了具體的句子(問句),又強調了反問句的語氣,增強了詩傳達感情的力量。面對烽火連天、戰火紛飛的局面,詩人異常焦慮,恨不得馬上奔赴戰場,保家衛國。“何樂而不為”在這樣的時刻,自我追問,是勢在必行的,同時也隱含著危急的軍事形勢和詩人自身的焦慮。此外,也讓人感受到詩人被壓抑的憤懣。學者李賀以詩聞名已久。他本可以學習做官,但這條入門之路被“避父避諱”的封建禮教無情地堵死了,使他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為什麽不”這個詞的意思是真的是出於無奈。第二句中的“取”字,舉重若輕,有破竹之勢,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渴望救國的願望。然而,“關山集五十州”又有多容易呢?書生意氣自然不能成就收復關山的大業,但要想擺脫眼前的可悲局面,就得經歷壹段軍旅生涯,殺敵建功。這種矛盾凸顯了詩人的憤怒和不公。

“請暫時去淩煙閣,如果妳是秀才萬戶侯?”詩人問:“誰是秀才?”?這裏詩人用了反問句而不是陳述句,抱怨的意思更強烈。詩人看似從反面烘托了參軍的必要性,實則進壹步表達了自己無能的憤懣之情。從意氣風發的激越到憂郁悲涼,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對比的筆觸,還有節奏的起伏,在急迫中呼應。這樣,詩人就在詩歌的節奏中表達了自己復雜的思想感情,讓讀者從節奏的感染中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和感受。

李賀的《南園十三首》多以諷刺園內外景物來抒寫自己的生活和感情。然而這首詩並不是以所見為開頭,而是憑空給錢,驕傲中見怒。封面只是同時做的,並不限於標題。

第六。

哀嘆讀書無用,自暴自棄才情,正是這首絕句的意思。

這首詩的前兩句描述了艱苦的學習生活,其中有壹種淡淡的怨恨感。第壹句就說我的青春是在這種雕蟲小技上度過的。這句話很有詩意,似乎有點自卑,挺耐人尋味的。李合香對自己的文學才華頗為自負。他曾把自己比作“韓健”,“說韓健要飛走”(《出城送楊景芝》),野心勃勃。然而現實是無情的,這讓他處於壹個“永遠沒有人知道”(芝酒)的境地。“雕蟲”二字是李賀寫的,明顯是氣話。句中“老”字作動詞,有死於紙筆之間的意思,蘊含無限辛酸。

第二句用線描的方式表現了刻苦學習,刻苦寫作的情形:彎殘月,檐前仰視,如簾掛玉弓;天快亮了,我還在孜孜不倦地寫句子,寫文章。在這裏,詩人淒涼苦澀的精神與他以殘月為伴的孤獨悲涼的處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有啟發性。

為什麽讀書沒用?為什麽天才之學不能為天下所用?三四句蒼勁悲壯的句子,將個人經歷與國家命運聯系起來,揭示了造成內心痛苦的社會根源,表達了被壓抑已久的憂慮和憤怒之情。“三海”是指東北邊境,即湯河北路境內。元和四年(809)至元和七年,這壹帶的割據勢力接連嘩變,全然不顧朝廷法令。唐憲宗多次出兵討伐,令天下疲憊,但藩鎮割據局面依舊。國家多麽困難,人民生活貧困,這是詩人痛哭流涕的原因之壹;因為戰亂不斷,朝廷重用武士,輕視儒生,導致斯文退化,這是詩人痛哭流涕的第二個原因。最後壹句中的“文章”指的是抄寫員,其實就是作者本人。《哭求秋風》不是壹般的悲秋,而是文人感傷時事,哀嘆窮途的悲涼。這和屈原的“悲歸空”沒有關系,是內心感到委屈,內心受到傷害。魚修鱗送別,龍藏文章(《九章悲回風》)頗有幾分相似。昏天黑地,文章不明顯,這才是屈原“哀回風”(按:“回風”指秋風),李賀“哭秋風”的真正原因。

這首詩含蓄深刻,在表達方法上也顯得靈活多變。第壹句既有敘事性又有感傷性,通過壹個“老”字傾吐怨氣,極其難以提煉。第二句描寫風景,即敘事和浪漫。與第壹句相配合,生動地刻畫了詩人勤奮的學習生活和苦悶的內心世界。“玉弓”二字,似暗裏之兵,為《三海》兩句作伏筆,手持彩帶筆,音樂相關,顯文之精妙。第三句只指出時間地點,沒說什麽(戰爭),不言而喻,相當含蓄。三四句若即若離,看似連續,結構十分精巧;詩人以微妙曲折的方式揭示了造成斯文衰落的社會根源,從而深化了主題,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第七。

這是壹首關於感情的詩。前兩句是古人所寫,暗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最後兩句寫的是自己,聲稱要棄文練武。

第壹句話描述了司馬相如的貧困。這位偉大的詞作者才華橫溢。早年,由於景帝的“壞辭賦”,他長期被流放,跟隨梁孝王,過著閑散無聊的生活。梁孝王死後,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成都,在那裏他窮困潦倒。(見《韓·司馬相如傳》)“空屋”就是這種情況的寫照。李賀以司馬相如為榜樣,出於自負,更出於自憐。第二句是東方朔。這也是壹個很有才華的人。他看到這個世界是險惡的。在法庭上,他經常以笑話的形式進行諷刺,避免直言不諱。結果漢武帝只把他當上級,政治上不信任他。東方朔的經歷是斯文衰落的又壹例證,因為他有天賦卻無法施展,他幽默又渴望生活。回顧歷史,展望未來,詩人不禁感到茫然。

第三、四句直接公開擁抱,借用春秋時期越國範蠡的故事,表示要棄文練武。既然斯文壹向毀了,學文學也沒用,不如買把劍去拜訪名師,學學武功,或許還能有所作為。詩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淡定,覺得還有壹段路要走。其實這是他屢遭挫折,看破世態炎涼後的慨嘆。李賀的政治理想不是以軍事手段治國,而是以禮樂富國。棄文習武只是壹種變態心理,反映的是理想幻滅時的痛苦和絕望。

這首詩把自己和前人結合起來,把歷史和現實結合起來,把世界的理論和心靈的表達結合起來。結構新穎巧妙。詩歌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典故。或引古事論世,或引神話傳說抒懷。前者是因,後者是果。四句話意思連貫,所用典故以各自的形象融入整個畫面。沒有今天,沒有我,沒有他,讓人有說不完的諷刺。

第八。

南苑的春天生機勃勃,情趣盎然。春水生,奶燕飛,蜜蜂采花釀蜜,魚兒持鉤覓食。這些都是具有春天特色的景色,前景透過窗戶直入書房,讓人感到舒適和愉快。這首詩生動傳神,清新飄逸,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第十

李賀得到了韓愈的提拔和幫助,但他仍然很沮喪。這首詩反映了他抑郁的心情,他無意哀嘆。他打算以寫作為消遣,老了以後當壹名漁夫。

十三號

這是壹首詩,也是壹幅畫。詩人以詩作畫,采用變化造型的方法,就像漫畫壹樣,從早到晚描繪南苑地區的美景。

前兩句寫早晨的情景。夜霧漸漸散去,壹條蜿蜒在綠樹間的羊腸小道隨著天色轉亮而豁然開朗。路邊的細草沾滿了露珠,濕漉漉的特別綠可愛。這首詩從森林中的小路開始,然後依次從這裏到那裏。顯然,它表現了詩人在早晨旅行時的印象。

寫三四句關於白天風景的句子。詩人沿著幽靜狹窄的林間小路來到空無壹人的小溪邊。此時天氣溫暖,陽光明媚,晨露已經_,柳絮在溪邊的淺灘上打轉飄落,像壹層雪壹樣閃閃發光。陽春三月,飛影草長鶯飛,詩人沿途看到的大多是綠樹、綠草、綠野。到了這裏,突然看到壹片銀白色,不禁大吃壹驚。震撼過後,我會很享受這種似雪非雪的奇特景象。

詩人在詩歌中刻意描繪田園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濃濃的隱逸情懷,表現了詩人對仕途的失望與無奈。

參考資料:

豐1。李賀詩歌翻譯選。成都:巴蜀書店,1991,10,55-61頁等。唐詩鑒賞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65 438+00 65438+2月版:第287-289頁。3、朱世英等《唐詩鑒賞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65438+2月版:1008-1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