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白
故人頻頻向我招手,告別黃鶴樓,在這柳絮繚繞、鳥語花香的美麗春天去揚州旅遊。
朋友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看到長江的第壹線,奔向遠方的地平線。
翻譯
朋友在黃鶴樓與我告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行。孤帆的影子漸漸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奔向天空。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季承(待考),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時,他隨父親搬到了建南省綿州市。李白有壹千多首詩,其中《李太白集》代代相傳。他於762年去世,享年61。
創作背景
李白住在安陸時,認識了比他大十二歲的孟浩然,很快成了密友。730年(開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見面。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去,李白親自送至江中。臨別時寫了這首《黃鶴樓去揚州途中送別孟浩然》。
2.看廬山瀑布
唐朝:李白
紫色的薄霧被太陽光照亮,瀑布懸掛在山前。
高高的懸崖絕壁上,仿佛有幾千英尺高,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堂墜入人間。
翻譯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出壹片紫色的薄霧,遠遠望去壹條瀑布像白色的綢緞掛在山前。高高的懸崖上似乎有幾千英尺的瀑布,仿佛銀河從懸崖上墜落了九天。
創作背景
這首詩壹般認為是李白在公元725年(唐玄宗十三年)左右去金陵途中第壹次遊覽廬山時所作。
3.給王倫的禮物
唐朝:李白
李白坐在船上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邊傳來送別的歌聲。
即使桃花潭很深,也沒有王倫送走我的愛那麽深。
翻譯
李白正要乘船離開,這時他聽到岸上唱歌的聲音。就算桃花潭深達千尺,也比不上王倫對我的好。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從秋浦到涇縣(今安徽省)桃花潭旅遊時所作。李白在涇縣(今安徽省)桃花潭遊玩時,與王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開元天寶年間,王倫令為涇縣,李白“待之,錢不忍分”。根據這首詩或為李白訪問時,王倫住在桃花潭。
4.“聽說王長齡走了,搬到龍標瑤來送這個。”
唐朝:李白
在容易的容易的秋天之後,布谷鳥鐘,我聽見妳經過五條溪流。
我心有戚戚,明月有戚戚,我會壹直跟著妳,直到夜郎溪。
翻譯
當華陽唱完,我聽說妳被貶為龍標衛,妳必須通過無錫。我把悲傷的思緒放在明月上,希望能隨風陪妳到夜郎西去。
創作背景
這首《聽說王長齡隨此消息移至龍標窯左》大概是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年)寫的。當時王昌齡從江寧城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千陽縣)校尉,李白聽說他的朋友被貶揚州後寫下這首詩。
5.望天門山
唐朝:李白
長江像壹把巨斧劈開了天門峰,綠色的河水流向這個環島。
雙方的青山對峙難分高下,壹葉扁舟款款從天邊相遇。
翻譯
長江像壹把巨斧劈開了天門的雄峰,青江在這裏東流。兩岸青山美景分不開,壹葉孤舟自天邊來。
創作背景
《望天門山》是李白初於公元725年(開元十三年)經當塗(今安徽)去江東途中第壹次見到天門山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