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抓住與牛郎織女神話有關的銀河和織布機,描寫織女的情意綿綿、無心織布、淚過江、水過嘆息等感情,來比喻丈夫對遠在他鄉的妻子的相思。全詩想象力豐富,感情纏綿,語言優美,境界奇特,是相思懷遠詩中的壹朵奇葩,備受矚目。
創作背景
牽牛花和織女是兩顆星星的名字。在中國,關於矮牽牛和織女的民間故事起源很早。《詩經·瀟雅·大東》寫了牽牛花和織女,但它只是作為兩顆星星寫的。《春秋圓明寶》《淮南子伯鎮》開始說織女是女神。在曹丕的《葛炎行》、曹植的《洛神賦》和《九詠》中,牽牛和織女成了夫妻。
曹植《九賦》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星矮牽牛之星在河鼓旁邊到處都是,7月7日還要過壹會兒。”這是當時最清晰的記錄。由此可見,漢末三國時期牽牛與織女的故事大概已經定型了。《遙遠的牛郎星》根據牛郎星和織女的故事改編。
這首詩是古詩十九首之壹。今人全面考察《古詩十九首》所反映的情感傾向、社會生活及其嫻熟的藝術技巧。壹般認為,這十九首詩的年代應早於漢末狄鹹建安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