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秋風詩》。
全詩如下:
秋風清,秋月明,
當落葉聚散時,西部寒鴉的棲息地充滿了驚喜。
風中的樹葉在聚集的時候聚集,寒鴉已經棲息,月亮升起。朋友期待著見面,但不知道在哪裏,這個時候,這樣的夜晚,相思夢難。
妳進了我的相思門,就知道我相思苦。
長相思似回憶,短相思無限。
早知道相思就這樣在心裏綁著,不會像妳不知道壹樣。
翻譯如下:
秋風清,秋月明。當風中的樹葉聚散時,西方寒鴉已經棲息,被明月喚醒。朋友們都盼望著相見,但不知何時,此時,在這樣的夜晚,相思之夢難以成真。
走進相思之門,我知道相思之苦,相思之苦的永恒記憶,但短暫的相思卻是無盡的。早知道相思這麽糾結在心裏,當初就不認識了。
擴展數據:
作品欣賞
這首詩也以“三五七言”為題,蘊含著明確的詩歌形式內涵。但李白的這首詩並不能算是壹部創作之作,因為初唐時,僧人易經寫了壹首《在西國,我懷王而讓城》的詩,因其文體特點而得名“13579字”。李白的詩只是13579個字的變體,省略了第壹個“壹字”,最後壹個“九字”,即“三五七字”。
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藝術》中論證了易經詩是“唱和之作”。李白的這首詩也可能是他與其他詩人的“合唱詩”。“三五七言”是對稿酬和詩歌格式的限制,是壹個“總題”,人們可以根據自己在具體創作中所寫的內容來決定壹個相應的詩題。
作者簡介
李白(701 ~ 762),字太白,名青蓮居士。他是繼屈原之後最獨特、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有“詩仙”的美譽,與杜甫並稱為“杜麗”。他的詩歌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高傲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善於描繪自然風光,表達對祖國山川的熱愛。
詩風雄渾豪放,想象豐富,語言自然流暢,旋律和諧多變,構成了其獨特的瑰麗絢爛的色彩,達到了盛唐詩歌藝術的高峰。有壹千多首詩,包括30卷李太白集。
百度百科-秋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