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約公元前365438年+公元前03年-公元前238年),名卿,戰國末期華夏(漢族)、趙人。著名的思想家、作家和政治家,他被稱為“荀卿”。西漢時又叫,是因為避諱了漢高祖的避諱,又因為“荀”和“孫”兩個字同音古音。他曾三次在齊國擔任夏姬龔雪的飲酒禮,後被楚蘭陵(位於山東蘭陵縣)所命。
荀子發展了儒家思想。在人性問題上,他主張性惡論,主張人性本惡,否定天賦道德觀,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他的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與孟子的性善論相提並論,荀子在整理儒家經典方面也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2.王波
王波(約650-676),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江縣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生家庭,與楊炯、陸、羅並稱“初唐四傑”,以為第壹。王波從小就聰明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就能寫文章,被譽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漢書註》,寫《手指瑕》十卷,糾正錯誤。
十六歲時,應蘇遊支部的要求,他被任命為三郎。他因為做“鬥雞”被趕出了佩王宓。此後,王波花了三年時間遊歷巴蜀山川,創作了大量詩歌。回到長安後,他要求周國參軍。參軍時,因私殺官奴,兩次被降級。王波擅長詩歌體裁中的五律五句。他的代表作是《送別副都督赴蜀任職》,他的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駢文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是最好的。代表作有《王騰館序》等。
3.王長齡
王昌齡(698-757),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字邵伯,別號趙婧長安(今xi安)。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後人稱贊他為“七絕”。王昌齡早年家境貧寒,主要靠種田為生,30歲時進士。先是擔任省校書郎書記,後又擔任博學宏言、溺官,因功被貶嶺南。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都有較深的交往。開元末,回長安,授江寧丞。被誹謗的龍隊長。安史造反,被刺史陸秋孝殺死。他的詩以七絕著稱,尤其是登第前在西北邊塞寫的邊塞詩,有“詩聖王江寧”之譽。王昌齡的詩密密麻麻,思路清晰,就像高適、王之渙,人稱王江寧。文集六卷,今編詩集四卷。代表作品有《從軍七首》、《出山寨》、《永遠在我心裏》等。
4.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河南新鄭人,生於象山居士樂天,最隱先生,祖籍太原,曾祖父到時遷居霞下。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元稹* * *倡導新樂府運動,與劉禹錫並稱世界“白元”、“白柳”。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樸實通俗,被譽為“詩人魔術”、“詩人之王”。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死於洛陽,葬於香山。流傳至今的有白的《長慶集》,代表作有《長恨歌》、《炭人》、《琵琶行》等。
5.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65438+10月28日),河東(今山西運城永濟壹帶)人,唐宋八大家之壹,唐代有“劉合東”、“河東先生”之稱。柳宗元和韓愈被稱為“劉漢”,劉禹錫被稱為“劉瀏”,王維、孟浩然和魏吳穎被稱為“王蒙”。
柳宗元壹生留下了600多首詩歌,他在寫作上的成就大於詩歌。駢文近百篇,議論文,犀利,諷刺。遊記中寫景物的地方很多,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戲居》、《江雪》、《漁父》等。劉故居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文星村,由柳宗元遺民所建,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