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在山上度假想起我在山東的兄弟們。
唐朝:王維
我是壹個在陌生土地上的孤獨的陌生人,每逢佳節倍思親。
想到兄弟們的身體登上了高處,也會因為不到我而有壹絲遺憾。?
解釋:
壹個人遠在他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逢重陽節都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的,壹想到哥哥們帶著山茱萸往高處爬,我就會為自己壹個人感到惋惜。
贊賞:
這首詩是長安壹位詩人十七歲時寫的。這是壹個少年寫的,他能夠擺脫表面的雕刻,指向真實的感情。他真的知道寫詩的訣竅。詩人的故鄉周浦(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故名“憶山東兄弟”。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九日為重陽節。寫節日詩,最忌諱落入俗套。這首詩的高明之處在於避免了刻板印象,抓住了真實的本質。第壹句用了“不壹樣”兩個字,看似脫口而出,卻別有壹番風味,來渲染人生地不熟的不自在的孤獨感。從“無論何時”這個詞來看,雙重孤獨並不是這個節日獨有的,在以往的很多節日中都存在。壓抑已久的是孤獨,尤其是在今天的形勢下,詩人拋掉了凝聚在心中的節日鄉愁情結。
背景:王維是壹個早熟的作家,他年輕時寫了許多優秀的詩歌。這首詩是他十七歲時寫的。與他後來的山水詩繪畫豐富,構圖設色講究不同,這首抒情詩非常樸實。但千百年來,人們背井離鄉時讀這首詩,卻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藝術力量。這種藝術力量來自於它的簡單、深刻和高度的藝術概括。
作者:
王維(701-761,699-761),河東(今山西運城)周浦人,山西祁縣人,唐代詩人,人稱“詩佛”。蘇軾評價說:“詩中滿是畫;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進士,任太樂成。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天,有400多首詩,包括《相思》和《深山秋夜》。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壹首《維摩詰經》,這是王維名字和詞的由來。王維的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精通音樂。和孟浩然壹起被稱為“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