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2022部隊五四青年獎章事跡

2022部隊五四青年獎章事跡

2022部隊五四青年獎章事跡

在現實生活或者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用過deeds。事跡並不是簡單地為其單位和個人設定的評價其功過的標準,而是清晰地反映和積極地弘揚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如何正確地起草契約?以下是我為妳收集的2022部隊五四青年獎章的事跡,僅供參考。讓我們看壹看。

2022單位五四青年獎章事跡材料1李華,女,漢族,2月出生,1982 65438+,吳中供電局客戶服務中心秦瑞供電營業廳負責人。作為壹個80後的獨生子女,她沒有傲慢,沒有任性,沒有自私。1999年夏天,母親突發心臟病,導致左側腦梗塞,右側腦出血,導致右側偏癱,心力衰竭。18歲的時候,她把老人照顧的很舒服,很幹凈,很開心,媽媽病後才兩個月就能獨立行走和說話了。2001年,她父親又得了腦血栓和糖尿病。每次老人住院,她都放下壹切,守護著父母。很多年都是這樣。父母生病固然不幸,但有這麽孝順的女兒無疑是幸運的。

壹切美德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孝親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各種道德品質形成的前提。吳忠供電局就有這樣壹個愛老敬老的好例子。她的名字叫李華。她照顧患腦梗塞、腦出血、心力衰竭多年的母親,直到康復。作為女兒,她孝順體貼,作為妻子,她溫柔賢惠。十幾年來,她尊老愛夫,用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對家庭傾註了無微不至的愛,贏得了鄰居和單位同事的壹致好評。

作為壹個80後的獨生子女,她沒有傲慢,沒有任性,沒有自私。1999年夏天,母親突發心臟病,導致左側腦梗塞,右側腦出血,導致右側偏癱,心力衰竭。那壹年,李18歲。母親住院期間,李華每天都陪在她身邊,吃喝睡全靠她,照顧母親壹點也不敢懈怠。她從醫院回到家裏,每天堅持給媽媽擦身按摩,陪媽媽聊天解悶,壹有時間就幫媽媽鍛煉身體恢復,照顧老人舒適幹凈愉快,媽媽在病後僅兩個月就能獨立行走和說話。“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對她來說,照顧壹個患有嚴重心臟病的母親就足夠了。2001年,李華的父親再次腦血栓。雖然及時發現並未造成危險,但他同時被確診為糖尿病,這對這個獨生子女來說是壹個新的考驗。這些年來,李華的父親回憶起他們每次住院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每次住院,她都放下壹切,守護著父母,給他們洗臉擦身,背了很多年的屎和尿。父母生病固然不幸,但有這麽孝順的女兒無疑是幸運的。2002年,母親做了心臟瓣膜置換術,老人的身體在李華的精心護理下慢慢恢復。婚後,她依然和丈夫壹起照顧老人,每年帶老人出去旅遊壹次,在家指導父母飲食。2010年夏天,爺爺病危住院。因為我媽媽身體不好,李華值夜班後不能休息。他馬上去醫院照顧我爺爺,替她媽媽盡孝。

她是父母的好女兒,是單位的崗位標兵,也是丈夫的好妻子。他們夫妻和睦,恩愛,是親朋好友羨慕的模範夫妻。她的丈夫長期戰鬥在電力生產第壹線。作為營業廳的負責人,她的工作也很繁重,但兩人在工作中都能相互理解和支持,在生活中也能相互關心。下班後,夫妻倆總是合作做家務。他們壹邊做家務,壹邊交流工作情況,討論生活瑣事,溝通感情。如果有人工作任務重,對方會主動做家務,減輕對方的工作量。所以夫妻倆很少因為生活瑣事吵架。結婚八年,李華理解和體諒丈夫。丈夫很體諒她,晚上回來馬上幫忙做家務,照顧父母。他還毫無嫌惡地為老人擦洗、更衣。他不是女婿,而是妻子父母心中的兒子。

李華,她用愛和行動詮釋了什麽是孝順,是尊老的榜樣。這些年來,她並沒有因為孝順而耽誤工作和學習。她是壹個勤奮好學、永不滿足的年輕人。在參加寧夏廣播電視大學函授學習的同時,她還參加了寧夏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獲得了會計專科和法學本科畢業證書。她先後獲得寧夏電力公司十佳優秀服務模範、吳忠供電局先進個人等榮譽,她的團隊先後獲得國家電網公司“百佳客戶滿意窗口”、自治區“巾幗文明崗”、全國“青年文明號”等稱號。她帶領的“三心服務隊”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大街小巷、五保戶、殘疾人學校、希望小學、清真寺,到處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中國社會有“孝為先,自古孝為百行”的傳統訓誡,也有“長床前無孝子”的現實慨嘆。正是因為經歷了很多磨難,李華的孝道才如此驚心動魄。她身上散發出的人性的溫暖和堅韌,如此清晰而準確地擊中了我們的神經。飲水思源,報答父母恩情,是中華兒女的美德,讓老人安度晚年,是每個兒女的責任。上升趨勢就是下降趨勢,老人養好孩子,孩子養好老人。尊老愛幼的氛圍才能代代相傳,中華民族的美德才會發揚光大。

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壹批80後、90後脫穎而出,在“逆行者”中形成了壹道年輕靚麗的風景線。他們職業不同,分工不同,但對黨、對國家、對人民都充滿了熱愛和責任。開原中固鎮青年黨員張曉歡就是其中之壹。

張曉軒,男,33歲,黨員,2010參加工作。現任開遠中固鎮副鎮長,孟家寨村包村工作隊長。分管民政扶貧,服務對象主要是困難群眾和老年人。在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張孝宣第壹時間深入低保戶、五保戶、貧困戶、負責人家中,通過開展消毒防疫走訪等實際行動,為困難群眾和老年人提供安全保障。期間,結合鎮上老人的安全防護和轄區敬老院的防疫隱患,張曉曉逐壹堵塞防護漏洞,確保老人防疫工作萬無壹失。此外,圍繞包村工作,張曉曉率先開展排查和防疫封堵工作,連續30天按時值班,有效保障了孟家寨村防疫工作有序開展。

壹、聚焦服務對象——訪民送“安”。在中固鎮政府三樓第四辦公室,五保戶李大爺壹年總要出壹趟10。他有時會去找民政幹部咨詢扶貧政策,有時幹脆去家訪。在這方面,民政幹部張曉曉,來的時候總要喝杯茶,走的時候也有禮物。今年的65438+10月25日正好是大年初壹。李大爺怎麽也想不到,民政幹部第壹個來他家看防疫。孫笑著說:“李叔叔,我知道妳壹個人住。妳老了。我會做好妳們家的防疫!在此期間,如有需要,請聯系村幹部或我。如果需要外出,必須戴口罩……”像李大爺這樣的五保戶,在中固鎮還有很多。防疫工作開始後,盡管每個村子都建立了自己的調查和走訪臺帳,張曉曉還是不放心。他對低保戶、五保戶、貧困戶逐壹走訪登記。與各村登記是否外出不同,張曉歡記錄了這些家庭尤其是老人的需求,第壹手掌握了服務對象的生活需求,並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逐壹解決,破解了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和老人的突發事件。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張曉歡義務為困難群眾和老人進行家庭防疫消毒1000余次,為他們購買藥品、食品、生活用品30余次。張曉歡的真誠服務,讓轄區的困難群眾特別是老年人真切感受到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張曉曉說:“我的服務只有在給最需要的人時才到位。”

第二,織密安全防線——安民解決“老大難”問題。通過對疫情防控的深入實地調查和訪談,張曉歡發現了三個問題。壹是老年人對疫情防控不夠重視,二是家庭保護中對老年人的安全保護不夠重視。三是西遞村福壽養老院存在防控隱患。對此,張曉曉立即著手逐壹整改。針對老年人在家庭保護中對疫情防控和老年人安全保護不夠重視的問題,張曉軒走訪各村,實地了解老年人對疫情的掌握情況,對觀念淡薄的及時勸阻, 對子女不關心老人防疫、不給老人出行準備口罩的,立即進行批評教育,並對自覺主動做好家庭保護工作,特別是關愛老人的典型進行登記,作為文明家庭評比的重要依據。 農村工作沒有捷徑可走。想知道群眾的心,就得見到群眾的臉。就這樣,壹村壹村,壹戶壹戶,張曉曉用最基本的走訪工作,有效地堵住了老年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防控漏洞。此外,還有壹個養老的重中之重——中固鎮西遞村福壽養老院。養老院有護工嗎?人,員工?人啊,疫情防控期間,正是春節,親戚孩子的來訪,人員的頻繁外出,被撫養人的衣食住行的聚集,都是隱患。對此,張曉曉親自與院長溝通,厘清利益關系,最終達成以下諒解:壹、疫情防控期間,養老院拒絕探視;二是回家與子女團聚的眷屬,疫情解除後才能返回;三是工作人員不出不進,購買的物品電話聯系,避免見面;四是對現有照顧者進行摸底調查。對於近期與親屬有過接觸的照料者,要了解親屬的旅行情況,涉及疑似區域的必須隔離。五是采取24小時監控,全面掌握維護人員的實時動態,避免安全隱患。經過嚴密的工作部署,疫情防控期間,敬老院日常維護工作平穩有序,護理人員及家屬對特殊時期的特殊措施表示理解和支持。

三、堅守防疫崗位——保護人民,保安全。困難群眾和老年人,對於這些分管的工作,張曉曉做了細致的疫情防控,張曉曉對自己的幫扶工作更是兢兢業業。在張小環的建議下,他支持的孟家寨村率先在黨員中成立了疫情防控誌願者隊伍。有了黨員誌願者值班,孟家寨村的老百姓心裏踏實了,和黨員幹部交心了。老百姓都知道鎮裏派幹部到村裏支援,我們村民更要自覺。從65438+10月25日開始疫情防控工作以來,連續30天,張曉歡每天都來村裏堅守崗位。村幹部都知道,小歡上崗前剛走訪回來,大家都心疼地說:“兄弟,妳回家休息吧,我們幫妳看崗。”小歡說:“再苦再累,我也要站在這個崗位上。這是我的職責。”是的,是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他投身於抗擊疫情。下班後,他也想念家裏的兩個年幼的孩子。他的妻子和他都去了各自的崗位,所以孩子們必須由年邁的父母照顧。他們的父母身體健康嗎?孩子懂事嗎?緊張的工作讓他無暇顧及壹切。他堅信,只有國家這個大“家”好了,小家的幸福才能實現,只有工作做好了,才能面對父母。

“老人老了,年輕人年輕了,年輕人也年輕了。”張孝宣對轄區的困難群眾和老人情有獨鐘,紮根農村,服務鄉親。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他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年輕黨員的無悔青春!

3單位五四青年獎章事跡2022,葉超,男,4月出生,1981,龍巖市新羅區硯山鎮千山村村民。2006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廣告學專業。2009年,他回到家鄉從事農業生產,主要種植“燕山桃”、“高山芙蓉李”、“高山耐莉李”等農產品,成為返鄉創業大學生,先後註冊了“超級家庭農場”、“燕山山前特色農業合作社”、“焦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農業經濟組織。2009年起擔任千山村村委會、書記,先後被授予新型職業農民、返鄉創業大學生、福建省青年農民、硯山鎮優秀黨員、福建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2016等多項榮譽稱號。他的前景養羊專業合作社入選“2016年度福建省青年農民合作社優秀示範社”。

千山村位於燕山鎮東北部,毗鄰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龍洞”,自然生態環境良好,交通便利,輻射優勢強。該村平均海拔800多米,晝夜溫差大,適合發展高山生態農業。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張充分認識到家鄉生態農業的發展優勢。畢業後,他義無反顧地回到家鄉創業,不遺余力地進行農村建設,充分發揮年輕人的才能,為千山村的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為農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動力。

創業之初,由於從未從事過農業種植,壹無所知,壹切都得從零開始。張並不吹噓自己是大學生,而是虛心向大家學習,盡可能多的和身邊的人接觸、交流、請教。從選種、育苗、選地、種植,到果場管理、施肥、噴藥、修剪、疏果、采摘、運輸、銷售,整個過程的每壹步都是經過精心研究的。在掌握了必要的果場管理知識後,他開始行動了。經過不懈的努力和認真的學習,張的超業家庭農場不斷發展壯大。隨著果場規模的擴大,他意識到單靠個人力量無法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為了更好地發展農業生產,2009年,他註冊了龍巖市新羅區燕山山前專業農業合作社和新羅區張朝野家庭農場,通過合作社聯合本村果農相互交流合作。

在種植的過程中,壹開始大家都以為果實長得越多越好。人們普遍認為,嚴重影響水果質量的是數量,而不是質量。對此,張查閱了相關書籍資料,咨詢了相關農業專家,最終決定采用果樹矮化技術,降低果樹高度,方便生產經營。同時修剪多余的枝條,增加光照,控制產量。多次疏果,疏果過多的幼果,提高品質。通過壹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水果的品質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他的建議和帶動下,其他果農也接受並使用了這些方法,水果的品質和口感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通過果樹矮化技術,水果的品質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多的村民開始投身於果樹種植。隨著果樹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產量不斷提高,但配套和銷售卻沒有跟上,果實壹直滯銷。看到大家辛辛苦苦種下的果實爛在地裏,大家也無能為力。張心裏默默的看著,開始思考解決銷售渠道的辦法。經過不斷的努力和積極的嘗試,在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的大力支持下,產品通過燕山山前農業專業合作社精心包裝,並通過電視、網絡等宣傳渠道廣泛宣傳。同時,舉辦“桃花節”、“桃李采摘節”等鄉村休閑旅遊活動,鼓勵農民開辦農家樂,發展果園養雞、種植綠色蔬菜,吸引遊客到果園采摘水果、品嘗農家菜、體驗農耕,既解決了水果銷售問題,又促進了休閑農業的發展。

最初的成功並沒有阻止張的創業步伐。隨著新的環境和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社會的快速發展,他有了新的發展思路: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和大家的共同努力,燕山鎮的水果得到了全區乃至全市的認可,成為花果之鄉。為了把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張通過學習成為國家無公害農產品檢驗員,帶領果農不斷向綠色無公害有機農業方向前進。他不斷嘗試種植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努力把千山村發展成為“四季水果園”,積極推廣應用桃、芙蓉李、高山葡萄等現有特色無公害農產品在各果場推廣。

同時,他還註冊成立了焦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本地網上商城。並鼓勵通過網絡銷售、微信銷售等方式推廣“互聯網加水果”的銷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