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詩修辭

古詩修辭

12古詩詞的修辭手法

1.暗喻

將壹個事物或情況與另壹個事物或情況相比較。它可以分為明喻、隱喻和轉喻。它能突出事物的特點,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比如:“遙望洞庭山水,銀盤中有青螺。”(劉禹錫《望洞庭》)詩中巧妙地比喻“螺”,把明月銀輝下的山比作銀盤裏的青螺。色彩淡雅,山水壹體。

2.轉喻

借相關的東西,而不是妳想表達的東西。轉喻可以用部分代替整體,用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轉喻的使用使語言簡潔含蓄。

比如:“妳知道嗎?妳知道嗎?應該是綠肥瘦瘦的。”(李清照的夢)“綠”和“紅”兩個字分別用來代替葉子和花,形容葉子的繁茂和花的雕零。

誇大

對事物的形象、特征、功能和程度的放大或縮小的描述。它具有更突出、更生動地表達事物的功能。

如“白發三千尺,愁似長須。”(李白《秋蒲之歌》)愁生白發,詩人誇張的寫白發長達“三千尺”,可見愁之深。

4.二元性

用壹對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似的意思。從形式上看,語言簡潔、工整、對稱;從內容上看,意思比較集中,含蓄。

例如:“樹葉像瀑布的水花壹樣落下來,而我看著長河總是滾滾向前。”(杜甫《登高》“無邊落木”使詩的意境顯得寬廣深遠,沙沙的樹葉聲使人對滾滾流水的感受更加豐富多彩。更重要的是,我從這裏感受到了詩人野心的痛苦。

比較

把物說成人叫擬人,把人說成物叫擬像。對比具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所描寫的人、事、物更加生動、形象的作用。

比如:“霜鳥欲先窺,粉蝶似相知。”(林逋《山園中的肖梅》)此聯采用擬人手法。《先偷壹瞥》寫的是白鶴很愛梅花。它還沒來得及飛下來,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了梅花壹眼。“斷魂”壹詞形容蝴蝶為自己對梅的愛而神魂顛倒,將自己對梅的愛誇大到了極致。

6.平行

接連說出幾個內容密切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聲調相同的句子或短語。

比如:“老藤幽幽,小橋流水,老路細細。”(馬致遠《天凈沙·秋思》)純粹的名詞組合構成了壹個典型的環境,渲染了壹種孤獨悲涼的氣氛,烘托了遊子的憂傷。

提問

先提問,再自己發表意見。問題的引入帶動了整篇文章;中間提問,承上啟下;結尾提問,深化主題,讓人回味無窮。

比如“世界上誰是英雄?”河上有酒,對曹公橫。"(《登月曲》)以壹個問題開頭,點出主題,引出下面對三國人物英雄業績的分層次描述。

8.反問

用問題的形式表達明確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的感情。

比如:“今日江東子弟雖在,豈肯隨大王東山再起?”(王安石《疊烏江閣》)用的是語氣冰冷的修辭句式,強調的是歷史的必然性。

9.使用典故

有兩種:引用有用的東西和引用以前的詩。用事是借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壹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感受和願望等。,屬於借古抒懷。引用或運用前人詩詞的目的是為了深化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們去聯想,去尋求文字之外的意義。

比如:“當年,金戈鐵馬,虎吞萬裏。”(辛棄疾《京口永相會,顧北亭懷古》)講的是劉裕在北伐抗敵中的英勇事跡。作者通過歌頌劉裕,諷刺南宋和平派的無恥行徑,表現了作者的反金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經過十英裏的春風,小麥是綠色的."(姜夔《揚州慢》)《春風十裏》引用杜牧的詩,表現了過去揚州十裏長街的繁華,是虛寫;《讓麥子綠了》,作家今天看到的慘淡局面,才是真實的寫作。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畫傳達了詩人對過去繁榮和衰落的感情。

10.華電

華電也被稱為化學用途。是壹種創造性的方法,把前人的精彩句子融進自己的語言中。

比如王實甫的《西廂記》“青天白日滿地黃花。西風緊,大雁南飛。誰在拂曉霜林醉,總留人淚。”就是指出範仲淹《蘇牧者》中“藍天黃葉”這句話。白居易《長恨歌》中的“若她不過轉頭壹笑,萬劫不復,六宮粉黛化為烏有”,集中體現了魏詩中“美人壹笑,人人自在”的意境。

11.雙關語

壹個詞憑借其自身的語音或語義條件,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具有雙重含義,這就是雙關。這種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含蓄有趣。

比如韋莊的《追憶似水年華》“往年遊武陵,子夜歌滿樓清月。樹前的樹上亮著燈,如白晝,在美人群裏忘不了春秋。坐在座位上的年輕人叫無忌,漂亮的姑娘叫莫愁。今亂如夢,夕陽只見水向東流!”詩人不以“肆無忌憚”為專名,取其“肆無忌憚”、“肆無忌憚”之意,是壹語雙關;詩人用“莫愁”這個名字來表達自己的悲傷也是壹語雙關,意在諷刺。

12.中間文本

又稱對等,是古詩詞中常用的壹種修辭方法。古語是這樣解釋的:“指的是寫入對方,而指的是寫入正文。”具體來說,就是壹種形式:上下句或壹句話的兩個部分看似說的是同壹件事,實際上是相互呼應、相互解釋、相互補充,說的是同壹件事。

比如“煙籠冷水月籠沙”(杜牧《伯秦淮》),我們應該這樣理解:煙罩冷水沙;月光覆蓋著沙子和冰冷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