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教育也是壹種傾聽教育有時也是壹種傾聽。

教育也是壹種傾聽教育有時也是壹種傾聽。

工作以來,我經常問自己這個問題:教育是什麽?但不久前發生的壹件事,讓我深深體會到,教育有時候也是壹種傾聽。那是壹堂語言活動課。我和孩子在學習《我們的家》這首詩:“藍天是白雲的家,大地是小哥的家...只有沒有家才有大風,沒有家的孩子就沒有媽媽,沒有媽媽的孩子就長不大。”當我說到詩的最後壹句時,琳琳突然“哇”的壹聲哭了起來。我知道琳琳的老習慣又犯了。他在課堂上總是坐立不安。所以,我只是用眼神暗示了琳琳。琳琳的哭聲很快就停止了,我繼續我的教學活動。

活動結束後,其他小朋友都高高興興地去遊戲區玩了,只有琳琳還坐在那裏發呆。我覺得琳琳今天有點反常。她壹定有什麽想法。我剛才在課堂上誤解他了嗎?於是,我靜下心來,問琳琳為什麽不開心。琳琳的話讓我大吃壹驚:“祝老師,我也沒有家。”聽完我才知道,林林上課哭是有原因的――他父母最近要離婚了。剎那間,我真不知道該用什麽語言來安慰琳琳。於是,我靈機壹動:“琳琳,其實大風也有家。有很多家,小花,大樹,小河,小女孩漂亮的裙子。琳琳家很大,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老師和孩子。琳琳家比風大!”聽了我的話,琳琳開心地笑了,和同伴壹起去玩了。聽和不聽,兩種完全不同的態度,也得到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

這件事給了我壹個很深的啟示:也許作為老師教學的尊嚴從壹開始就讓我們失去了耐心,總是急於打斷孩子的話語和想法。或先入為主,或粗魯武斷,或自以為是,或權威意識,總之作為老師,我們有太多的理由不讓孩子把話說完。也許就在我們不屑壹顧的時候,孩子們的創意被扼殺了,詩意的天才想法被我們在教鞭的清醒中摧毀了。

這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壹個故事:壹個美國著名主持人拜訪壹個孩子:“妳長大後想做什麽?”孩子天真地回答:“嗯,我想當飛行員。”主持人接著問:“如果有壹天妳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妳會怎麽辦?”孩子想了壹下,說:“我去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先系好安全帶,然後我掛好降落傘先跳。”這個時候,我們成年人可能都會想:這孩子挺聰明的,壹個人逃出來了。但結果並非如此。主人看著孩子,等他說完。當主持人耐心聽完孩子的話後,被孩子的話深深震撼了。原來,孩子的回答透露了壹個孩子最真誠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救大家,我會回來的!我要回來!”壹顆純真善良的童心在傾聽中被呵護。這是壹種詩意的交流。

教育離不開溝通,溝通離不開傾聽。我們的老師不僅要做活動中的演講者,更要做忠實的聽眾。但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暢所欲言,要求學生虔誠聆聽。在這種交流中,只有命令和服從,只有給予和接受,沒有理解、平等和自由。在這種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永遠得不到學習的主動權。於是,創新和精神在老師的驚喜中離學生很遠。愚蠢不僅體現在他們的言語中,甚至會逐漸侵蝕他們的思想和靈魂。

其實仔細想想,教育有時候就像壹次充滿善意、理解和信任的安靜傾聽壹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