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春天,山下,只聽見烏鴉悲傷,窗簾長長地垂著,遮住了寂寞的華公。
雲霧彌漫,紅色的窗格顯得很暗淡,階石破碎,錢狀的紫色苔蘚歪斜。
當時玉碗尚有酒余,銀燈明,外鄰。
當蜀王離開的時候,春天的邊緣已經有了壹個嫩芽。
序
《郭華清宮》是唐代詩人李賀的壹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描繪了華清宮的淒涼景象,追溯了它的沈寂與冷清的開始,暗示了它冷清的原因。前六句描述的是華清宮的淒涼景象,後兩句描述的是蜀王的消息還沒到,泉旁已經長出了芹菜芽,說明不是當日的景象。全詩蘊含著深刻的諷刺,卻又含蓄微妙。
給…作註解
(1)華清宮:唐宮之名。陜西省臨潼縣南部的驪山腳下有溫泉。湯泉宮建於唐太宗貞觀十八年(644年),唐高宗鹹亨二年(671)更名為溫泉宮。唐玄宗天寶六年(747年)擴建,改名華清宮。天寶十五年(756),宮毀於火。
⑵禦花:宮中之花。
(3)朱羅:壹格紅漆。壹個說,是掛在屋檐下防鳥的紅網。
(4)紫錢:紫苔喜錢。何明景明《畫錢賦》:“松團披青,苔斷紫錢。”
5.玉碗:玉質餐具,也指精美的碗。壹個“玉碗”。殘露:殘露,指殘酒。
【6】要點:點亮。有點臟說明燈紗已經沾了點。
(7)蜀王:指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亂時,安祿山起義軍攻占長安,逃到蜀避難,詩人稱他為“蜀王”。最近的信:新消息。
⑻泉:指溫泉,即華清池。秦:就是水芹,夏天開白花,喜歡溫暖濕潤,莖葉可以當菜吃。
翻譯
山下的這個春天,只有烏鴉哀號,窗簾垂下,擋住了寂寞的宮花。空氣中彌漫著雲霧,紅色的窗格看起來暗淡無光,臺階石破碎了,錢形狀的紫色苔蘚歪歪斜斜。那時候玉碗裏可能還有酒,銀燈大概是亮著的,周圍都是紗布。在沒有蜀王離去的消息時,水芹的嫩芽已經長在了春天的邊緣。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是壹首諷刺詩。詩人從各個角度描繪了曾經繁華富庶的華清宮,如今卻是壹片荒涼破敗,暗含著諷刺與惋惜。第壹句講的是壹個春夜的華清宮的蕭瑟可怖的氣氛。月色皎潔的春夜,華清宮車馬疊,宮女如雲,燈燭輝煌,歌聲陣陣。中唐詩人魏這樣描述:“玉林瑤山雪滿寒山,亭煙起。平明玉守天下,車馬滿溢。蒙恩每次在華池的水裏洗澡,都是在北方的田野裏獵獵。朝廷沒什麽好慶祝的,美人掌管九天。”多麽盛大的場面,多麽排場。但是,“繁華事散。”(杜牧《金谷園》)如今只有壹輪清冷的春月照耀著這座荒蕪的宮殿;從黑暗的叢林裏,傳來陣陣西部寒鴉的哀鳴。這裏荒涼寒冷。透過布滿灰塵的窗簾,詩人看到春天裏宮花依然盛開。但是沒人看,好孤獨好痛苦。詩人在顓頊投球中看到的景象。仰望宮殿的屋檐,壹團團的雲朵從屋檐下的紅網中湧出,防止飛鳥;俯視禦階,經年風雨侵蝕,石頭已斷,紫錢狀青苔斜斜。以上四句都是詩人看到的真實場景。
領口的狀態變了。為了使諷刺更加尖銳,詩人運用其大膽的想象力,巧妙地創造了虛實相生、虛實相生的景物意象。“玉碗”是壹個真實的東西。宮殿廢棄已久,案上的玉碗還在。就算碗裏本來是滿滿的酒,也已經完全蒸發了。但詩人想象著玉碗裏還殘留著酒,仿佛還在散發著醉人的芳香。說“殘露”而不是“殘酒”,含蓄委婉,暗地用了漢武帝為仙露做了壹碟仙露的典故,暗含諷刺。宮燈也是實物。但是燈油或蠟燭永遠不會壹直燃燒。詩人想象著宮燈還亮著,昏黃的燈光映照著上面的舊紗。(“點”也可用於某些汙染解決方案。但還是現實的,意義很淺。)這兩支筆很精致。詩人從真實的意象中創造了壹個虛幻的意象,並借助這個虛幻而荒誕的意象,將李隆基聽到“直到戰鼓聲,響徹漁陽,震天動地”後倉皇出逃的尷尬處境諷刺得淋漓盡致。
尾聯的諷刺性更強。“蜀王”指的是李隆基。唐玄宗逃往蜀國,故稱之,但皇帝不自稱皇帝,其意不言而喻。他還說自己“無近托”,即逃亡後杳無音信,置國家危亡和人民疾苦於不顧,無所作為,連皇位也被兒子恒力奪走。這又是壹個絕妙的諷刺和大膽的揭露。在過去,註釋者或曲解或指責李賀嘲笑本朝皇帝為“蜀王”。如堯曰:“蜀王本良、王逵,遷蜀於貞觀十年,故多行狩獵,帝怒,遂斬之。何當度此春夜,追之。”(《長谷註》卷壹)他們的歪曲和指責,進壹步說明了李賀反封建的反抗精神的價值。與前壹句相比,結論句相當曲折,意思是:玄宗初奔蜀時,華清池上長滿了水芹;更有甚者,過了很久,玄宗再也沒有來算命,春天的水芹在春天萌發了綠芽。這種以情景為依托的結局,表現了華清宮的蒼涼與寂寞,也傳達了詩人“留麥秀”的心情,頗有寓意,因此頗得方富南等筆記家的贊賞。
郭華清宮藝術表現的顯著特點是意象的組合。全詩八句中,只有第七句“蜀王無近信”是反諷的托辭,其余七句都是意象的直接表征。每個句子將兩個圖像與動詞組合在壹起,形成壹個圖片鏡頭。壹個鏡頭跳出來,有遠景、中景、近景、特寫;有真實場景,也有虛幻場景。它們之間似乎沒有什麽聯系,也沒有什麽順序,讓人眼花繚亂。全篇的空間範圍是華清宮,但時間範圍包括現在和過去,明寫今天,暗喻過去。即使就今天的寫作而言,時間範圍也並不具體明確。第壹句明明說的是“春日月夜”,其余的句子幾乎不能用夜景來形容。在這荒山古寺裏,即使有月亮,詩人也看不清楚隔著宮簾的春花,朱羅上的雲朵,破石上的紫苔錢,玉碗銀燈,溫泉上發芽的小芹芽。
顯然,詩人在描寫時根本不考慮具體時間的限制。在李賀的詩中,時間和空間常常交織在壹起。也就是說,詩歌中的意象及其組合往往自由地跳出時空的界限,天馬行空,不落俗套。詩人遵守的是心理時空,而不是物理時空。晝夜景物的反復變換,使詩意的場景更加迷離恍惚。這就是李和石的獨特風格和藝術魅力。然而,這種詩意的意象組合雖然突兀而奇特,但仍有壹條思想感情的內在線索,即諷刺“蜀王”李隆基,通過渲染華清宮的荒涼冷清環境,表達詩人對唐朝昔日繁華與今人衰敗的感悟。阿明李東陽評點李和石《山麓詩話》。“妳看全篇,就知道有山有花,沒有梁,就知道不是建築。”指出李賀詩歌充滿了豐富多彩的意象碎片,缺乏完整的意境。這個觀點是中肯的,但不能壹概而論。郭華清宮的形象是跳躍的,但它不是“百衲錦衣”的拼湊,而是詩人用諷刺的針線編織的壹件輝煌燦爛的“金玉禮服”。
由於意象的直接呈現及其跳躍組合,不需要用虛詞來連接意象,省略了記述、解釋、連接的筆墨,使這首詩特別簡潔,字數少,寓意豐富。詩中用詞準確,清新,奇特。如“紫錢斜”壹詞真實地寫出了詩人俯視石階時,在破石上看到紫苔斜斜的直觀印象,而“點”字則大膽地傳達了詩人的主觀錯覺。中間兩幅對聯以暗淡的“朱”和深沈的“子”與明亮的“玉”和“銀”光相互映襯,也體現了李賀詩歌的冷艷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