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脈山川:中國第壹首山水詩其實是曹操的《觀滄海》。西晉以後,玄學之風愈演愈烈,社會上逐漸興起了壹股寫玄言詩的浪潮。事實上,玄理是通過寫山川來表示的。這種詩寫了100多年(原因不細說),間接導致了山水詩的興起,但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山水詩。這種情況直到東晉謝靈運寫了大量真正詠懷山川的詩歌才真正興盛起來。而謝靈運的山水詩註重對山川的直觀描寫,猶如用文字作畫,描繪得細膩卻又乏味。直到後來謝朓以永明體寫山水,在山水中抒寫細膩的情感,山水詩才有了詩的朦朧意境,徹底擺脫了玄言或刻意雕琢的習慣。
田園脈動:中國的田園詩歌從興起到成熟,應該是陶淵明完成的。
王蒙是唐代山水田園詩的主要代表,他們的山水田園詩並沒有得到仔細的區分。而盛唐的詩,本來就叫“情”,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達到了頂峰,但從來沒有完美過。謝朓山水詩的發展已經追求意境了,那麽盛唐出現的王蒙等人,只能說意境更加完美。從語言上來說,整個魏晉時期經歷了壹個從樸質到淫蕩,從建安體到齊梁柔美多彩的詩歌的過程。這種柔和壹直延續到初唐,經過學者們的不斷努力,慢慢來到了壹個色彩與氣質並存的地帶。因此,盛唐山水詩在語言上發展到了色與骨的完美境界。體裁,各種格律詩的基本定型都是在初唐、沈全時期的崔融手中完成的,所以盛唐的王蒙等人寫詩,不管是寥寥數語的詩,絕句還是古體詩,而魏晉時期寫的多是五言古詩。
如果要細說繼承和發展,還有很多微妙的方面。比如王維的詩裏有圖。沒有陶淵明的影響,不能說他是獨立的。孟浩然的禪趣,除了擅長佛學,年紀大之外,還受到玄學等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