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壹刻的現代:李曉雨
午夜。香港,
讓我握住妳的手,
聽最後壹分鐘的風雨。
聽著妳越來越近的腳步聲,
傾聽所有中國人的心跳和敲擊聲。
緊急關頭
這是壹面旗幟的形狀,
是天地間緩緩升起的紅色,
這是旗桿——中國人挺立的脊梁。
正在展開,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這是歡騰中的寂靜,
他顫抖的嘴唇保持沈默,
是誰在壹遍又壹遍的流淚?
輕輕喊著名字:
香港,香港,我們的心!
我看到了,
虎門上空最後壹縷硝(xiāo)煙
壹百年後的最後壹刻。
最後散了;
壹本破損的歷史教科書
在1997頁,
那個深入骨髓的疤(suǐ),
已經放了血和刀光
將它註入我們的靈魂。
當壹份發黃的舊條約悄然落地,
從煙霧中出現
長城的臉,黃皮膚的臉,
緩慢流動的東西-
壹百年的痛苦和快樂,
透過這眼淚,
讓大海沸騰吧!
此時此刻,
現在是午夜和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嶄新的日出,
所有的敬禮都是世紀的鐘聲。
香港,讓我緊緊握住妳的手。
聽最後壹分鐘的風雨,
然後跑步,擁抱,
迎接新鮮事物
露水和芳香
植根於地球深處
第壹朵紫荊花...
註意事項:
1.詢問:認真詢問。脊椎:背部,人或動物背部的中間骨頭。它常被比作正直和骨氣。煙:炸藥爆炸後產生的煙。
2.骨髓:骨腔中柔軟的膠狀物質。詩中“深入骨髓的傷痕”是指列強的侵略恥辱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刻骨銘心的傷痛。
3.瞬間:表示很短的時間,壹瞬間,有時也寫成“壹瞬間”。
關於作者:
李曉雨,10月26日出生於河北馮潤縣。她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當代女作家。65438-0983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任《詩刊》常務副主編,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2015二月11,病逝於北京,享年64歲。
擴展數據:
全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真摯熱烈,作者熱血沸騰,熱情洋溢
愛情融入了這首詩的每壹個字。全詩* * *有四小節。第壹節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就像和親人說話壹樣,“聽最後壹分鐘風雨。”
作者和所有中國人壹樣,熱烈歡迎香港回歸祖國這壹歷史性時刻。第二部分表達了人們觀看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國旗時的興奮和自豪。
這種情緒是通過壹些特寫的描寫真實地表現出來的,比如“旗幟”、“旗桿”、“無聲的場景”、“微微顫抖的嘴唇”、“流著淚壹遍壹遍地輕輕呼喊”。第三部分主要是作者對香港屈辱歷史的聯想,對鴉片戰爭以來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的聯想,以及對當下歡欣鼓舞的表達。
第四部分是香港從此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烈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切祝願。
百度百科-李曉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