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搜索壹首詩。小麥子有蟲子。

搜索壹首詩。小麥子有蟲子。

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割麥》

田家在月子裏閑的少,人在五月裏忙了壹倍。

到了晚上,南風起,麥子黃了。

婆婆食物豐富,孩子滿嘴鍋漿。

跟田翔走,丁壯在南港。

充滿了鄉村的熱氣,後背被陽光炙烤著。

我不知道熱,但我後悔漫長的夏天。

又有壹個可憐的女人,抱著兒子在身邊。

右手抓耳,左臂掛筐。

聽著他關心的話語,聽著很難過。

家裏的稅都沒了,我可以拿這個充饑。

時至今日,我已無功德,也從未從事過農桑工作。

陸離有三百石,八歲就有余糧。

私底下讀到這個我很慚愧,每天都忘不了。

做出贊賞的評論

《看割麥》是白居易在周至縣任縣令時寫的壹首詩,感受到當地百姓勤勞、貧困的生活。作品批判了造成人民貧困的重稅,對自己吃飽喝足什麽都不做深感愧疚,表現了壹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這首詩寫於唐憲宗元和二年(807),詩人時年三十六歲。周至縣位於陜西省Xi市的西部。縣尉負責郡內的抓賊和收稅。是因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也最清楚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遭受的災難:收割。

全詩分為四層,第壹層是四句話,說明時間及其環境氛圍。俗話說“農民壹月閑少,人五月忙兩倍”,下面的事情會發生在人忙兩倍的五月。這兩句話總是牽壹發而動全身,開頭就流露出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夜裏南風起,麥子披黃。”有豐收景象,大圖賞心悅目。但誰能想到這豐收景象下農民的心酸?

二樓八句,通過壹個個具體的家庭來展現這種“忙碌”的麥收場景。婆婆和媳婦提著米筐,小孫子提著水壺。他們打算給在地裏幹活的人送飯。男人在黎明前去田野;女人起床後,先忙家務,再做飯;小孫子在奶奶媽媽送飯的時候,跟著奶奶媽媽去地裏了。晚飯後他們將和男人們壹起工作。妳覺得這家人忙嗎?“充滿了鄉村的熱氣,我的背被陽光灼傷了。我不知道熱,但我後悔漫長的夏天。”這四句話正面描述了麥收。他們的臉朝著地球,背朝著藍天。底如籠蒸,頂如火烤。然而,他們用盡全力揮舞鐮刀,壹路向前砍去。看來他們已經完全忘記了炎熱,因為這是“虎口奪食”,時間壹定要抓緊!舍不得浪費。天氣那麽熱,日子那麽長,但人們努力工作,又怕浪費壹點時間,可見人們是多麽珍惜即將到手的小麥。“可憐”這個詞在這裏用得很好,是壹種違背人性的寫法,以突出此時此地人們的情感強度。白居易的《炭人》中有“貧衣樸素,心憂炭,望天冷”的說法。“願”字的用法和這裏“惜”字的用法壹模壹樣。

在三個故事和八句話中,鏡頭轉向壹個被稅收毀了的可憐女人。目前她只能靠收麥穗維持生計,比上述忙著收麥穗的家庭低壹個層次。看她的形象:左手抱著壹個孩子,懷裏掛著壹個破竹籃,右手拿著掉落的麥穗。多累啊,收獲又少啊!但是我們能做什麽呢?現在該收麥子了,還有麥穗要摘。如果妳想改變,妳必須沿街乞討。去年和前年,她家也是有地要種,有邁克爾要收的家庭。只是後來稅務走投無路,家庭財產和土地被變更,才導致了今天這個局面。第四層,六句,詩人對大豐收下如此慘烈的場面感到愧疚和慚愧。

作品的標題是《看麥收》,但畫面上實際出現的是麥收機旁邊的壹個摘麥機,而作者的關註點恰恰更集中在後者。目前,他們有著不同程度的貧富苦樂,但命運息息相關。今天悲傷而貧窮的拾穗者是昨天辛勤而忙碌的收割者;我也知道,今天辛辛苦苦的麥收機,明天不會淪落為可憐巴巴、可憐巴巴的摘麥人。只要有重稅,勞動人民就永遠逃脫不了破產的命運。在這裏,作者尖銳地批判了當時害民的稅制,對勞動人民的苦難表示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壹般的同情,而是進壹步把自己放進去,覺得自己和勞動人民差別太大,自己心虛。白居易此時的詩歌,真實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呼出了勞動人民的心聲。

這首詩的基本特點是如實描寫現實生活場景,毫不誇張。他選擇了忙碌的家庭和蕭瑟的拾穗這兩個場景,使它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前者雖然苦,累,但暫時對他們來說還是有希望的。至於後者,完全是碎浮萍,岌岌可危。兩個鏡頭表現出來的場景、氛圍、形象、心理都很不錯。

詩末是壹段註釋,與白居易的許多諷刺詩數量相同。這首詩的討論並沒有直接指向社會病的根源,而是表現出自我的愧疚,這也是對整個官僚貴族社會的模糊批判。白居易是個三百石的小縣尉。那些大官僚、大貴族不應該更有負罪感嗎?皇帝掌管稅務,白居易不可能公開反對。他只能利用這個結局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作文材料中描寫夏天的優秀詩篇:我們看著綠樹環繞著妳的村莊,看著淺藍色的遠山。

出自盛唐詩人孟浩然《路過舊村》

這位老朋友準備了壹頓美餐,並邀請我去他熱情好客的農場。

綠色的樹林環繞著村莊,綠色的山丘位於城外。

打開窗戶面對山谷菜園,遞過玻璃聊莊稼。

當第九個節日來臨時,請到這裏來看菊花。

做出贊賞的評論

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寧靜的田園生活,語言平實,敘述自然流暢,沒有渲染雕琢的痕跡。但它感情真摯,詩意醇厚,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雕琢”的審美意趣,因而成為唐代以來田園詩中的佳作。

請柬上寫壹兩句,“老朋友”表示不是第壹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寫山村風光的名句。綠樹環繞,青山斜斜,宛如壹幅淡淡的水墨畫。寫五六句關於山村生活的味道。對著院子裏的菜園,用酒談莊稼,親切自然,充滿生活氣息。兩句話的結尾,讓我們重陽節相聚,寫下友誼的深淺,說不完。

“為我準備雞肉和米飯,老朋友,妳在妳的農場招待我。”這個開頭就像日記裏的壹個筆記。老友“邀”,作者“到”。文中沒有渲染,簡單隨意。這只是不需要客套的朋友之間可能的形式。“雞和小米”的邀約,既展現了田家的獨特風味,也展現了待客之道的淳樸。正是這種不講儀式和排場的待客之道,讓朋友之間的心更加彼此敞開。這個開頭不是很專註,很平靜,很自然,但對要展開的生活內容是壹個極好的引子,表現出了大氣的特點,下面還需要進壹步豐富和發展。

"我們看著環繞妳們村莊的綠樹,以及遠處群山的淡藍色."走進村子,筆者環顧四周,就是為了這樣壹種清新愉悅的感覺。這兩句靠近邊境,綠樹環繞,似乎自成壹格,別具壹格。下句輕飄飄,國外青山相伴,讓村莊不寂寞,展現出廣闊的前景。該村地處平疇,遠離青山,給人的感覺是輕盈寧靜,但絕不是冷漠孤傲。正是因為“故友村”出現在這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主客才在窗前舉杯。

“我們把妳的窗戶打開,越過花園和田野,手裏拿著杯子談論桑和麻”更是無憂無慮。這裏的“開軒”二字,似乎是不經意間寫進詩裏的,但上面的兩句,卻是寫在村子的外墻上。在這裏,敘述者在房子裏喝酒聊天。玄關窗戶打開,室外倒映在室內,給人壹種放松的感覺。對於這兩句話,人們更多關註的是“談桑麻”,認為是“相見無雜言”(陶淵明《歸田園居》)。但在玄關窗前有打谷場和菜園,綠蔭環繞,給人寬敞舒展的感覺。詞桑馬,更讓讀者覺得是農村的。由此,讀者不僅可以領略到更濃的鄉土氣息,勞動生產的氣息,甚至可以聞到苗圃上的泥土氣息,看到農作物的生長和收獲,甚至可以感受到地域和季節的特點。隨著這兩句和前兩句的組合,綠樹、青山、村舍、操場、桑麻和諧交融,構成了壹幅美麗寧靜的田園景觀,而主客的歡聲笑語、關於桑麻的話語,仿佛縈繞在讀者的耳畔。它不同於桃花源的純粹幻想,但更富有盛唐社會的現實色彩。就是在這樣的世界裏,曾經感嘆“境界之主對我們苛刻,事務之人非我們同類”的詩人,不僅忘記了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也忘記了名利得失,甚至是隱居中的孤獨苦悶的心情。從他對青山綠樹的壹瞥,以及他在桑麻* * *與友人對酒的談吐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是輕松的,甚至行動也是靈活的。農莊的環境和氛圍在這裏顯示出了它的征服力,這讓孟浩然有些皈依。

"等到山上放假,我會在菊花時間再來."孟浩然被農家生活深深吸引,所以在離開的時候,他坦率地告訴主人,秋天重陽節要回來看菊花。簡單的幾首詩,老友相待的熱情,做客的愉悅,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杜甫《被天府泥飲,飲美,嚴而誠》說:“月出,我留,但我仍求人。”杜甫的詩裏,天府留人,情急;孟浩然詩中,又約故人,意為緩和言語。讀者可以壹窺杜甫的沈郁與孟浩然的從容的區別。

壹個普通的農場,壹頓普通的雞和小米的晚餐,是那樣的詩意。它描述了眼睛的前景,使用口語,描述的水平是完全自然的。筆和筆都很輕松,連韻律詩的形式也變得自由靈活。詩中給讀者的感覺是,這種輕快、平易近人的風格與作者所描寫的淳樸的田園牧歌相得益彰,表現出形式與內容的高度適應,但又從容親切而不平淡乏味。平淡中蘊含著濃濃的情意。壹方面,雖然每壹句話都幾乎看不到劇烈運動的痕跡,但另壹方面,每壹句都從未出現過無力。比如詩的前兩句只寫朋友的邀請,卻能表現出淳樸的農民氣息;三四句話只寫綠樹青山,卻能看到壹個世界;五六句只寫酒閑話,卻能表現出心情與環境的舒適契合;七八句只說重陽還會再來,卻很自然的流露出對這個村子和老朋友的眷戀。這些句子平衡而均勻,和* * *壹起構成了壹個完整的意境,將寧靜美好的田園風光和樸實真摯的友情融為壹體。這就是所謂“文筆雖妙,句法未見”(沈德潛《唐詩三百首》),“不勾奇而怪也...公若失,則不幸也”(皮日休《雲州孟婷記》)。他將藝術美深深融入全詩的血肉之中,顯得自然而自然。這種不炫奇,不賣弄技巧,不僅僅依靠壹兩句精心制作的句子來撐起門面,是高超藝術水平的體現。比如壹個美女,她的美是完美的,整體的,不是因為某個部位特別動人。她不靠裝腔作勢,而是被壹種自然的色彩和魅力所驚艷。正因為有了本色的倒影,字才散而純,才使得全詩從“輕觸”中彰顯魅力,無需“重飾濃妝”。

壹首描寫夏天的優秀詩篇:初夏依舊平和,草未停。

出自南朝詩人謝靈運的《遊紅石入遠航海》

第壹個夏天還是和平的,草沒有休息。

水留朝暮,陰雲反復。

周蘭很累,但鄺釘釘很窮。

川後有穩流,吳京不發。

揚帆采石,掛席接滄海明月。

崛起無頭緒,虛舟已超越。

忠聯輕啟群雄,滋闕眷。

可惜沒有足夠的名利,但是適合自己的東西可以忽略。

請附上公開聲明,但謝謝妳的刪減。

做出贊賞的評論

結束了南亭之旅(見遊南亭),謝靈運開始了他在永嘉的求成之旅。壹方面,山川並不能真正撫慰他心中的苦澀,所以在這段時間裏,“累”字經常出現在他的詩中;然而另壹方面,風景總是給他新的感受,讓他失去平衡的心態,至少得到發泄,趨向暫時的平衡。正是在這種漂泊中,他確立了山水詩鼻祖的地位,這可能是他自己始料未及的。

赤石位於南永寧(今浙江永嘉)、安固(今浙江瑞安)東南,距縣城約數十裏,東臨今溫州灣。海上航行,通常被認為是壹個地名,實際上是商業。據宋《永嘉縣誌》“帆船繞山,陸地慣為海,船只多,故山以帆命名”,在安固縣北部。所謂靈運之帆地,應該就在這個山區。但季崢並沒有說有泛海這個地名,所以泛海這個詞應該算是動賓結構,標題似乎是指遊覽赤石,然後在海上航行。詩的重點在帆海,遊赤石只是引子。

全詩分三個層次,從句首以“鄺釘釘窮發”為第壹層次,寫在紅石中遊泳累了,再想到在大海中航行。從“船後”句到“虛舟”句作為第二層次,我在寫航海的情況和心態的變化。在“中聯”壹句下面,是第三個層次,即流浪和思考,承載著適應天氣和保全生命的目的。心境的變化是貫穿全詩的主線。

“守夏”壹句與《遊楠亭》詩中“我未倦青春,我已見朱明動”相呼應,既點出節日的時節,又表現出壹種慰藉情懷的復雜心境。遊南亭被風景感動。從春夏的叠代來看,壯年已去,病在斯,令人深感悲哀。這裏說的是現在是初夏,天氣終於清爽溫暖了,草也沒有因為太陽的傲慢而枯萎。可以看出,詩人似乎已經從之前詩作的悲傷中稍稍恢復過來了。尤其可以註意到“芳草猶未息”,其實反過來就是“離騷”,“歲未盡,猶在繈褓,恐畫眉先鳴,使夫草不香”。然後,在《自慰》中,我們可以看到謝可“追臣”的傲慢性格。然而,這種解脫並不能持續太久。在縣城外往南數十裏的紅石裏日復壹日的遊來遊去單調乏味,陰晴不定的變化和雲的出現也因為頻繁出現而失去了新鮮感。這次濱海之旅已經讓人疲憊不堪,更重要的是,他們面對的是遙遠北方的壹片不毛之地,以及更窮更北的大海。有人認為“匡乃窮”是詩人豪情萬丈,壹心想著下海。但是“匡乃”二字明明是“累”的意思。在看到帆海之前,詩人的心情並不好。

然而,當小船沿著港灣進入大海時,奇景豁然開朗,水面如鏡。過了川江,江面平安,八尺八尾朝陽谷八首詩青黃。雖然專制,但此時也“安靜”了,仿佛都在迎接詩人們的到來。於是他在張雲帆的海面上劃船,隨意拿走了這朵形似龜足、大如鏡面的石花——白色的滿月。當他擡頭回望的時候,大海無邊無際,他的心情就像坐了下來的獨木舟壹樣空虛。

從遠處看海,詩人的感受壹定和《莊子·秋水》中的河伯壹樣,真正打開了自己的心靈,掃除了積累的煩惱。於是,他想著去旅行,追尋著古代,然後悟出了人生的道理:海上有形形色色的隱士,幫助了事業有成後隱退的陸仲連;還有公子之年(見《莊子·琴王》),身在河之上,心在魏闕之下。雖然形狀和痕跡相似,但興趣卻大相徑庭。後者不過是虛名剪名的假隱士,與莊子的“不必為烈士”(《秋水》)格格不入,有所失。就像盧忠廉說的“我富得流油,受人信任,寧願貧窮,也要貶低世人的野心”,符合“返璞歸真”的道理。兩者相比,詩人似乎對自己過去自負的生活有所戒心,他願意記住太公任(任公)在《莊子·三木》中教給孔子的壹段話:“直木先伐,泉先竭。”如果妳展示了妳的才華,妳會被天降大任。只有“削痕損勢”,沐浴雪靈,中充外謙,才能壹年四季保持健康——就像大海,深不見底,無邊無際,卻平如明鏡。在詩的這壹點上,情況完全符合無限。

方的《趙微》曾指出通莊,此詩既取《莊子》之意,又得《秋水篇》之意。詩以紅石為客,揚帆遠航為主體,以“周蘭累而境窮”和“無緒起,空船在外”的組合為轉折,在山水的抒情中表達了因見汪洋而引起的精神升華,情、理、典得以和諧,表現了詩的結構。

這首詩的緣由,自然體現在自然精致的寫景之旅中。“揚帆采石,懸席接滄海明月”,海鮮難得,又見詩人揚帆於暖風靜海,充滿了愜意之感,那麽接下來適大眾的想法也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鮑照對謝的《天生可愛如初出茅廬的芙蓉》(《石楠傳》)的評論,指的就是這種漢語飽滿而溢滿,雅麗而不傷巧的語言特征。

壹首描寫夏天的絕句:水晶簾動微風起,玫瑰滿香。

晚唐詩人高篇《山亭之夏》。

綠樹,深深的陰影,漫長的夏天,塔在池塘中的倒影。

水晶窗簾動著微風吹著,玫瑰花香四溢。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是壹首描寫夏日景色的七言絕句。

第壹句話看似平淡,但仔細琢磨“蔭”字,不僅使樹郁郁蔥蔥,還暗示著夏天中午前後,驕陽似火,驕陽似火,所以“蔭”可以“厚”。這個“濃”不僅僅是濃蔭的偶然,還有深度的“深”的含義,即濃蔭濃密、幽深。《紅樓夢》描寫的是盛夏中午大觀園的景象,意思是“烈日當空,樹木遍野”。夏天中午前後能給人“長夏”的感覺。楊萬裏《初夏睡午覺》裏說“睡久思無情”,這是我寫的。所以“夏之長”是和“綠樹濃蔭”隱晦地聯系在壹起的,絕不是壹般的筆。

第二句“陽臺倒影入池塘”,詩人看到池塘裏的陽臺倒影。“如”字用得很好:夏天的中午,艷陽高照的天空壹片寂靜,池水清澈見底,陽臺的倒影映在池塘裏十分清晰。這個“進”字正好寫出了此時陽臺倒影的真實場景。

第三句“水晶簾動,清風起”,是詩中最精妙絕倫的壹句。這句話可以分為兩層意思。壹是烈日下的池水清澈見底;微風習習,海水湛藍。詩人用“水晶簾動”來比喻這壹情景,妙不可言,十分逼真──整個水面就像水晶做的窗簾,被風吹起,在蕩漾的水波下,是陽臺的倒影隨之晃動,十分奇妙。其次,看風景的詩人,先看到池水的波動,再感受風。夏日的微風不會讓人壹下子就感受到,只有看到水波才會有,所以說“水晶簾動,微風起。”如果先寫“清風起”,再寫“水晶簾動”,那就像嚼蠟壹樣無味了。

正當詩人陶醉在美麗的夏日景色中時,突然來了壹陣花香,香味沁人心脾,詩人的精神為之壹振。詩的最後壹句“滿院子的玫瑰花香”,給寧靜的景色增添了亮麗的色彩,充滿了醉人的芬芳,使整首詩在夏天充滿了獨特的活力。《壹院香》與上面那句“清風起”不謀而合。

詩歌描寫夏天的景色,運用了類似的繪畫手法:深綠色的樹,陽臺上的倒影,池塘裏的水波,滿架子的玫瑰,構成了壹幅色彩明亮,意境明朗的畫面。這壹切都是站在山亭上的詩人描述的。雖然詩中沒有出現山亭和詩人,但人們在欣賞這首詩的時候,仿佛看到了山亭和悠閑的詩人。

這篇文章描述了夏天池塘的悠閑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