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
英國托馬斯·艾略特的長詩
了解更多關於荒地的含義
了解更多關於荒地的含義
簡介
作者概述
評價
分析
內容摘要
原著
《荒原》是托馬斯·艾略特(1888-1965)最著名、最有影響力的作品,是現代英美詩歌的裏程碑,是象征主義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表達了西方壹代人的精神幻滅,被視為現代西方文學中劃時代的作品。
枯萎的荒原復活的希望——依然活著的庸俗醜陋的人——作為壹條主線貫穿全詩冰冷朦朧的畫面,深刻地展現了人類渴望穿越、精神墮落、道德淪喪、生活卑鄙猥瑣、醜惡黑暗等西方社會的本來面目,傳達了壹戰後西方人對世界和現實的厭惡、普遍的失望和幻滅,展現了壹代人的精神面貌。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荒地
外國名字
荒原
作者
托馬斯·艾略特
種類
詩意
簡介
荒地
荒地
《荒原》是現代英美詩歌的裏程碑,是象征主義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托馬斯·艾略特(1888-1965)的成名作和影響最深遠的作品,表達了西方壹代人的精神幻滅,被認為是現代西方文學中劃時代的作品。1948因“創新現代詩歌,成就卓越的開拓者”獲諾貝爾文學獎。
作者概述
姓氏
姓氏
托馬斯·艾略特是英國著名的現代主義詩人和文學批評家,是20世紀英國最有影響力的詩人。他出生在美國密蘇裏州的聖路易斯。祖父是壹名牧師,也是這所大學的前任校長。我父親經商,母親是詩人,寫過宗教詩。艾略特在哈佛大學學習哲學和比較文學,接觸梵語和東方文化,對黑格爾派哲學家感興趣,也受到法國象征主義文學的影響。1914年,艾略特遇到了美國詩人龐德。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來到英國,在倫敦定居,在那裏當過教師和銀行職員。1922年創辦文學評論季刊《標準》,任主編至1939年。1927英國國籍。艾略特認為自己在政治上是保皇派,在宗教上是英國天主教徒,在文學上是古典主義者。著有詩集《普魯弗·洛克和其他觀察到的事物》、《詩選》、《四重奏》等。
評價
姓氏
姓氏
《荒原》是20世紀西方文學中劃時代的作品,是現代主義詩歌的裏程碑,也是艾略特的成名作。全詩押韻很少,但多為律動自由式,語言多變,在技巧上有很大突破。最初發表在《標準》季刊上時,因為詩歌的語言問題而受到批評。後來艾略特加了註釋,壹些評論者加了解釋,這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