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妳的兒子培養成壹個真正的人。
他將在人生的戰鬥中獲勝。
他走了,現在我們來談談他的回歸。
當妳看到壹個旅行者在節日回家時,
手裏拿著珠寶,趾高氣揚的樣子-
是自大嗎?還是炫耀他的錢和好運?
別跟他打招呼,他可能不是妳兒子。
媽媽,如果妳倚在門上向前看時感到悲傷,
這時候,矮墻外出現了壹個人。
壹個著名的旅行者,帶著壹把劍,
穿著盔甲,戴著勝利的皇冠,
驕傲地昂起妳的頭。
也許有些人認為這很棒,
事實上,劍、黃金和名聲都不算什麽。
別跟他打招呼,他可能不是妳兒子。
媽媽,如果在蕭瑟的秋天,
當妳聞到花香時,
我聽到有人在叫妳:夫人,
在那邊的路上,來了壹位有很多朋友的紳士。
他擁抱了他的愛人,
他明亮的眼睛裏,有壹種對海洋的向往。
在他裝滿蜂蜜的杯子裏,他散發著冒險的氣息。
別跟他打招呼,他可能不是妳兒子。
媽媽,如果冬天晚飯後,
當妳在火盆旁悲傷地思念時,
聽著屋頂上滴落的雨水,
就在這時,門開了,壹陣冷風吹來...有人進來了。
他禿頂,手裏拿著錘子和斧子。
起來見他,因為妳有這個權利。
擁抱妳成年的兒子,
他從人生的旅途中回來了,帶著他來之不易的回報。
(孟芙譯)
做出贊賞的評論
要真正理解阿斯圖裏亞斯的這首詩,首先要了解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從20世紀20年代拉美國家擺脫殖民枷鎖、獲得獨立到阿斯圖裏亞斯進行文學創作的近100年間,獨裁是最突出的社會現象,“考迪略”像瘟疫壹樣在那個大陸流行,嚴重阻礙了各國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阿斯圖裏亞斯的祖國危地馬拉已經被幾個獨裁者蹂躪。獨裁者利用警察和間諜屠殺、監禁和鎮壓人民,這在全國造成了恐怖。阿斯圖裏亞斯的父親被解除律師職務,回到家鄉,因為他拒絕背叛自己的良心。所有這壹切給年輕的阿斯圖裏亞斯留下了終生的印象。可以說,作家本人也是在黑暗的統治下度過童年和青春期的。他和獨裁者並不相愛。他用這首詩《母親》幹預生活,抗爭。在詩中,他塑造了壹個忠於祖國、忠於母親的“兒子”形象,讓人心生敬佩。
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才19歲,但這首詩壹發表就在全國廣為流傳。作者寫小說所用的獨特思路也在這首詩中有所體現。這首詩的前三節采用“先揚後抑”的方法。首先,他們介紹出現在母親面前的不同的兒子。他們要麽是“手裏拿著珠寶”,“壹副趾高氣揚的樣子”,要麽是“頭上戴著盔甲和勝利的皇冠”,要麽是“壹個朋友圈很廣的紳士,/和他擁抱。他們是“金錢和好運”和“利劍、黃金和名望”的象征,這些人都在作者的壹句“不要和他打招呼,他可能不是妳的兒子”中灰溜溜地退出了。那麽母親的兒子是什麽形象呢?
詩中接著描述了母親渴望見到的情景,等待遠方的兒子迅速歸來。思念是如此痛苦,似乎讓人疲憊不堪。冬天也到了,蕭瑟的環境加重了人們的抑郁情緒。壹頓“冬宴”後,母親坐在火盆旁,傷心地想。這時候時間仿佛靜止了,讓我媽覺得好難受。我的母親“聽著屋頂上滴落的雨水”來驅散漫長而近乎絕望的等待...
突然,壹個意外出現了。“妳在這裏的時候,門開了,有冷風……有人進來了。”。是他嗎?母親害怕再次失望。這是錯覺嗎?是另壹個陌生人嗎?媽媽的心在急速跳動,對,是他,是他!他回來了,終於回來了。"他是個禿頭,手裏拿著壹把錘子和斧子."沒錯,這就是她的兒子,這就是她如此思念的兒子!"他帶著來之不易的獎賞從人生的旅途中回來了。"沒錯,這就是她真正的兒子,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
士兵臉上的疲憊告訴他的母親,他吃過苦,他握著的錘子和斧子證明他的兒子經受住了戰爭的洗禮。他從人生的旅途中回來,已經成長為壹個有著鋼鐵般骨骼的男人。他帶著努力工作的回報回來了。他與那些擾亂人民穩定的人作鬥爭。他捍衛了自己的家鄉。他希望他的母親將來過上幸福的生活。他是祖國的好兒子!他能理解母親的感受,因為他和她是血脈相連,心心相印。他知道媽媽在期待他,關心他。他要讓媽媽放心,讓她知道他不會讓她失望,他壹定會贏!
新的時代,新的社會矛盾,要求作家用新的方法去表達。阿斯圖裏亞斯起初對這種變化很敏感。他在詩歌中不僅表現了兒子和母親的“內心真實”,還賦予了人物高尚的情操——為祖國的解放而奔赴戰場。因此,他壹方面吸收和借鑒了超現實主義和印第安文化的精華,為文學找到了充分表達土著拉美人心理的理論基礎和藝術手段;另壹方面,他堅定地站在這片大陸上現實生活的土地上,與超現實主義文學不同,他並不把人的本能和非理性作為現實世界的唯壹真理和動力。他也不把潛意識和夢看作文學創作的唯壹源泉,更不把它們看作生活的全部和最本質的內容,而只是把它們看作拉丁美洲精神生活的壹個重要方面。他力圖反映“民族的集體潛意識”,忠實地反映詩歌人物的精神和當時社會的本質。
《母親》是壹首優秀的敘事抒情詩。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詩人首先在構思上下足了功夫。他先埋沒了人物的真實品質,讓“合理”和“他”回歸的三種可能情況相繼出現。然後壹個個勸他媽不要打招呼,否認了。最後,他讓真正的“他”,這個被母親培養,被母親期待的兒子,在壹個普通的冬夜,以戰鬥的姿態出現。這清楚地表明了“母親”對金錢、好運、桂冠、美色的唾棄,“先天下之憂而憂”,對“生於斯,死於斯”的故鄉的熾熱而執著的愛。其次,詩人努力提煉詩意。他不惜苦心醞釀推敲,努力避俗,克制那些不請自來的老生常談的句子,盡力忠實於自己的真情實感,力求原創,具有“不練前人舊功”的藝術功力。而且詩人在設計每個假設情境的時間氛圍上也是很有講究的。《在壹個節日上》《矮墻外》《蕭瑟的秋天》《冬天的晚飯後》都合情合理,恰如其分,真正烘托了主題。“逢年過節”就是“該回家了”;在壹堵“短墻”之外,我從透視中領略到母親對兒子的熱切期待和不變的愛;“蕭瑟的秋天”是樹葉落地生根的季節,這裏用來指“母親”的空虛和不安。最後以壹個很普通的“冬天的飯後”為背景,“他”回來了。詩人運用了詞語和句子的重復、近似押韻、諧音和類似元音等多種修辭手法,使全詩節奏感強,用詞和諧,有效地烘托了全詩的氣氛和意境。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音樂美,容易打動人,使人感到興奮,渴望加入反對殖民統治的大潮。
在墨西哥作家雷納為其詩集《蠻戰之源》撰寫的序言《詩歌的呼嘯之箭》中,阿斯圖裏亞斯被稱為“真正的詩人”,“他在詩歌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他的詩歌“真誠而獨特”。
在民間語言的使用上,詩人也顯示了他的獨特性。阿斯圖裏亞斯是語言大師。他認為語言本身不可能是壹個獨立的系統,因為它依附於生活。是生活的復制,是生活的呼應和投射。因此,他特別重視語言的表現力及其心理效應,鄙視所謂的語言規範。他常常拋棄語法,直接從生活中尋找更生動、更有活力的語言表達。他認為,歐洲和拉美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不同,拉美人和歐洲人的語言思維邏輯也不同,因此有必要擺脫歐洲西班牙語,創造壹種“美國語言”。他能使自己的詩不用華麗的辭藻而用日常的語言,卻能表現出優美的意境和思想。這是因為他在選詞上獨具匠心,在平凡中見真意,在平凡中見光彩。在詩中,詩人還自由地使用雙關語、擬聲詞、押韻等。,如用“滴滴”來形容雨聲,既形象地說明了淅淅瀝瀝的雨聲,又形象地說明了母親心中對滴滴的思念,使詩生動多彩。
(黨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