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意象主義的歷史

意象主義的歷史

意象派詩歌是1909年至1917年由壹些英美詩人發起並付諸實踐的文學運動。它是當時盛行於西方世界的象征主義文學運動的壹個分支。從易經、《莊子》、《詩經》、《離騷》到《文心雕龍》、唐詩和唐宋詩詞,意象理論在理論和實踐上都經歷了壹個漫長的發展過程。20世紀初,在法國象征主義和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的豐富、含蓄和生動的影響下,以美國詩人龐德和艾米·洛厄爾,英國詩人托馬斯·休謨和理查德·奧爾丁頓為代表的壹些作家和評論家興起了壹場反對抽象說教和過時的主題和表達形式的詩歌運動。1912年,龐德首次采用了意象派的名稱。1915 ~ 1917期間,每年出版壹本意象派詩集。龐德退出意象派後,洛厄爾繼續領導意象派的活動,提出了六項原則主張,即語言要通俗準確,要創造新的節奏,題材要完全自由,詩歌要用意象來寫,表達要具體、簡潔、集中。後來,洛厄爾又加上了“要含蓄,不要直白”的原則。他們努力以生動的形象和短小精悍的“中國式”詩歌風格反對19世紀後期陳腐的英國詩歌風格,具有積極意義,但他們註重詩歌的形式和技巧,往往忽視作品的社會意義和思想價值。壹戰後,意象派詩人逐漸分道揚鑣,這個流派逐漸瓦解。

十月革命前後,意象派傳入俄國,葉賽寧等第壹批青年詩人和畫家發表了意象派宣言,成立了壹個團體,出版了意象派雜誌和詩集。群在1927解散。20世紀30年代,英國評論家卡羅琳·斯珀津出版了《莎士比亞的形象》,對莎士比亞戲劇中的形象進行了大量研究,成為莎士比亞批評中意象主義的開創者。從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美國詩歌中出現了以卡爾·夏皮羅和約翰·馬爾科姆為代表的意象玄學和以詹姆斯·賴特和路易斯·辛普森為代表的深層意象主義等新的詩歌流派,表明意象主義對美國詩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像本世紀初西方文藝界的許多流派壹樣,意象派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拋棄了。取而代之的是渦論的產生,但作為壹種思想,渦論很少有人同情,影響力也很弱。漩渦派的創作重在表現力量而不是展示形象。龐德和渦論的支持者在1914-1915期間辦了壹本雜誌《Elast》。在創作中,他也遵循了漩渦派的壹些觀點。

意象派的宗旨是要求詩人用生動、準確、含蓄、高度濃縮的形象生動形象地表現事物,把詩人瞬間的思想感情融於詩歌之中。它反對評論和嘆息。龐德在倫敦期間與HildaDoolittle和RichardAldington建立了壹個沙龍,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包括D.H. Law-Lawrence、WilliamCarlosWilliams等。意象派成立於1902。龐德曾經編輯過意象派刊物TheEgoist,並於1913年編輯了第壹部意象派詩歌選集。

意象主義沒有具體的理論,但有自己的美學思想,大致可以概括為:用普通的語言,但用準確的詞語;避免有聲音或無意中用於裝飾的詩詞成語;自由選擇材料;創造新的節奏來表達新的情感;用圖像呈現具體、堅定、肯定的畫面;暗示意思,不直接表達。英美詩歌的現代流派。意象是帶有主觀感情的客觀形象,是中國古典文論中固有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