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隋唐五代文學”名詞釋義

“隋唐五代文學”名詞釋義

歷史悠久的中國古代文學在隋唐五代發展到了全面繁榮的新階段,整個文壇出現了戰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局面。其中,詩歌的發展已經到了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唐代不到300年的時間裏,遺留下來的詩詞就有近5萬首,是西周到南北朝1600、700年遺留下來的兩三倍多。風格獨特的著名詩人大約有五六十位,大大超過了戰國至南北朝時期著名詩人的總和。李白和杜甫的成就都達到了詩歌創作的巔峰。在散文方面,由於古文運動的勝利,產生了許多新的小品文,如傳記、遊記、寓言和雜記。在小說方面,也出現了許多打破六朝誌怪小說格局,獨具特色,富有文學性和想象力的傳奇作品。這壹時期除了上述幾種唱法取得輝煌成就外,還有壹種流行的唱法——變文在民間廣為流傳。從民間到文人,從萌芽到成熟;它為後代文學的新發展開辟了道路。

這種前所未有的文學全面繁榮的形成,壹方面是文學自身不斷發展和改革的結果,但更根本的是由文學發展的社會基礎和歷史條件決定的。

隋唐經過近400年的分裂和動蕩,終於實現了人民渴望的國家統壹。隋唐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不得不擴大統治基礎,照顧中小地主的利益,限制富紳在政策上的影響。隋朝以來,士族的影響力逐漸減弱,隋末農民起義對士族造成了沈重打擊。隋唐實行均田制,將國有官地、無地、荒地分給壹些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對地主貴族過度占用土地也有限制。地主貴族占有的部分土地被沒收,部分農民從地主貴族變為政府分田戶。在生產的發展中,租佃剝削的莊園地主經濟逐漸取代了奴隸制剝削的富農地主經濟。隨著租佃稅法的實施,減輕了賦稅和徭役的負擔,中小地主階級逐漸興起,勞動人民的處境也有所改善。再加上宗族記錄的重建和戶口的重新界定,士人與普通百姓的界限逐漸消失,富紳階層的勢力逐漸衰落。正是由於這壹系列生產關系的調整和變化,唐朝的國家迅速強大起來。從貞觀到開元的100多年間,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持續上升。貞觀年間,鬥米值三四塊錢,成了歷史佳話。手工業、絲棉、陶瓷、造紙、金屬制品等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杜甫的詩《追憶似水年華》描述說:

回想當年開元的鼎盛時期,小城還有上千戶人家。大米肥白,公私倉富。九州的路上沒有豺狼虎虎,是遠行的好日子。萬奇、盧茂、趕車班,男耕女桑。……

在唐朝的全盛時期,它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封建帝國,從東北延伸到朝鮮半島,從西北到中亞到青脊以西,從蒙古到北方,從支那到印度到南方。城市的空前繁榮標誌著當時封建經濟的發展水平。唐朝的都城長安,周長約35.5公裏,規模之大,在當時的世界上是罕見的。全市人口30多萬。程楠商業區到處都是“商店”(旅館)和“店鋪”(商店),來自中亞、波斯、餐館和其他國家的外國商人聚集在這裏。長安有五條大道通往全國各方。水路“繞過巴漢,前赴福建、越南”,“控制引河,覆蓋淮海”。除了長安,洛陽、揚州、廣州、成都、涼州等城市也很繁華。國外交通也很發達。通往中亞和印度的陸路有三條:北、中、南。在水路上,中國船只可以航行到紅海、印度尼西亞和日本。當時,所有亞洲國家都與中國有經濟和文化交流。朝鮮、日本、印度、中亞國家和中國特別接近。

為了擴大統治基礎,隋唐統治者除了采取經濟措施外,還反對魏晉以來保護士族特權的九品中正制,實行科舉,通過明經、進士等科目的考試選拔官員。很多宰相、將軍都是科舉出身,為很多中下層地主階級文人開辟了更廣闊的道路,激發了他們對名利的幻想。在宗教文化上,唐朝統治者非常重視儒釋道。儒道經典被列為科舉考試的重要內容,佛教也被武侯、憲宗所提倡,不排除其他宗教和學說,這也是文人思想活躍的壹個非常有利的條件。作家的隊伍擴大了。很多作家出身於中下層地主階級,在生活中經歷過不同程度的磨煉。他們比魏晉六朝上層文人更熟悉社情民情,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也比他們更豐富,更有朝氣。“縱覽百家爭鳴”、“說好王霸”、“討好任俠”成為唐代許多文人的共同時尚。在政治上,他們經常談論“扶貧濟困,保家衛國”和“忠於堯舜”。韓愈以天下為己任發展佛道,柳宗元《論封建》主張在肯定帝制的前提下“公天下”。這種活躍的思想狀態對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儒家的仁政思想顯然對杜甫、白居易等現實主義詩人的創作產生了良好的影響。道家那種輕視禮儀,只與天地之靈保持聯系的思想,在李白等浪漫主義詩人的作品中也曾熠熠生輝。此外,佛教的傳播不僅對王維等作家的思想產生影響,對雜文等唱法的改變也有很大作用。當然,儒釋道對文學也有負面影響。

國家的空前統壹也為文學的繁榮提供了有利條件。過去由於南北對立,文化發展走了不同的道路。學術上是“南方人簡化,得其英、漢;北學深悲,枝葉窮。”文學上說“江左宮貴於清齊;和碩之義正,重於性情。”但自隋朝統壹後,雙方開始互相吸收。初唐文人更明確地提出南北文學要“取長補短”(《隋書文學傳》)的要求。這個願望在統壹的形勢下終於實現了。盛唐的詩歌,中唐的古文,反映了南北文化交匯的汪洋大海的廣闊局面。同時,國家的統壹和水陸交通的發展也開闊了作家的人生視野。唐代的作家,如李、杜、高、岑、袁、白、韓、劉等,他們遊歷的地方很多,交遊的朋友也很多,他們的出身地位和思想品格各不相同,這是六朝文人乃至漢代很多文人所不及的。特別值得註意的是,唐代國內各民族關系更加融洽,中外文化交流比過去更加活躍。中國傳統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塑,甚至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服飾都受到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巨大影響。到了唐代,在中國各民族音樂的基礎上,吸收外來音樂,建立了燕樂、清樂、西涼樂、高昌樂等十首樂曲。在舞蹈方面,劍舞和胡璇舞也來自西域。在繪畫上,吸收了外來的色彩和暈染技法,出現了敦煌許多瑰麗的壁畫,以及顏、吳道子、、王維等繪畫大師。各種藝術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文學的發展。被稱為“詩中有畫”的王維山水詩,明顯受到山水畫的積極影響。音樂的發展不僅促成了詩歌的歌唱,也直接促成了詞的誕生。更值得註意的是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的精華,極大地豐富了唐人的精神生活。當我們閱讀李奇、岑參、杜甫有關音樂、舞蹈和繪畫的詩歌時,我們可以看到當時藝術創作的豐富內容和新鮮活力,也可以看到作家們勇於接受新事物的時代精神。魯迅說:“想壹想多少中國人放手了,新的動植物,就是不怕補花紋。”唐人不弱。比如漢墓前的石獸,多為羊、虎、天祿、辟邪。而在長安的昭陵山上,卻雕有帶箭的駿馬和壹只鴕鳥,這是前所未有的。.....漢唐雖然也有邊境之患,但是膽子很大,人民有不做外奴的自信,或者說從來沒有想到過,也從來沒有在意過。"(《上墳照鏡子》)這種勇氣和自信,來自於國家的強大和團結。

唐代文學的繁榮也是文學自身不斷發展的結果。從先秦到漢魏六朝,文學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在詩歌、散文、小說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遺產。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光榮傳統的確立和發展,不同思想傾向的表達,不同題材領域的探索,不同文體特征的發掘,音律的運用,語言風格的創造,技法的創新,都為唐代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值得借鑒的財富,同時也留下了許多深刻的教訓。這些都是唐代文學繁榮的必要條件。然而,更值得關註的是唐代作家所采取的批判繼承與創新的態度。隋初唐時期,雖然齊梁的形式詩風仍占主導地位,但初唐四大家開始表示反對。到了,他們更加努力地掃除齊梁詩風,標榜“雅俗”、“漢魏”傳統,實現復古創新。李白繼承了陳子昂的創新精神,稱“既然建安來了,美就不珍貴了”,同時學習楚辭和樂府,創造了獨特的浪漫主義詩歌風格,完成了詩歌創新的使命。到了杜甫,他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明確提出了“不去偽體而去雅,轉而益於多師”的思想,既有批判又有繼承,既註重內容的精神,又註重音律的形式。正因為如此,他的現實主義詩歌才能“博采古今之長,獨樹壹幟”,承擔起承前啟後的重任。白居易的“文章為時而作,詩詞為物而作”更深刻地揭示了中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在散文方面,韓愈壹方面指責六朝的文風:“聲清氣浮,詩句急迫,詞猥瑣淒然,誌奢,言亂無章法”,但他並沒有完全廢詞,他的“言事不言”思想也受到南朝文人的啟發。唐代這些傑出的作家在對待遺產時都表現出壹種既批判又繼承的* * *精神。雖然他們批評的標準和繼承的目的與我們明顯不同,但這種不拜倒在古人腳下,虛心向他們學習的精神,使他們能夠向古人學習,而不是模仿他們,繼承他們,創造壹些東西。這是非常珍貴的。

唐朝的皇帝都很重視詩歌,都是能詩的。唐太宗和玄宗的詩受到壹些文人的稱贊。武侯宴請群臣,宋寫得最好的詩,被封禦袍;王維死後,代宗很關心他的詩的編纂。玄宗曾寫詩紀念白居易,對倡導詩風,提高詩人聲譽頗有助益。我們知道,唐代特別強調進士這壹科,所以有“三十老學經,五十少學”的諺語(《諫》)。詩歌是進士考試的重要內容之壹。所謂“肖丹之道在於五個字”。這壹體系對於普通文人註重詩歌技巧的訓練和詩歌形式的掌握也起到了壹定的作用。

人們對詩歌的熱愛在唐代成為壹種普遍趨勢。整個唐詩中出現了很多僧人、道士、尼姑、宮女、藝妓、無名氏的作品,說明詩歌並不是唐代少數文人的專屬產物。唐代很多小說引用了詩詞,變文等通俗文學中大量使用五言詩、七言詩作為歌詞,都表現了人民群眾對詩詞的喜愛。高適、王昌齡、王之渙在旗亭聽歌妓唱詩的故事,以及白居易的詩被“王公貴族、嬪妃、牛馬公卿”傳誦的事實,我們甚至可以想象著名詩人的作品在民間廣為流傳的盛況。詩歌與群眾的這種親密關系是過去的詩人無法想象的。這固然是唐詩繁榮的結果,但反過來也是詩歌創作的促進力量。

以上是隋唐五代文學(主要是唐詩)繁榮的大體原因。但是,在隋唐五代文學的發展中,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

隋文帝統壹全國,結束了漢末以來長達400年的分裂和混亂,社會壹度繁榮。楊迪繼位後,驕奢淫逸,多次發動侵略戰爭,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力。沒幾年,經濟破敗,民怨沸騰,隋朝在四面八方的人民起義中滅亡。

隋朝前後只統治了三十多年,作者多為南北朝老人,深受南朝文風影響。再加上楊迪大力提倡梁陳公的文風,所以文風在文壇還是很泛濫的。但由於隋初國家形勢的加強和對外戰爭的勝利,隋文帝壹度主張改革文風,隋初的壹些詩歌,尤其是邊塞詩中出現了壹些清新蓬勃的作品。這也說明隋代的文風開始向唐代過渡。

唐太宗開國後,吸取隋末農民起義的教訓,采取了平田、租庸、官兵、科學等壹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減輕人民負擔,緩和階級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發展經濟生產,增強國力。同時,他整頓吏治,改革政府機構,使社會很快走向穩定和繁榮。從貞觀到開元壹百多年,國家政治經濟達到了我們前面描述的繁榮頂峰。

隨著經濟的繁榮,國力也在增強。從唐太宗、高宗到玄宗,取得了壹系列對外戰爭的勝利,緩解了東部和北部邊境的威脅,使廣大的西方國家紛紛加入進來。帝國境內設置了六個郡縣,長期保持了邊境的穩定,並以各種積極友好的政策措施促進了與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全面繁榮和發展。

然而,封建社會不可調和的矛盾繼續存在和發展。這首先表現在土地兼並問題上。雖然唐代有平準土地和限制占地的措施,但到高宗時,洛陽有許多人超過限制占用土地。玄宗天寶年間更是“法度松懈,合並之弊多於漢哀之間”。在經濟繁榮的外衣下,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玄宗早年雖能“勵精圖治”,晚年卻縱情聲色,信任漢奸李、楊,內政日益腐敗,對外好戰。天寶十年、十三年兩次征南詔,全軍覆沒,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災難。玄宗為了加強邊防,設置了我軍,甚至種下了邊城的禍根。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終於爆發。這場叛亂持續了八年,唐帝國的統治力量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開始由盛轉衰,逐漸衰落。

初唐詩歌並沒有隨著政治、經濟的統壹和繁榮而迅速變化。相反,齊梁詩風以帝王之力繼續稱霸詩壇。唐太宗時期的於世南和高宗時期的上官儀都是皇帝喜愛的宮廷詩的代表。後吳時期的沈全祺和宋也創作了大量的宮廷詩,但他們繼承了前人的成果,完成了五言七言詩的創作,為詩歌的發展做出了壹定的貢獻。唐代詩風轉變的關鍵在於代表中下層地主利益的新詩派與宮廷詩派的鬥爭。高宗時期,詩壇崛起了“初唐四傑”。他們雖然還沒有完全擺脫齊梁詩風的影響,但已經提出了“輕”和“骨幹”的主張,對以上官儀為代表的宮廷詩風深感不滿。他們的詩歌或抒發參軍報國之誌,或揭露貴族生活的放蕩空虛,或抒發悲憤之情,題材有所拓展,思想感情開始發生變化。到了武侯時代,陳子昂把詩歌創新的旗幟舉得更高,提出在復古中實現創新的主張。而且在創作實踐中,他完全擺脫了齊梁之際的輕浮習氣,這些習氣反映了當時的各種社會政治矛盾。表現出堅強的性格。最終改變了齊梁詩風壹統天下的局面。糾正了唐詩的發展方向。

盛唐時期,唐詩的發展達到了繁榮的頂峰。充滿蓬勃精神的浪漫主義詩風是這壹時期詩歌的主流。高適、岑參與王昌齡、李傑壹起形成了邊塞詩派,這是浪漫主義的壹個重要流派。他們的詩歌表達了軍人參軍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邊塞艱險的樂觀精神,描繪了壯麗的邊塞風光,也反映了軍人的思鄉之情,揭露了兵士懸殊的不合理現象,為唐詩增添了無限清新瑰麗的光彩。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詩派,深受佛道負面思想的影響,政治失意後過著隱退的生活。他們的作品主要描寫閑適寧靜的田園生活。他們雖然思想不高,但藝術成就很大。他們的詩歌豐富了晉宋以來形成的山水田園詩,在文學史上也有壹定的地位。

偉大的詩人李白有著進步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但他生活在唐朝統治階級開始腐敗,各種社會矛盾逐漸顯現的時代,理想無法實現。他寫下了許多熱情追求光明理想、猛烈抨擊黑暗現實、極度鄙視腐朽無能權貴、勇於抨擊封建禮教制度的光輝詩篇,表現出強烈的反抗精神。他的詩風雄渾奔放,多姿多彩,千變萬化,不愧為繼屈原之後又壹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杜是壹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生活在盛唐時期。在天寶時期,他壹直密切關註各種社會矛盾,揭露統治階級的傲慢、自大、好戰和貧富對立的黑暗現實。安史之亂後,盛唐許多詩人的浪漫豪情蕩然無存,他們很少反映動亂的現實。而杜甫,卻和人民壹起過著饑寒交迫的流浪生活,寫下了許多驚心動魄的詩篇,憤恨外敵入侵,憧憬國家復興,描寫人民深重災難。他的詩如壹面鏡子,展現了安史之亂前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獲得了“詩史”的稱號。他博大精深的思想內容、深厚的藝術才華、“師從多師”的學習態度和“無怨無悔”的嚴肅創作精神,使他成為中國現實主義詩人的偉大代表。

安史之亂是唐代社會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雖然這場動亂最終被平定,但這個國家的活力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原有的社會矛盾沒有壹個得到解決,並且隨著歷史的發展日益尖銳。首先,王朝統治力量下降,無力改變藩鎮割據的局面。這些緩沖區有土地、人民、士兵和財富。“快樂與叛逆相平衡,憤怒與力量相結合。”王朝勢力覆蓋的區域大大縮小,人民飽受其屠殺和掠奪。王朝中宦官還掌握軍政大權,任意廢帝,政治極其腐敗混亂。官僚中,舊宗族的代表和來自新科舉的代表分為兩派,同病相憐。這就是所謂的“牛莉黨爭”。這場鬥爭壹直持續到晚唐,也對很多文人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宦官與官僚時而勾結,時而對立,使得中唐以後的中央政府長期處於動蕩不安的局面。帝國的邊境麻煩越來越嚴重,讓唐朝疲於應付。

雖然被安史之亂破壞的社會經濟在元和時代的貞元逐漸恢復,但整個北方已非往日,經濟重心逐漸轉向南方。權德輿在德宗統治時期說:“如果妳熟悉江淮的田地,妳就會向他們學習。所以,天下之大計,全靠東南。”(《新唐書·權德輿傳》)南方的城市,如揚州、蘇州、杭州、廣州、鄂州、洪州、成都等,比以前更加繁榮,歌廳、妓女更加發達。然而,這種畸形的繁榮鼓勵官僚和地主盡情享樂。安史之亂後,由於土地兼並的加劇,地主的莊園經濟日益發展。許多曾經的土地所有者逐漸成為莊園主的佃戶,許多農民衣食無著,流亡他鄉。王朝的賦稅方法不得不適應土地迅速兼並和眾多農村地區易主的情況。德宗建中元年,由租庸關改為兩稅法。這部新稅法減輕了壹些失去土地的農民的負擔,並壹度保證了國家財政收入。隨著航運的恢復,江淮物資可以順利運往北方。憲宗年間國力增強,先後平定了劍南、淮西兩個藩鎮,其余藩鎮開始表面上依附於中央。這就是史學家所說的“回潮”,極大地刺激了中唐文學的繁榮。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隨著政治日益腐敗,兩個稅法弊端百出,人民負擔越來越重。到了穆宗時代,人民的稅收負擔與德宗相比增加了兩倍。其他賦稅和徭役都增加了。皇帝公開獎勵地方官僚“艷羨”,並冠以“月進”“日進”等名號。全國各地的官僚甚至借其為名,殘酷搜刮,“只想著疲憊,不愁沒有魚。”人民起義浪潮此起彼伏,終於在諾宗幹甫元年爆發了王獻之、黃巢大起義。這支強大的起義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黃河、長江、珠江流域的所有地區,殺貪官汙吏,滅暴政,侵長安,受到沿途百姓的熱烈歡迎。雖然起義遭到了唐朝和藩鎮聯合力量的鎮壓,但唐朝帝國最終還是在藩鎮割據勢力更加猖狂的戰火中滅亡了。

初唐的文學以詩歌為主,但中晚唐的文學有多方面的發展。除了詩歌更加復雜多樣的風格,古文運動在這壹時期取得了勝利,傳奇小說也發展到了全盛時期。通俗的民間文學如變文也有很大發展,從民間誕生的詞逐漸轉移到文人手中成為新的詩歌形式。

在復雜而尖銳的社會矛盾下,詩歌創作中的現實主義思潮形成了波瀾壯闊的局面。安史之亂後,元結、顧況揭露社會矛盾的詩成為杜甫的諧音。中唐時期,白居易、元稹、張繼、王建等繼承了杜甫的傳統,進壹步倡導“文章要及時寫,歌詩要為物寫”,掀起了新樂府運動。他們的新樂府詩揭露了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和殘酷剝削,表達了對人民深重苦難的同情,對國勢衰弱深感不安。他們的詩歌在當時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除了以白居易為首的現實主義詩歌流派之外,中唐詩歌的風格和流派也比盛唐多。劉長卿、魏的山水詩,李益、陸綸的邊塞詩,都是盛唐詩風的呼應。貞元、元和之際,韓愈、孟郊以其傑出的詩歌創作開創了壹種新的風格。青年詩人李賀結合了楚辭傳統和樂府的浪漫幻想,以豐富的色彩和意想不到的想象寫出了各種精神上的苦悶和追求。劉禹錫對巴楚民歌的研究,以及柳宗元借山川抒憤,也都有獨特的藝術成就。

隨著國家局勢的衰落和動蕩,晚唐詩歌的風格面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杜牧和李商隱的詩歌有壹些新的藝術發展,但無論是對國家、對人民,還是對愛情生活,都有壹種強烈的感傷情調。皮日休、聶、杜荀鶴在黃巢起義前後創作了壹些揭露社會黑暗的詩歌,繼承了白居易新樂府的傳統,但感情更為強烈,批判更為尖銳。從他們的詩中,我們看到了唐朝搖搖欲墜的景象。

古文運動的勝利也是中唐文學發展的壹大成就。六朝時期駢文壹統文壇的局面,雖然遭到隋代李鶚、王統以及初唐的陳子昂、李華、小等人的反對,卻鮮有改觀。到了中唐時期,由於社會矛盾的發展,政治思想的鬥爭越來越尖銳,駢文已經不能滿足這壹要求。韓愈首先發起復興儒學的運動,幻想通過加強儒學的統治,遏制佛道的流行,加強中央集權,改變藩鎮割據的局面。在文章中,他還反對六朝的文風,主張恢復先秦兩漢的散文傳統。雖然他的政治理念得到了壹些人的支持,但並沒有成功。但在文體改革上,得到了柳宗元等人與他政見大相徑庭的支持,影響較大,形成了大規模的古文運動。韓、劉不僅寫了許多政論文章,也寫了許多文學文章,如傳記、雜文、寓言、遊記等。他們以深厚的功力和獨特的風格,磨礪了語言的本質,顯示了散文在藝術表現上的優越性,最終使駢文失去了在文壇的主導地位。

晚唐時期駢文繼續盛行,但皮日休、陸龜蒙、羅隱等人繼承了韓、劉的散文傳統,寫了許多具有戰鬥鋒芒的諷刺小品,也顯示了散文的藝術力量。

唐傳奇小說起源於六朝。初唐傳說不多,也有很強的六朝影響。中唐時期,作家數量增多,創作達到高峰。由於城市的繁榮和社會生活的復雜,作品也更多地表現社會現實生活,奇奇怪怪的色彩逐漸淡化。文人的名利之夢、文人與妓女的愛情成為新的題材,壹些作品還透露出濃厚的市民生活氣息。情節細膩細膩,人物形象生動鮮明,也大大超過初唐。這是中國短篇小說走向成熟的標誌。

由於唐代皇帝崇尚佛教,講唱佛教故事之風在當時寺廟中頗為盛行,於是產生了異文。後來有了壹個變種,講歷史故事和時事。這種說唱文學在初盛唐就有,中晚唐更為盛行。除了唱念結合,還有只唱不唱的歌詞,只說不唱的劇本。這些通俗文學,故事更加想象誇張,語言更加精細,藝術更加粗糙。但對後來的白話小說和歌唱文學影響很大。唐代傳世的民歌雖然不多,但形式短小,寫實,值得我們重視。

到了唐代,城市繁榮,音樂發達,出現了大量的唱坊、姊妹坊,出現了與《胡夷巷》歌曲相匹配的歌詞。現存的敦煌曲子詞多為中晚唐歌妓所唱的民間詞。內容相當廣泛,有歌妓在歌廳的辛酸,也有對女性的思念之痛。中唐開始出現文人詞。晚唐以文為代表的文人詞,內容艷情,成就不大,但在藝術上卻獨具匠心,影響深遠。

唐朝滅亡後,藩鎮割據不斷,成為五代十國分裂混戰的局面。當時北方戰亂頻仍,文學毫無建樹。南方十國之間雖然有戰爭,但是局勢還是相當穩定的。南唐、後蜀國力強盛,歷史悠久,經濟文化發達。

五代十國時期,詞的創作成就有了新的發展。在文的直接影響下,後蜀出現了花間派詩人。他們的作品大多都很美很香,但也有少數詩人改變了風格。韋莊詞多有個人抒情意味,風格清麗飄逸,有壹定意義。南唐有馮延吉、李靖、李煜。他們的文字內容還是比較狹隘的,感情也不夠健康,只是少了些豐富的粉。李煜在亡國之後創作的詞,有壹部分可以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寫出個人國家滅亡的感受,拓展了詞的表現範圍,在藝術上取得了獨特的成就,為詞的發展做出了壹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