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行人在漁鼓臺清江中間流淚!放眼西北長安,窮山無數!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傍晚,江面愁雲,山中鷓鴣。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的愛國詩人。他壹生以收復失地為己任,同時積極尋求個人生活的榮耀。終其壹生,壹個不願在平庸中度過壹生的英雄的豪邁本性處處閃現。而勾安南部的南宋朝廷,從來沒有給這樣的英雄壹個發揮的地方,沒能讓他大展雄風,實現夙願。1176年,36歲的辛棄疾路過造口,想到就在47年前,金兵進攻江西,南昌追擊玉龍太後的禦船,直追至太和縣,不料後來返回。玉龍皇後逃到寇寇,棄船在甘州登陸。如今,47年過去了,中原故都仍在金兵占領之下,而南宋朝廷依然偏安江南,不思北伐收復失地。盛年的辛棄疾,在裕固臺的影響下,失去了激情,給我們留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菩薩蠻》詩。
這首詩裏寫了“漁鼓臺”、“清水河”、“無數山”、“青山”、“江夜”、“鷓鴣聲”等壹些景色。我在寫風景的同時,也寫了詩人自己的主觀感受,如“行人淚”、“憐惜”、“望長安”、“哀怨”、“氣味”,讓人真切地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痛苦。
在這首詩中,詩人想到了行人的眼淚從眼前的“清河”中流出,被“東流”的水沖離了大山,而想到了南渡的人卻回不到北方和中原,只有滿心的悲傷。
此詞以眼景重在心,無非是碧水千山,心物包含了各種關於家國之悲的想法,是以眼景寫成的。
菩薩蠻壹詞所描寫的景物是詩人抒發感情的觸發點。愛情因風景而生,因風景而生。它的特點是以景物為背景。而且這類抒情詩中的景物往往是有歷史背景的。看似是因為眼前的壹幕,其實是因為那壹幕的歷史背景,從而利用話題,表達自己的想法。欣賞這類詩歌往往與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況有關,這樣我們對詩歌內涵的理解才會準確深刻。
這種寫景的抒情詩,特點是景與情,可謂觸景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