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據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比如《再別康橋》講的是與悲傷的離別,它的情感基調就定在了“悲傷”二字上。而且,這份哀愁不是哀愁,不是深深的哀愁,而是輕軟的哀愁,帶著對康橋美景的壹絲陶醉和對母校的壹絲深情。只有這樣,朗讀時才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能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2.根據情感需要,掌握朗讀的速度。讀詩的速度有壹定的規律可循。如果表現的內容是歡快的、興奮的或緊張的,則速度較快;表演內容悲涼、低沈或抒情,速度較慢;表演內容直白,速度適中。比如《永別了,劍橋》和《我愛這片土地》,如果說得慢壹點,就更容易動情。
3.根據詩歌的意境,確定輕讀、重讀、有聲的長短。讀詩要有輕有重,長音短音,這樣才能強調詩歌的情感,體現詩歌的魅力。詞句的輕重和長音短音要根據詩歌的內容和意境來判斷。如《再別康橋》:“我輕輕地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揮手告別西方天空的雲彩。”全詩溫柔,但柔中仍有重。其中,最後壹句可以稍微重讀;雖然這三個“輕”是這首詩的重點部分,但按照詩的意境,是不能重讀的。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我們可以這樣處理:慢慢說,聲音稍微拉長。這樣兩種側重就不壹樣了,壹個是強調,壹個是輕伸,“宋”的魅力就出來了。把握朗讀的“輕、重、緩、急”,適當劃分“臺階”,產生鮮明的節奏感,強調詩歌的情感,體現詩歌的魅力。
4.根據上下文處理這首詩的停頓。詩歌閱讀,有時要正確處理停頓,節奏自然分明,詩歌充滿韻律美。有時需要根據內容與詩意的關系來確定,這樣才能使詩有節奏感,充滿韻律美。古詩詞有拍子停頓,現代詩詞也有拍子停頓。壹般來說是“雙音節拍或三音節拍”。掌握節奏不僅能充分展示詩歌的藝術境界,還能使節奏讀起來悅耳、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