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學思潮上看,杜甫的詩歌致力於現代主義和現實主義的融合與融化。
20世紀30年代向左轉的奧登關註現實,並不完全是現代主義。杜甫現代主義詩歌的基點是這個“粉紅詩群”的現代主義,它與現實主義在精神上有相通之處。通過與現實主義的結合,杜甫不僅表現出對現實生活的普遍關註,而且還與時代的脈搏壹起跳動,關註重大的社會事件和問題。達到的思想高度和深度,不亞於現實主義抗戰詩歌。從某種意義上說,因為詩人本人參加了戰爭,所以寫得更深刻。抗日戰爭時期,詩人的心和全國人民壹起跳動。
對於國統區的黑暗,詩人進行了強烈的揭露和鞭撻。在那滑稽的外表下,他亮出了匕首壹樣鋒利的匕首。現實的解剖真的像壹個醫生的診所,他毫不留情地指出傷口。杜甫的詩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雖然他們不像海派詩人那樣貼近生活,但也不像穆旦和鄭敏那樣傾向於現代主義。
顯然,僅僅在詩的內容上把奧登式的現代主義和現實主義結合起來是太膚淺了。杜甫詩歌的深刻之處在於它對社會、自然和自我的現代主義表達,換句話說,它將壹些現代主義的形式與以現代主義為標誌的社會、自然和自我的內涵融為壹體。這些詩的內容多少有些現代主義的味道。在生與死的關系中,詩人的生命意識是突出的,這與西方現代主義有著根本的不同。這位詩人對美與醜的關系有獨特的見解。水仙用希臘神話水仙的故事,寫出詩人的經歷和對美醜的看法。杜·謝雲熱情地贊美大自然。在他的作品中,自然總是呈現兩種狀態,壹種是美與和諧。
杜對自然的熱愛使他有別於西方現代主義,但他與自然保持審美距離,把森林作為壹種象征,使他保留了現代主義的風度。
從詩歌元素來看,杜善於將理智與情感結合起來。
這是九葉詩派* * *相同的特點。九葉詩人有以智代情的傾向,主情詩開始向主智詩發展。情感是詩歌的重要元素,無情又無趣。所以,九葉詩人必須避免失重,在情感和理智之間尋求平衡。他們* * *的做法是將體驗與情感體驗、情感體驗結合起來,以體驗作為詩歌的重心,從而完成裏爾克從氣詩到實詩的轉變。智力元素的強化顛覆了傳統感性元素的專制。但由於知性要素的權重不同,知性與感性要素融合的程度不同,融合的方式也不同,所以九夜詩人在知性與感性融合的相同特征之外,又表現出各自的差異。
現代主義藝術是拼貼藝術。杜有時將想法和意象拼貼和“焊接”成壹首詩。這時候理性往往不表現形象而直接表現出來,理性支配感性,比感性更好。總的來說,這類詩歌並不塑造整體意象,其個體的具體意象顯得得心應手,揮之不去。
杜甫的詩有很強的理性,但也有壹些詩善於感性。理性並不直接出現在詩歌中,而是隱藏在感性意象的背後。
總的來說,杜是壹個冷靜的現代派。他可以把“我”想象成壹個浪漫的人。“夜很大,但我更大。月亮和星星順從地照亮我。”“壹切為我,黑夜為我。”正因為詩人觀察壹切,沈思理性,所以他的詩具有深刻的警示意義。
為了表達這樣壹種理性與感性的統壹,杜甫還對詩歌的代碼系統進行了實驗和創新。首先是比喻詞和抽象詞的巧妙結合。其次,它使用了似是而非的句子,濃縮了詩人深刻的思考。
從審美範疇看,杜甫巧妙地將對立的審美形式結合起來。
如果說理性與感性的融合使阿杜成為詩歌中的智者,那麽對立的審美形式的融合則使他成為詩歌中的頑童。“杜的頑童世界充滿了新的發現,詩詞活潑優美。”首先,它是崇高與滑稽的融合。他善於把嚴肅、重要、悲劇的內容與幽默、詼諧、喜劇結合起來。
杜也調侃,調侃正經事。上帝,在西方人和東方人眼裏,都是不可侵犯的對象,但杜甫的《論上帝》諷刺上帝是壹個24小時都要工作的大忙人。是語言學家,熟悉地上各種方言的祈禱文;他是最大的野心家,要把天上的政權擴展到地下,派傳教士潛入世界各地;他是壹個對民主沒有太大興趣的獨裁者,想要消滅所有的政敵。暴露了上帝是人造的虛幻本質。
喜劇廣泛存在於杜甫的詩歌中。杜甫的詩中有許多優美的作品,但往往在美中註入幽默,使其具有特殊的喜劇美。
從詩歌風格來看,杜甫善於融合古典詩歌風格、現代詩歌風格、中國詩歌風格和西方詩歌風格。
由於杜甫的詩歌註重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理性與感性、多種對立的審美形式的融合,以及中外古今詩風的融合,形成了幽默、輕松、從容、沈思的獨特風格。在《致我的壹個同胞》中,杜塑造了壹個背負著“重擔”的普通人,彎著腰,疲憊而沈默,表面上毫無尊嚴,卻完成了人的意義。他的質樸、隱忍、不張揚,讓我想起了杜甫的人格和詩風。“桃李無言,下壹步引新徑。”這位嚴肅的明星在中國新詩史上有自己獨特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