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手機詩歌的定義是什麽?

手機詩歌的定義是什麽?

在日本,有著上千年歷史的短歌和典雅古老的俳句壹直被視為春雪,粉絲多為中老年人。最近,這些古典詩詞風格與時尚的手機、電腦“綁”在壹起,成為日本青年直接抒發情感的“新寵”,從而顯示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電視助推“手機短歌熱”

短歌是日本古典詩歌的基本形式。8世紀,朝廷人才濟濟,費用不菲。

壹首五、七、五、七、七(根據日語發音)形式的詩在各民族和僧侶中流行起來。因為全篇只有31個音節,必須下大力氣煉詞,所以簡潔、含蓄、典雅成為短歌的主要特點。

寫於9世紀初的《古今和音曲集》,可以算是日本古典短曲的集大成者。其中65,438+0,000多幅作品,風格纖巧優美,語言流暢雋永,體現了貴族的生活情趣。代表作品如紀幼澤的《情歌》(櫻花盛開的春天/妳百看不厭/妳也婀娜多姿)和紀冠之的《相戶愛》(櫻花隨風飄散/時尚狂傲/無水住空/有浪飛),歷經千年仍廣為傳唱。

與古典短歌的“咬文嚼字”不同,現在日本年輕人的手機短歌使用日常口語化的語言,大多描寫家庭、愛情、工作、學校等生活化的主題,風格由含蓄轉為率真。短歌大多流露出青春期特有的迷茫和孤獨。“今明兩天/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去上班/有錢包/有地方睡覺”“壹個人呆在家裏/盯著電視/妳也壹樣/我要是個男生就好了/沒人在乎我飛多遠”。這些看似白話的短歌,在日語中卻頗有節奏感。

日本年輕人認為短歌和手機簡直是“絕配”,小小的手機屏幕剛好可以容納壹首短歌。更重要的是,手機短歌可以“和妳壹起唱”,妳現在的心情,手指壹點,就可以瞬間飛到朋友的眼前。相比斷斷續續的短信,短歌更容易引起雙方的鈴聲。

每周六晚,日本最負盛名的廣播電視媒體NHK都有壹個“手機短歌”的特別節目。每期節目都有超過4000首觀眾提交的手機短歌,可見其受歡迎程度。投稿人中,85%年齡在30歲以下,“周末短歌之夜”成為年輕人宣泄情緒的“盛宴”。

為什麽古代的短歌可以通過手機快速進入現代人的生活?NHK手機短歌節目組主任太美豬認為,這個時代太自由了,但人們卻想找到短歌這樣的限制性表達方式,這可能也是年輕人反潮流的壹種表現。另壹方面,媒體強大的號召力無疑也助長了當下的“手機短歌熱”。

影片唱的是《17調的青春》

俳句起源於短歌的前三行,即由五、七、五***17音節排列成三個短行。它用清新簡單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情感,喚起更多的聯想。最著名的俳句詩人是松尾芭蕉,被譽為“儺聖”。他的著名作品包括《古池塘》(由孤獨的古池塘/青蛙跳到水中央/撲通)並獲得芥川龍之介的贊賞。

“春雨霏霏草徑,飛檐走壁枝繁葉茂”。這些都是通過獨特的表現力獲得的高雅藝術之美。香蕉之後,最著名的俳句詩人是和謝武存、小林喝茶。壹茶有壹句關於家鄉的著名俳句:“家鄉,旁邊,都是帶刺的花。”有意思的是,能寫出中國漢詩的日本俳句詩人也不少。他們中的許多人經常俳句中國詩歌。比如芭蕉的“長夏留草木深,勇士留夢”這句話,就是根據杜甫的詩“雖國破山河忍,春回草木綠”。

和短歌壹樣,壹度被視為“老古董”的俳句如今借助手機受到日本年輕壹代的青睞。用俳句詩人大津子的話來說,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手機俳句無疑像壹股清流從紛亂的頭腦中穿過。不久前,以“俳句甲子園”(全國高校俳句大賽)為藍本的電影《五七五月戀》在日本上映,引起了年輕人對“17聲音世界”的向往。日本儺戲協會關西分會的津木和盛評論說,取勝的關鍵不在於才藝的高低,而在於用真情實感唱出“17調的青春”。

目前,“青年俳句獎”也通過手機或電子郵件的形式出現,共征集到6萬多首俳句作品。其中壹幅獲獎作品《季節的聖歌》中寫道:“誰打電話,看著手機忽明忽暗,如月光。”這種場景用手機俳句的形式表現出來,真的很合適。

手機詩褒貶不壹。

很多人認為,新興的手機詩歌熱潮有利於短歌和俳句的發展,因為古典詩歌的創作者和愛好者已經老化,急需新鮮血液。日本傳統詩歌社團之壹的新紅豆杉社團,成員平均年齡高達75歲,成員數量從10年前減少到3000人。就連日本最權威的短歌月刊《短歌研究》也開辟了手機橫向短歌專欄來吸引年輕讀者。雜誌主編秋子·安田說,“我們真的希望短歌能隨著手機的普及而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