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科學和文學往往是結合在壹起的,兩者並不是涇渭分明、互不關聯的。
任何事物的發生和發展都離不開特定的歷史條件。科學文藝的真正興起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19世紀。
19世紀,由於工業革命的需要,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壹方面,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希望和歡樂,另壹方面,也給人們帶來苦惱和恐慌。人們開始思考未來的世界,想象未來科學會給人類帶來什麽樣的結果。在這種社會心態下,科幻小說應運而生,出現了大量的科幻作家和作品。英國女作家瑪麗·雪萊(1791 ~ 1851)的《弗蘭肯斯坦》運用科學知識,表現了人類對知識的追求和渴望。它被認為是世界上第壹部科幻小說。
儒勒·凡爾納(1828 ~ 1905)壹生寫了近百部科幻小說,共計7800萬字。他的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孩子》、《海底兩萬裏》、《神秘島》為科幻小說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讓·亨利·法布爾(1823 ~ 1915),另壹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譽的法國作家,與凡爾納是同時代的。他的10卷巨著《昆蟲》,以富有詩意的筆觸,生動幽默地向讀者展示了壹個多姿多彩、神秘莫測的昆蟲世界。他還寫了化學奇聞、科學故事、兒童自制化學講座,被譽為“昆蟲的荷馬”。凡爾納後來,英國著名科幻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把科幻小說的創作推向了壹個新階段。他壹生寫了100多種作品,他的科幻小說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和最著名的。英國偉大的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邁克爾·法拉第(1791 ~ 1867)的《蠟燭的故事》可以說是壹部專門為兒童寫的優秀的科學文學作品。其內容新穎,故事生動,既闡明了科學道理,又生動有趣。流傳至今,壹直是給孩子的。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科學和文學在前蘇聯獲得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比安奇的《生物童話與森林報》、裏特科夫的《動物與科技的科學故事》、尼恰耶夫的《元素的故事》、別利亞耶夫的科幻小說《兩棲動物》等都深受年輕讀者的喜愛。米哈伊爾·伊利亞(1895 ~ 1953)是世界著名的科技文藝作家,無論是科技文藝創作實踐,還是理論研究和探討,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創作了壹大批兒童科學文學作品,如《五年計劃的故事》、《人是怎樣變成巨人的》等,在世界上產生了很大影響。在中國,科學與文學的結合有著悠久的歷史。《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包含了許多關於動植物、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詩經》中提到的植物有132種,動物有壹兩百種。書中還記載了公元前780年西周的三川地震和公元前771年的日食。大詩人屈原詰問蒼天的《田文》,是文學史上的壹篇奇文。詩人在四言詩中提出了170多個關於宇宙和古往今來萬物的問題,將科學家的懷疑和批判精神與詩人大膽豪放的精神結合在壹起,激勵和鼓舞著人們不斷探索自然的奧秘。戰國時有記載,秦漢時有補充的《山海經》和北魏李道元的《水經註》,其實都是神話般的古地理書。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撰寫的《論孟茜》壹文,總結和記錄了中國古代許多科學成就,也是壹篇優美的科學散文。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既是壹部藥典,又是壹部文學著作,清新通順,頗有文采。至於明代《西遊記》中“龍宮尋寶”和孫悟空上天入地的故事,自然是更科學的玄幻。
中國的科學文藝作為壹種獨立的體裁,出現於20世紀初,始於對外國優秀作品的譯介。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最早傳入中國,對中國科學和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五四時期,啟蒙者高舉“科學”和“民主”的大旗,使科學進步受到社會的關註,民主和科學的內容也被收入學校教科書。這為中國科學和文學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和社會基礎。於是,出現了壹個新的兒童文學品種——兒童科學文藝。
魯迅先生在他翻譯的《月球之旅》的序言中高度評價了科學文學和藝術的重要性。他說:“在我們的國家,如果我們談論浪漫,我們會迷戀陌生的人,我們會與科幻小說站在壹起,這就像壹個森林的角落。”智慧貧瘠,這才是真正的盡頭。因此,要克服當今翻譯界的弊端,引導國人前進,就必須從科學出發。“魯迅不僅大力提倡科學文藝的創作,而且親自從事科普創作,寫出了《人類歷史》、《科學教史》、《蜜蜂與蜂蜜》等科學小品。茅盾是現代文學大師,也是中國科學和文學的先驅。1917年,他翻譯並撰寫了威爾斯的短篇小說《巨鳥島》,題為《三百年後孵出的蛋》,並將其命名為《科幻小說》。此後,他翻譯並撰寫了科幻小說《二月建築之譚》、科普小說《理工生在校》等,還寫了壹些科普小品。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看到了科學和文學對孩子的重要性。1931,倡導科學婚姻運動,倡導自然科學研究向社會,尤其是向兒童推廣。1933年邀請、戴、董春才、方玉燕、在滬創辦兒童交流學校,編寫兒童科普課外書100余種,受到廣大青少年讀者的歡迎。
在外國作家及其作品的影響下,在魯迅和陶行知的倡導下,20世紀30年代中國現代科學文藝的翻譯和創作相當活躍。董春才翻譯出版了伊利亞的《十萬個為什麽》。賈祖章《鳥與文學》出版於1932。1936後,出版《生物素描》、《赤子之心》、《生命的韌性》等科學素描集。1936前後,顧還發表了《有趣的科學》、《神奇的科學》、《電子少女》等壹系列科學散文。1936年前後,高士奇的科學小品創作處於鼎盛時期,先後出版了《我們的對敵英雄》、《病菌茶館》、《病菌與人》、《抗日戰爭與預防服務》等科學小品集。此後不久,郭發表了科學童話《太陽請假》,孫明訓也發表了科學童話《自然夫人》。總之,在這壹時期,中國的科學文藝雖然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創作十分活躍,成績喜人。
20世紀40年代初,人們開始寫科幻小說。《和平之夢》出版於1940,是中國最早的科幻小說集,作者是顧·。書中有三部作品:《和平之夢》、《倫敦異域病》和《北極之下》。其特點是構思巧妙,故事曲折,文筆生動,每篇文章都有科學依據,充滿科學啟蒙意義。在解放區,文繼澤、彭肇慶在老壹輩革命家徐特立的倡導下,也寫了大量的科學小品。
中國科學文藝的真正發展,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50年代中期黨中央提出“繁榮兒童文學創作”、“向科學進軍”的號召以後。中國的科技文藝創作也進入了壹個繁榮時期,作品的數量和品種顯著增加,創作水平大大提高。高士奇、董春才、顧、賈祖章等老壹輩科技文藝家,青春洋溢。壹大批才華橫溢的青年科學作家和藝術家發表了許多科學詩歌、童話、科幻小說和科學散文集。
粉碎“四人幫”後,科學的春天來了,第壹次科學大會專門提出要加強對青少年的科學知識教育。科學教育受到學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許多科技工作者、科普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培育的兒童科學文學園,已經荒廢了十年。這時,湧現出了壹大批像葉永烈、遊藝、陶金、謝楚、郭誌這樣的兒童科普作家,他們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從此,兒童科學和文學顯示出蓬勃的生命力。目前,中國出版了《少年科學畫報》、《我們熱愛科學》、《少年科學》、《小學科技》、《少年科學報》、《少年百科知識報》等刊物。許多省市出版社相繼出版了適合各年齡段兒童的知識叢書和知識圖片庫,令人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