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伊斯蘭十字軍東征,印度在17世紀成為莫臥兒帝國的所在地。莫臥兒自稱是印度常規園林設計的輸入者。莫臥兒皇帝從他們的祖先那裏繼承了他們對荒野和自然景觀的本能熱愛。理智上,他們註重尋求和平,這是基於各種既定的秩序。他們充分關註今世和來世的永恒,並執著地探索如何完美地實現這壹目標。莫臥兒帝國的領袖巴布爾帶來了波斯風格的園林,如蘭巴格花園,建於1528年的阿格拉和朱木納河東岸。莫臥兒花園與其他伊斯蘭花園的壹個重要區別在於植物的選擇不同。由於氣候條件不同,伊斯蘭園林通常像沙漠中的綠洲,所以植物低矮,花多;莫臥兒花園裏高大植物種類繁多,開花植物很少。
莫臥兒人在印度建造了兩種類型的花園:壹種是墓地,位於印度平原上,通常在國王去世前建造。國王死後,它的中心位置被用作陵墓遺址,向公眾開放。墓地最好的例子是舉世聞名的泰姬陵,它建在印度古城阿格拉。另壹種是遊樂園,水體比墓地多,通常不像倒影池那樣處於靜止狀態。遊樂園中的水景通常采用瀑布或噴泉的形式。遊樂園也有梯田形式,比如克什米爾的夏利瑪花園,就是莫臥兒遊樂園的典型。
泰姬陵的整體設計采用對稱布局。整個公園占地17公頃。墓地呈長方形,寬約304米,長約580米,周圍有紅色砂巖砌成的院墻。整個墓地排列整齊對稱,分為兩個院落。墓園的中央是壹條十字形的大渠,將花園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壹個小十字劃分的小四分園,每個小分園仍有四個十字標記的小綠地,均衡對稱,布局簡潔整齊。在伊斯蘭教中,“4”這個詞有神聖和完美的意思。中央建有壹個高出地面的大型泳池噴泉,十分醒目。陵墓建築全部采用漢白玉,建築形象為高70 m以上的圓形弧形屋頂,四角配有高約42米的宣禮塔。建築立於花園後高度為10m的平臺上,強調縱軸。這種新的退樓方法突出了陵墓建築,保持了墓地部分的完整性。建築與園林的結合,弧形的屋頂倒映在水池裏,畫面特別動人。陵墓寢宮高大的拱門上鑲嵌著《古蘭經》,宮中的門窗雕刻精美,墻上還有鑲嵌著珠寶的花朵,熠熠生輝。臥室的四面墻壁用尖尖的拱形凹墻和雕花窗裝飾。屋頂為雙拱形,外鼓形石基座支撐著壹個58米高的巨大球形穹頂。大穹頂底部四角周圍有四個小穹頂亭,造型簡潔準確,節奏明快和諧。陵墓的水池和環境設計得相當巧妙。天光與水影相得益彰,又不乏莊嚴肅穆,為陵墓增添了奇幻色彩,故稱“大理石之夢”。泰姬陵繼承了波斯和中亞的伊斯蘭建築傳統,但也融入了印度古建築的獨特風格。她身材清晰,比例勻稱,色彩柔和,建築精美,世俗氣息濃厚。完美展現了上流社會穆斯林對來世的幸福;對伊斯蘭天堂的態度和向往。建築與園林藝術的高度融合;大理石墳墓的潔白與純凈:常青樹的尊貴與尊嚴;細長草坪的綠色像地毯;各種噴泉的朦朧性;波光粼粼的倒影的虛實意蘊;可以說是相得益彰,讓陵墓更具藝術感。
泰姬陵的建築包含了復雜的隱喻。它是世界上極其珍貴的象征性傑作。當封閉的幾何園林成為壹種傳統,到處重復,難免會產生單調感,而拓展景觀的概念則更加新穎有意義。
在印度伊斯蘭園林中,也有伊斯蘭幾何形狀與印度模型的混合。例如,樹葉圖案在埃及象征著生命的起源,而在印度則是宇宙的象征。拉合爾的夏利馬爾花園位於達爾湖的東北部,於1619年竣工。花園呈梯田狀,分為三部分,壹部分為女性,壹部分為國王,壹部分為公眾。女性的活動通常是隱蔽的,她們的花園在頂樓,以提供最大的隱私和最佳的視野。
1630,沙迦汗在女子花園中央增加了壹個露臺,成為建築趣味的中心。夏利瑪花園不遠處是尼夏特巴格花園,也是梯田狀,最初有12層,壹條狹長的運河連接著不同的層。Nishatbagh花園因其場地規劃而聞名。在平臺後面,妳可以欣賞壯觀的山景。軸線的另壹端是壹個湖。花園的選址非常理想,既方便觀賞,又與園外景色完美融合。
受地域、氣候條件和地方文化的影響,伊斯蘭園林多以獨特的建築中庭形式出現。正因如此,在世界園林史上,伊斯蘭傳統園林可謂是最安靜、最內斂的園林。在這裏,妳可以想象它是壹個人間天堂,當人們設計、建造和維護這樣壹個花園時,他們創造了壹個人間小天堂。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