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渴望春天》的教學設計

《渴望春天》的教學設計

渴望春天1教學設計壹、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感受歌曲中輕松活潑的特點,進壹步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過程和方法

通過在學習過程中運用聽、說、合作的方法,讓學生充分表達歌曲,提高音樂表達能力。

知識和技能

學會並能表現6/8拍的強弱律,能準確唱出變音;能夠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學中的難點

焦點

能夠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困難

學習並能表現6/8拍的強弱律,能準確唱出變音。

第三,教學過程

(壹)情境導入

老師創設情境,播放關於春夏秋冬的圖片,展示萬物復蘇。問題:通過圖片妳看到了什麽風景?

學生暢所欲言。

老師總結:圖中展現的是春天的景象,萬物復蘇,生機勃勃。我們今天學習的歌曲與春天有關。

引入話題,春光乍泄——春光乍泄。

(2)感受體驗

1,第壹次聽歌

並問:“歌曲的旋律是什麽,歌曲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暢所欲言。

老師總結:歌曲旋律動感,描繪了壹幅美麗的春景。

2.再聽歌

並問:“歌曲表現了壹種什麽樣的情感?”

學生暢所欲言。

老師總結:這首歌是著名音樂家莫紮特的作品。它描繪了春天美麗的景色,表達了對春天的贊美。

3.介紹壹下莫紮特。

奧地利著名音樂家莫紮特被譽為“音樂神童”,具有非凡的音樂天賦。主要音樂作品有:《渴望春天》、《費加羅的婚禮》、《小星星變奏曲》等。其音樂風格輕松活潑,充滿童真和浪漫。

(3)學會唱歌

1.進行簡單的聲樂練習,引導學生用自然圓潤的嗓音發聲;

2.老師唱歌,學生低聲哼唱,邊唱邊感受音樂結構;

3.老師彈鋼琴,學生跟著譜子唱,並提示學生觀察歌曲的拍號;

4.說明有6/8拍,帶領學生拍子展示強弱規律(以八分音符為壹拍,每小節六拍);

5.唱出歌曲的旋律,找到歌曲中的裝飾音;

6.單獨拿出有裝飾音的旋律來講解;

7.用比較法比較裝飾音和非裝飾音的區別,引導學生找準音高;

8.分組練習有變調的旋律變調,互相評價;

9.完整的唱出歌曲的旋律;

10,老師在鋼琴上彈奏主旋律,學生自己試唱歌曲,老師評價他們的表現;

11.處理好歌曲的情緒,唱出活潑開朗的感情。

(4)鞏固提高

老師將學生分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編舞、歌詞、旋律等)表達歌曲。),提醒學生註意與小組其他成員的合作。

創作結束後,請各組表演並互相評價,選出最受歡迎的組合。

(5)總結作業

今天,我們學習了《渴望春天》這首歌,欣賞了春天的美景和萬物復蘇的景象,透過莫紮特的童心,看到了春天和生活的美好。希望大家在以後的日子裏都能保持快樂,以樂觀的心態和積極的狀態面對生活。

請在課後收集其他與“春”有關或“春”的作品,進行比較和聽,並與同桌討論自己的體會。

《渴望春天2》教學目標的教學設計:

1.以“春”為主題,讓學生通過唱春歌、欣賞春樂,去發現、發現、感受春天。

2.在反復聽唱《春光乍泄》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歌曲那種清澈愉悅的心情。培養學生學習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激發學生在清新流暢的音樂中體驗青春氣息,喚起他們對音樂、自然、生活的熱愛。並引導學生用甜美、醇厚、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春的憧憬》,盡量用聲音、速度、力度的變化來表達贊美和向往春天的心情。

教學重點:

1,感受和體驗歌曲的音樂意境和風格。

2.盡量用聲音、速度、力度的變化來表達贊美和向往春天的心情。

教學難點:

1,歌曲的情感表達。

2.認識音標,學習臨時音變的唱法。

3.體驗6/8拍活潑輕快的特點,了解弱杠。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欣賞法、合作學習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磁帶、打擊樂器等。

教學理念:

教學以“感受春天(創設情景)-體驗春天-表達春天”為主題,激發學生學習唱《春的渴望》這首歌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體驗和融入春天的懷抱。

教學過程

首先,創造壹個場景,感受春天:

(1)播放清新優美的音樂,學生有序進入教室。

設計意圖:營造良好的氛圍,營造音樂課悠閑輕松的心情。)

(2)看春,說春,聽春:

1.通過多媒體展示壹些帶有優美背景音樂的春景圖片。(從冰雪消融到萬物復蘇,春光明媚,處處充滿無限生機)

老師:同學們,看看這些圖片的變化。妳能感受到圖片顯示的內容嗎?妳從中感受到了什麽?健康:省略

2.老師:是的,現在是春天了。美麗的春天和盛開的鮮花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活力。那麽妳心目中的春天是什麽樣的呢?妳能用壹句話描述春天的美麗嗎?或者妳可以說壹兩句贊美春天的話或詩。健康:省略

老師:古人雲,壹年之計在於春。那麽,妳喜歡春天嗎?為什麽?健康:省略

3.老師:是的,正如學生們所說,春天是如此美麗。讓我們靜靜地聽著。春天妳從大自然中聽到了什麽聲音?能模仿嗎?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以聽說的方式從文學的角度進行介紹,營造春天的氛圍,幫助學生自然地走近春天,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春天的懷抱中,為後面的歌曲欣賞做鋪墊。)

第二,導入新歌:

老師:春天是四季之首,是人們藝術創作中永恒的主題。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百花齊放。壹切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仿佛剛剛醒來。春天是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們都期待的季節。我們多麽渴望春天啊!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整體描述,為後期的歌曲欣賞和學習奠定情感基礎,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對春天和學習歌曲的渴望。)

第三,學會唱《春光乍泄》這首歌:

1,播放童聲合唱《春光乍泄》,聽並思考以下問題(多媒體課件):

A.作品演唱形式:1,男聲合唱2,童聲合唱3,女聲合唱。

b、作品的意境:1,激情的興奮2,抒情的快感3,深深的悲傷。

C.歌曲的時間簽名:1,3/4 2,6/8 3,3/8。

(設計意圖:用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讓學生欣賞優秀童聲合唱團演唱的錄音歌曲,讓學生熟悉旋律、音樂和音樂的意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聆聽和感受音樂,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感性思維,發揮想象力。通過幾個小問題的設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參與欲望。)

2.聽壹聽,比較壹下。

(1)學習新知識:什麽是6/8拍,有什麽特點?音樂開頭的第壹個“來”字是什麽時候?

引導學生及時唱出以上旋律,鞏固6/8拍的節奏。

(2)對比歌曲為什麽用6/8拍而不是3/4拍。同學們在聽的時候比較同壹個旋律不同節拍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節奏、節拍的對比聆聽,感受歌曲的旋律及其豐富的表現力,提高學生的聽歌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3.跟著老師的鋼琴聲哼出“拉”的旋律。並模仿節奏XXX XXX拍手伴奏旋律,註意6/8拍的力度對比。

(1)學生用“拉”伴隨著鋼琴輕輕的唱。

(2)老師播放,學生學輕聲唱,找出自己認為最難唱的句子。老師講解尖角、裝飾音、休止符、連字符等樂理知識。

(設計意圖:視唱練耳可以加深對歌曲旋律的印象,通過演唱旋律為分析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哼唱,學生可以從整體上感受和體驗優美流暢的音樂、活潑的歌唱和跳躍的特點。讓學生邊聽邊打拍子,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驗音樂,感受6/8拍的強弱規律。)

4.請根據節奏動情地朗讀歌詞,感受春天的氣息。學會填詞,帶著感情唱歌。

(設計意圖:音樂教育的根本途徑是以情育人,以美育人。)

5.再聽春光乍泄。

* * *師生分析

6.歌曲中哪些地方表現了對春天的贊美?

7.妳在哪裏表現出對春天的渴望?

(設計意圖:再次熟悉旋律,熟悉音樂,感受歌曲清晰愉悅的意境。用歌曲本身吸引學生的興趣和註意力,激發學生學習唱歌的熱情。)

8.同學們,妳們知道這首優美的歌曲是哪位作曲家寫的嗎?他是哪裏人?妳寫過什麽作品?什麽時代的音樂家?妳取得了什麽成就?題目是什麽?。讓學生根據收集到的信息來認識莫紮特。學生簡要介紹音樂大師莫紮特的出生地、出生時間和非凡的音樂才華。

9.藝術處理。

老師提醒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感受音樂:

(1)這首歌的音樂結構是怎樣的?音樂的速度是多少?讓學生根據詞和歌的特點,談談為什麽要以這樣的速度表達自己。)

(2)歌唱的強度是多少?妳覺得什麽樣的實力最適合這首歌?)

(3)應該用什麽樣的情感來恰當地表達歌曲的意境?

妳喜歡這首歌嗎?為什麽?(談談對整部作品的感受。)

(設計意圖: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和處理,以兒童天真稚氣的甜美音色,生動清晰的音樂語言,表現了兒童對春天到來、花開花落、鳥鳴聲的向往,充滿了青春氣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準確、流暢、自如、富於表情地演唱和演奏,才能深刻而有意義地向學生傳達作品所蘊含的思想內涵和情感意義。)

8.在老師鋼琴的伴奏下,全體同學動情地唱起了《春光乍泄》這首歌。

演唱的形式可以是主唱、合唱、打擊樂,邊唱邊為歌曲伴奏。伴奏類型可以由老師和學生共同設計。

四、總結:

春天是壹首永遠寫不完的歌,壹幅永遠寫不完的畫,壹首永遠寫不完的詩。春天象征著生命、希望和力量。春天是安靜的,是活潑的,是絢爛的。春天屬於妳,屬於我,屬於我們所有人。希望同學們珍惜美好的春光,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渴望春天》課程的教學設計三節課的教學目標

1.能夠在以“春”為主題的音樂作品中感受和體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快樂,願意參與表達和創造“春”的音樂活動。

2.能夠用甜美的聲音和正確的呼吸唱出《春的渴望》,並試著用聲音、速度和力度的變化來表達贊美和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學設想

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

教學程序和策略

首先,有節奏的聽音樂,進入教室。

二、首先請欣賞《入春》的碟片(壹段)。

第三,引入新課程

1,老師問:同學們剛剛看完這個MTV,請結合自己的生活談談對春天的理解。

2.學生發言後,老師做總結,並介紹今天的話題“春天的渴望”。

四。簡介:作曲家《春之渴望》的創作過程。

1.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奧地利作曲家莫紮特的肖像和奧地利維也納的風景。

2.放《春光乍泄》的音樂。

3.告訴學生它的創作過程。

第五,分析《春光乍泄》的旋律線條和情感。

1,用多媒體展示歌曲的旋律叫壹個同學上來用彩筆畫旋律線。老師會引導他,然後請他回到座位上。

2.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情緒去唱?啟發學生回答。

3、老師通過提問總結,這首歌我們用甜美的聲音,正確的呼吸壹起唱,表現了贊美和向往春天的心情。

第六,分析《春望》的音樂結構,解釋弱升弱拍。

請畫出這首歌的結構。

2.老師總結:歌曲是D大調錄制的。這種結構是壹種可以復制的單聲部曲式。

3.說明弱點。

七、熟悉歌曲。

請用口琴演奏。

2.讓學生隨著節奏擺動節拍,做試聽練習,熟悉樂譜。

3.請壹位女同學配樂背歌詞。下面的同學有的會用口琴伴奏,有的會用哼名字伴奏。

4.請學生再次欣賞MTV,請他們聽音樂,用心去感受。聽完音樂,他們會把這首歌再唱壹遍,帶著“感情”唱。

欣賞四個關於“春”的短片,討論聲音、速度、力度的變化。

春天在哪裏?春天的歌,春天的故事,對春天的渴望。

九、性能

1,請根據歌曲內容和自己的感受即興表演。下面的同學做背景音樂。

2.所有的人齊聲唱這首歌,並表演動作。

十、老師做課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