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詩歌的大眾化是以北宋文學的大眾化為基礎的。北宋文學是中國文學史上壹個新的發展時期。晚唐五代古文運動衰落後,得到了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的熱烈響應。他們將儒家傳統與文學傳統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宋代古文真正成為壹種具有強烈政治功能的實用文體。宋代城市和商業的繁榮促進了市民階層的不斷壯大和市民文化的繁榮。戲曲、說唱等通俗文學在宋代也得到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通俗敘事文學,如評書、諸宮調、雜劇、南戲等戲曲文體,從而改變了中國古代文學在抒發情感方面長於敘事,重視正統文學而輕視通俗文學的局面。
從宋詩的內容和面貌來看,宋人註重反映社會現實,題材和風格也趨於通俗化,最終形成了與唐詩迥然不同的宋詩。宋代的詩歌甚至可以說是市場文化的產物,多表現平凡瑣碎的日常生活,喜好兒童。它的產生和發展與城市經濟的繁榮和市民文化的興起密切相關。另壹方面,在語言方面,宋詞普遍使用俚語,使語言更加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