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繁榮的直接原因是什麽?
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穩定。
唐玄宗革除冗官,整頓吏治,抑制奢靡,提倡節儉,重視發展農業生產。
第二個問題,作為壹個歷史問題,應該如上面承諾的那樣,下面這段話也可以作為參考。
(原因:①唐太宗貞觀之治和武則天之治為其奠定了基礎;(2)唐玄宗任用賢臣,勵精圖治;(3)重視地方官僚,從中央委派優秀官員到地方任職,親自考核縣令政績;(4)提倡節儉。)
如果第二個問題是文學話題,那麽唐詩繁榮的直接原因應該是科舉制度的繁榮。
唐詩繁榮的原因
繼承中國古代詩歌傳統是唐詩繁榮的前提。中國是詩歌的王國。詩歌是中國古代最早發展起來的文學體裁。詩歌在唐代以前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積累了大量的藝術經驗。比如《詩經》和漢樂府中有現實主義,《楚辭》中有浪漫主義,漢魏詩人學習變雅諷政和學習樂府反映民生疾苦的經驗,六朝描寫山水田園和運用音律、對仗、平仄等藝術手法的經驗,曹魏的建安風,南朝綺麗詩風和北朝樸質詩風。此外,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騷體詩、樂府詩等古體詩的發展,也為體裁形式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李白繼承了《楚辭》的浪漫主義傳統,杜甫繼承了《詩經》和漢樂府的現實主義技法,王維借鑒陶淵明寫田園詩,王昌齡繼承了六朝樂府邊塞詩的傳統。唐詩的繁榮與詩人批判繼承、大膽創新、大膽探索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科舉制度是唐詩繁榮的直接原因。以詩賦選士的科舉制度,打破了曹魏以來的九品中正制,打破了士族的壟斷政治,加強了中央集權。對於出身於平民地主的鞠子來說,詩歌成了他們仕途的捷徑,他們不得不走上詩歌創作的道路。他們學習詩歌,把詩歌創作作為壹項基本功訓練,這無疑對重視和熱愛詩歌的社會風尚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全唐詩序》說:“蓋唐開國時,以性情選士,集天下之才,學習六藝,以為進了壹步。於是知壹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以詩選士,使幾乎所有的知識分子都成為詩人,詩歌也成為唐代文化領域的壹大特色,成為知識分子學習和研究的必修科目。為了進入仕途,他們必須培養和鍛煉自己的詩歌創作技巧,豐富詩歌藝術經驗的積累和研究,繼承和創新《詩經》以來的詩歌創作經驗和藝術技巧。
與以詩選士的影響相輔相成,詩歌在唐代社會的應用價值是空前的,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任何時期的任何文體中都是罕見的。詩人用詩歌獲得帝王將相的欣賞,也以此為資本看不起上流社會,如“千首詩鄙視萬戶侯”;詩還用於拜見達官貴人,派人出使,還鄉,慰勞百姓,貶官,其次用詩。詩歌影響著許多社會階層,這既是唐詩繁榮的反映,也是其繁榮的因素。
書法、舞蹈、音樂、繪畫等藝術的高度發展直接影響了唐詩的繁榮。各種藝術品種之間的創造精神和原則是相通的,它們相互吸收、相互促進。沒有唐代音樂的普遍發展,就不會有白居易的《琵琶行》這樣把各種器樂描寫到出神入化的詩篇。唐代題畫詩的興起顯然是源於繪畫藝術的發展,如王維不僅是山水詩的集大成者,還是南宋山水畫的先驅。比如杜甫的名作《看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械》,就有壹種矯健健美的舞蹈般的詩情畫意。
統治者對詩歌的喜愛和倡導為唐詩的繁榮提供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使詩歌創作大眾化,促進了唐詩的繁榮。唐太宗先後開設了文學館和弘文館,廣納賢才,編纂文獻,吟誦誦經。唐太宗壹生創作了大量詩歌,發表了許多詩歌創作理論,不僅對貞觀詩風,而且對唐代文學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全唐詩》說:“盛唐三百年風華,皇帝真有覺悟。”高宗和武侯經常自己造新詞來自娛自樂。玄宗本人是詩人和音樂家,文宗專門設置了72位詩人。統治者的愛好和倡導,自然會吸引知識分子走上詩歌創作的道路,形成壹種普遍的詩歌創作社會潮流。
文藝的發展和政治、法律、哲學等其他上層建築壹樣,永遠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唐代經濟的繁榮為唐詩的繁榮提供了物質基礎:唐代南北經濟的融合,與日本、朝鮮、波斯、天竺、大連等亞歐各國廣泛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使長安成為國際化大都市,開闊了詩人的視野,豐富了詩人的精神生活,為唐詩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激發了詩人的創作熱情。沒有開元的繁華,杜甫不可能寫出“米肥粟白,公私糧倉富”的壯麗詩篇。唐強大的國力使知識分子意氣風發,他們強烈追求濟貧救亡的理想,熱切向往建功立業的非凡人生。李白《李尚易》雲:“大鵬壹日隨風起,沖天萬裏。如果風停了,它仍然可以揚走洶湧的水。”杜甫的“讓君從命,然後使俗純”表達了政治理想,充滿了積極樂觀的精神,在詩歌中表現出罕見的宏大抱負。
初唐政治清明也是唐詩繁榮的重要因素。唐太宗總結隋朝滅亡的教訓,進行政治變革,倡導壹代納諫之風,實行“言之鑿鑿,空有納諫之心”的政策。他的歷任皇帝大多繼承了這種風格。這種清明政治帶來思想解放,儒釋道並存,知識分子無文禁之憂,創造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詩歌創作的巨大社會潮流。不僅皇帝、將軍、文人從事詩歌創作,就連和尚、道士、尼姑也從事詩歌創作,寫詩成為壹種普遍的社會風氣。
平民地主階級是唐詩繁榮的主要社會階級基礎。科舉制度使平民這個貧窮國家的地主登上了政治舞臺,形成了壹支新的政治力量。他們雖然處於封建統治的上層社會,但大部分還是落入了下層社會,經歷了各種坎坷,與下層社會比較接近,對社會現象和民生疾苦比較了解,具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在文學上,他們成為反對貴族文學的新生力量,如初唐四傑、白居易、李商隱。他們有豐富的生活經歷,經常對政治形勢不滿,要求革新。可以說,唐詩是在這些平民地主階級詩人手中繁榮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