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70歲抗戰老兵的詩

70歲抗戰老兵的詩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流浪》、《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秋夜》是《野草》中的第壹篇,發表於1924和65438+二月。散文如《盜墓》、《熱風》、《蓋華集》、《二心集》、《偽自由書》、《切割亭散文集》等《阿q正傳》寫於1921,是魯迅唯壹的中篇小說,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壹。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川人。創造社的主要成員。他的主要作品包括詩集《女神》、《星空》、《復辟》,以及歷史劇《屈原》、《虎象》和《蔡文姬》。鳳凰涅槃選自詩集《女神》。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浙江桐鄉烏鎮人。文學研究會主要成員,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說《蝕》(三部曲)、《子夜》、《糜爛》、短篇小說《春蠶》、《林家堡》、散文《白楊禮贊》。《子夜》是茅盾最重要的作品,出版於1933,其成就是多方面的。這是壹部試圖從正面展現20世紀30年代中國社會階級鬥爭全貌,揭示各部分之間內在聯系和發展趨勢的作品。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北京人。新文學集團文學研究會會員。新中國成立前,主要從事小說創作。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壹家四代》,短篇小說《月牙兒》、《斷魂槍》等。斷魂槍發布於1935。小說的背景是晚清。帝國主義用洋槍打開了古代中國的大門。閉關鎖國,自稱老大的中國,很快就變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資本主義的風暴動搖了古代中國的傳統生活和文明。“東方之大夢,不能不醒。”

葉聖陶(1894-1988),又名葉,江蘇蘇州人。文學研究會主要會員。代表作有短篇小說《潘先生有難》、《奮鬥》、《濫三五鬥》和長篇小說《倪煥之》。葉聖陶是“五四”文學革命前十年中壹位以“冷靜觀察人生,客觀現實地描寫灰色的卑微人生”(中國新文學系列小說導論)為主要特征的作家。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華子,字沛縣人,江蘇東海縣人。因為他爺爺和父親都在揚州定居,所以他也自稱是揚州人。文學研究會會員。主要作品有長詩《毀滅》、《詩跡集》、《散文集》、《背影》、《歐洲雜記》、《倫敦雜記》等。《荷塘月色》寫於1927年7月,正是作者思想十分消沈的時期。

巴金,原名李堯棠,1904,四川成都人。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死亡》、《重生》、《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家》是巴金的代表作。這部小說自1931出版以來,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社會影響,享有較高的國際聲譽。《家》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初四川成都的壹個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它以祖孫沖突為線索,通過梅、鳴鳳、瑞玨三個女人的血淚悲劇,痛斥封建制度摧殘青年人的生命,深刻揭露封建家庭的罪惡和腐朽,熱情歌頌青年壹代的民主覺醒和反封建鬥爭。還出版了《寒夜》、《憩園》等中篇小說,並獲得1982“國際但丁文學獎”。巴金先後擔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和上海作家協會主席。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月環,湖南鳳凰縣人。主要作品有《從文小說選》、中篇小說《邊城》、《長河》、《散文集》、《向行三際》等。《邊城》以湘西山區小鎮茶洞為背景,描寫了壹個靠擺渡為生的老人和他的孫女崔璀的生活,以及崔璀和船長的兒子天寶、諾二之間曲折的愛情故事。作品通過對男女情愛、親人親情、鄰裏和睦的細膩刻畫,生動地展現了邊城人民健康、美好、淳樸的民風和人情。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生活的執著追求。崔璀,壹個女孩的形象,是沈從文對美好人性和人情的向往的體現和完美。青山綠水和古樸的環境造就了崔璀清麗的個性。她美麗、熱情、純潔,帶著美好的希望和期待,按照古老的法律和傳統的方式生活。作者通過這壹形象,謳歌了壹個“愛”與“美”的人性與生命的真誠象征。

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英,黑龍江省呼蘭縣人。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生死場》、最後壹部小說《呼蘭河傳》、牛車上的短篇小說集等。《小城三月》描寫了舊社會封建婚姻制度下壹個女孩的愛情和婚姻悲劇。

趙樹理(1906-1970),原名趙樹理,山西沁水縣人。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短篇小說《小黑的婚姻》、中篇小說《李佑才板花》、長篇小說《李家莊的變遷》、《三裏灣》等。《小黑人的婚姻》是趙樹理的成名作,也是體現他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形成主題的創作思想的代表作。

孫犁,原名孫樹勛,1913,河北省安平縣人。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和散文集《白洋澱年譜》、長篇小說《風雲傳》和中篇小說《鐵木全傳》。《荷花澱》是孫犁在1945寫的壹篇優秀的短篇小說。這部作品描寫了抗日戰爭時期山西人民的鬥爭生活。

聞壹多(1899-1946),原名嘉華,湖北浠水縣人。新月社詩人。他在20世紀40年代積極參加民主運動,被國民黨特務暗殺。主要作品有詩集《紅燭》、《死水》。《死水》這首詩寫於1926年4月。主要表達詩人回到美國後,目睹各種現實悲劇而產生的悲憤。詩人在國外的時候,激情地唱出了《花壹樣的祖國》,但現實給了他的只有荒涼與毀滅,混亂與殺戮,讓他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夢鷗,浙江省杭州縣人。作品有詩集《我的記憶》《王舒草》《災難歲月》等。戴望舒是20世紀30年代“現代主義”的代表詩人。早期詩歌中雖有不少對現實生活的鮮活描寫,但大多沈溺於個人感受,情緒低落。《雨巷》發表於1928,詩人用低沈的語調表達了自己沈重的情感。

徐誌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社的代表詩人。他的詩集有《芷墨》、《寒夜》、《老虎》、《雲遊》等。徐誌摩和1921-1922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生院學習,對劍橋有著深厚的感情。

艾青(1910-1996),原名江海成,浙江金華縣人。作品有詩集《大研河》、《華北》、《原野》、《向太陽長詩》、《火炬》等。1932年7月,艾青團因從事愛國運動在上海被捕入獄。在監獄裏正式開始詩歌寫作,《大研河——我的保姆》就是其中之壹,是自傳性的。詩人以真摯的感情,表達了對自己成長的“大研河”的懷念,揭示了壹個勤勞的農村婦女善良的靈魂,並通過描寫她痛苦而悲慘的生活,控訴了社會的黑暗和不公正。手車,寫在1938開頭,是艾青的代表作之壹。

臧克家,出生於1905,山東諸城縣人。主要作品有詩集《烙印》、《邪惡的黑手》、《大地之歌》、《零度人生》等。臧克家的詩大多描寫舊中國的農村生活,所以他被稱為農民詩人和泥巴詩人。

冰心,原名謝婉瑩,1900,福建閩侯縣(原昌樂縣)人。她是女作家,文學研究會會員。主要作品有《超人》、《短篇小說集》、《詩集》、《星星和泉水》、《散文集》、《給壹個年輕讀者的信》、《櫻花頌》。《致壹個小讀者》是壹本書信體散文集,是冰心1923-1926在美國生活時寫的。貫穿全書,是對母愛、純真、自然的謳歌和贊美。

曹禺,原名萬家寶,1910,湖北潛江人。作品有話劇《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雷雨》以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城市社會為背景,描寫了壹個以周樸園為代表的封建色彩濃厚的資產階級家庭生活悲劇。通過周、魯兩家復雜的人物關系和尖銳的矛盾沖突,生動地勾勒出現實社會中的階級關系,反映了當時歷史的某些方面的真實。

丁玲(1904-1986),原名蔣,,湖南人。主要作品包括小說《沙飛女士的日記》、《水》和小說《太陽照在桑幹河上》。《沙飛女士的日記》是作者的代表作。

錢鐘書,江蘇無錫人,1910年生。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寫在生命邊緣》,長篇小說《圍城》,短篇小說集《人、獸、鬼》。《圍城》展現了壹群遠離抗戰烽火的知識分子在愛情、工作、日常交往中的勾心鬥角、勾心鬥角,以及他們精神世界的空虛與貧乏。小說把婚姻比作“圍城”:“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裏的人想逃跑”,這無異於諷刺人倫中的夫妻關系,用“壹個不可能進入的入口,壹個不可取的地方”來象征當時的生活困境。

(1908-1979),原名周,,湖南宜陽人。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風暴》、《山區巨變》、《打谷場上的短篇小說集》等。《風波》獲得1951斯大林文學獎三等獎。小說描寫了東北壹個叫元茂屯的村子從1946到1947的土地改革全過程。

夏衍,原名沈端賢,1900,浙江杭州人。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的戲劇》《心防》《法西斯細菌》《考驗》《報告文學》《包身工》等。《債役工》是夏衍在上海廠區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調查後寫成的。

梁實秋(1901-1987),原名梁誌華,北京人,祖籍浙江杭州。主要作品有評論集《浪漫與古典》和散文集《雅舍隨筆》。這篇文章是梁實秋抗戰時期在重慶北碚和朋友住在壹起時寫的(1940)。

田漢(1898-1968),湖南長沙人。他是話劇團體“南果社”的創始人。他的主要作品有話劇《名戲子之死》、《返老還童之歌》、《兩條路》、《關漢卿》等。

周而復(1914-)1914,祖籍安徽旌德縣。他的代表作品有:報告文學《白求恩片段》、小說《白求恩醫生》和《上海的早晨》。

徐遲(1914-1996)現代詩人、報告文學作家。原名許;吳興仁,浙江人。他的早期作品包括詩集《二十歲的人》和散文集《美麗的散文集》。解放後,他寫了壹部特寫《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和《慶功宴》。1978寫的報告文學作品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給全國科學大會的壹份厚禮。

劉清是壹位現代小說家。原名劉雲華,陜西吳堡人。代表作是1959出版的反映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革命的小說《創業史與梁生寶》。此外,《植谷》《鐵壁》等小說也很有名。

劉(1916-)是壹位來自北京的現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政委》、中篇小說《前方的火》、特寫集《朝陽》。

郭小川(1919-1976)現代詩人。河北省豐寧縣人。抗日戰爭期間,他開始寫詩。主要作品有詩集《平原老人》《蔗林-綠幕》《投入激烈鬥爭》《將軍長詩三部曲》《郭小川詩選》。

秦牧(1919-1992),現代散文家,原名林覺夫,廣東澄海人。代表作品有散文集《長河浪集》、散文集《貝殼集》、童話集《蜜蜂與大地》,並以散文文體撰寫了文學散文集《壹石海北》。散文集《長街燈》也很有名。

韋唯(1920-),現代作家,原名洪傑,筆名胡楊,河南鄭州人。代表作是文學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此外,還有詩集《黎明風暴》和文學散文《路標》。他的小說《東方》獲得了第壹屆茅盾文學獎。

李記(1922-1980),原名李震鵬,河南唐縣人,現代詩人。他的代表作是長篇敘事詩《楊高川傳》。1945年,他以陜北民歌的形式寫了壹首敘事長詩《王貴與李祥祥》。

馬風(1922-),現代作家,陜西孝義人。主要作品有《早知三年》、《我的第壹個上級》、電影劇本《我們村的年輕人》、小說《劉胡蘭傳》、《呂梁英雄傳》、《與西戎合作》等。

何敬之(1924-)詩人、劇作家,山東易縣人。1942年,他和丁毅創作的每壹部新歌劇《白毛女》都獲得了1951年的斯大林文學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寫下了《回到延安》、《放聲歌唱》、《向西列車之窗》等著名詩篇。

新時期(改革開放後)

王蒙(1934-)當代作家,北京人。他的第壹部小說是《青春萬歲》。他的短篇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小夥子》影響很大,從1976-1981發表了30多部作品。其中《最珍貴》、《壹寸草之心》、《春之聲》分別獲得1978、1979、1980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蝴蝶》獲得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劉紹棠(1936-1997),當代作家,北京通縣人。他十三歲開始寫作,十七歲發表第壹篇短篇小說《綠色的枝葉》。1979之後寫的中篇小說《劉仆人家》和短篇小說《峨眉》分別獲得全國中篇小說獎和短篇小說獎。

李準(1928-2000),現代作家,河南孟津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說《不能走那條路》、《李雙雙傳》;由他改編的電影劇本有《山下的花環》、《牧人》、《老兵新傳》等。其中《老兵傳記》被拍成電影後獲得了1959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獎。他的小說包括《黃河向東流》。

劉(1942-),當代作家,四川成都人。短篇小說《班主任》獲1978全國短篇小說壹等獎,長篇小說《鐘鼓樓》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張潔(1938-)當代女作家。他的第壹部小說《來自森林的孩子》和後來的小說《誰活得更漂亮》分別獲得了1978和1979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小說《沈重的翅膀》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高曉聲(1928-),當代作家,江蘇武進人。代表作《在李順蓋房子》、《陳煥生進城》分別獲得1979、1980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李存葆,當代作家,山東五蓮人。他的報告文學《進門打虎》獲全軍自衛反擊戰征文壹等獎,中篇小說《山下的花環》、《山中的十九座墳》等都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