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十菩提系列散文林清玄名言精選。

十菩提系列散文林清玄名言精選。

林清玄撰寫的《菩提系列散文》十卷,總銷量超500版,打破出版紀錄,被《中國時報》評為“臺灣省社近4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書籍”。我摘抄名言如下,值得仔細閱讀。

“我們要輕輕的走,用心的活;我們要輕輕呼吸,溫柔呵護;我們要深思,要慈悲。我們要愛惜壹草壹木,練就不怕痛!這些都是修行的深意!”(見文章《因怕痛而練》)

“可見,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有很多人因為無知而制造了無數眾生的痛苦和自己的惡業。大人深以為然,我也改變不了。這沒什麽。但是,應該如何激發孩子的悲傷情緒,讓他們不會因為無知而墮落呢?從現狀來看,由於失去了悲傷,我們農村的孩子失去了單純,越來越庸俗;城市裏的孩子失去了同情心,變得越來越狡猾。我們的社會將在廣闊的世界中走向何方?”(見文章《悲喜之歌》)

“純粹善良的觀念從何而來?純善的觀念是發自內心的智慧和慈悲的開啟。很多佛教弟子經常許願說:‘我要為佛教效力。’壹位上師曾經說過,這個概念不夠寬泛。佛的弟子要發願為壹切眾生效力,用自己的福報交換壹切眾生的苦難,甚至呼氣的時候,也要觀想隨風把自己的善根給壹切眾生。吸氣的時候,觀想壹切眾生的苦都流入我,這樣久而久之就會進入壹種純粹的善的狀態。”(見文章《純粹的善》)

“我們沒有慧根徹底覺醒,但我們也不是完整夢想的鈍根。我們大多數人都處在做夢和醒來的邊緣,既在做夢和醒來之間。在此時此地的生活中,我們並不都生活在泥濘汙穢的大地上。在某些時刻,我們的心會飛到晴空萬裏、彩虹日出的境界。偶爾,我們會有像草壹樣柔軟,像月亮壹樣明亮,像星星壹樣閃爍的時刻。(見文章《夢與醒之間》)

“告別化妝師後,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黑暗的地表上,有了這樣深刻的認識:這個世界上所有的表象都不是獨立的,壹定有其深刻的內在意義。那麽,改變外表最好的辦法,不是在外表上下功夫,而是從內部改革。”當然,僅靠表面功夫是不可能達到預期效果的。(見文章《生活的化妝》)

“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們常常會因為別人的壹個眼神,壹個玩笑,壹個動作而感到不安,甚至茶飯不思,睡不好覺;其實這些眼神,玩笑,動作,很多時候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內心之所以騷動,只是因為在乎。如果雙方都在意,就會導致‘狹路相逢’的局面。”(見文章《我心似秋月》)

“可見,真正做到沈默,做到無動於衷,不被外在的言語流所影響,是不容易的。被外界影響就像向空中撒網。我們必須空手出來,空手回來。我們只是覺得世事枉然,感嘆人不老,世態炎涼。禪宗大師和他們留下的經典告訴我們,真性情如清水,如鏡,如月。我們什麽時候見過大海被罵還嘴,鏡子被誇歡喜,月亮被誇變?如果大海可以被人移動,它就不會如此遼闊;明鏡如果能刺激就不會這麽幹凈了;如果月亮能跟著人走,就不會那麽溫柔地照耀了。

“兩袖留,風明月明;對著天空微笑,快樂壹生;壹雙布鞋,山川自在;我有壹顆照耀千山萬水的珍珠...這些是禪師的領域。雖然我們夠不到,但我們的內心是向往的。如果我們能在生活中多保留壹些自己,就不要被別人千絲萬縷的影響。在澄明的時刻,我們也能看到般若之花綻放。”(見文章《我心似秋月》)

“我經常把進入想象中的城堡的時間稱為‘涼爽時間’。只有擁有冷靜的時間,壹個平凡的人才能擁有非凡的人生智慧,成為壹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智者。(見文章《想象中的城堡》)

“生在這個時代,為什麽‘清歡’這麽難找?眼睛要清澈快樂,青山綠水找不到;耳聽要清,要樂,不能有和合;鼻子要清澈愉快,找不到幹凈的空氣;舌要清而樂,不能找黃花蒿筍;想快樂,找不到清涼凈土;想要幸福,找不到智慧和理解。如果妳想享受快樂,唯壹的辦法就是待在自己的小世界裏,洗滌心靈,因為我們擁有的物質世界越多,我們的淡淡快樂就會流失得越多。”(見《清歡》壹文)

“人格境界的建立就是這樣。就是在眾生中打滾,提煉,最後保持明眼觀世。才知道什麽叫做‘驀然回首’。

“只有清澈的心才能體會到什麽是真正的美。

“只有不斷的覺察,才能使體驗到的美更加深刻、寬廣、陽剛。

泥濘。

“只有具有無上覺悟的人,才能走向生命的大美和圓滿。

完美。”(見文章《走向生命的大美》)

“在我手裏,蓮花枯萎了,卻沒有不朽,這讓我無比幸福,也讓我知道,這個世界上,只要妳有心,總有壹些東西是可以不朽的。燒成煙塵的蓮花花瓣並沒有腐爛消失,而是飄向了不可知的遠方。”(見文章《蓮瓣不朽》)

“我常想,浩如煙海的佛典,其實說的都是各種各樣的汙垢,各種磨洗心靈的方法。它的目的只有壹個,就是恢復明澈在人心中的作用,把它磨成壹面鏡子,這樣就可以清楚地了解生命宇宙的真相。”這才是佛教經典的真諦。(見文章《佛鼓》)

“因為我深信,當壹個作家寫作時,他畫的每壹行都有他的個性參與。”(見文章《心軟》)

“這也提醒了我,‘禪’不是壹個著名的意象。任何生物只要把創造力記在心裏,不斷超越、提升、改造,就走在了禪的路上。過程可能不壹樣,最終目標是壹樣的。所以,在我心裏,我向那些為提高人類文明、藝術和心靈而奉獻壹生的人致敬。愛森斯坦就是其中之壹。”(見文章《心的蒙太奇》)

“我喜歡在黃昏時在鄉間小路上開車或散步。這個時候,我可以放慢腳步,細細品味壹些時空的變化。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黃昏都是壹個令人警醒的節點。在時間上,黃昏預示著壹天的消失,白天隱藏在黑暗中,讓我們感到悲傷,因為我們被時間所迫。在空間方面,黃昏似乎讓我們的空間突然變窄,我們的視野再也無法自由的珍惜。那種感覺就像電影裏的大視野突然被跳進了特寫鏡頭。白天我們並不關心的廣闊世界,在黃昏時成為片段的焦點——我們會看到橘黃色的夕陽、湧動的山嵐、五顏六色的雲彩、墨綠色的山紋和飄動的樹影,這壹切都像定格了。”(見《當月亮媽媽在黃昏出來》壹文)。

“佛經告訴我們:‘人生有情’,意思是人會因為有情而投胎到這個世界上。所以,任何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不可避免的會被很多戀愛事件糾纏。這些風流韻事讓我們在愛情中沈浮,讓我們在愛情中陶醉、迷茫。如果在愛情中不能保持清晰的距離,我們就會在愛與愛,或貪婪,或仇恨,或愚蠢,或痛苦,或墮落,或無知的逼迫下度過壹生。”(見《當月亮媽媽在黃昏出來》壹文)。

“我父親生前最喜歡的蘭花有三種。壹個是蘭,壹個是蘭,壹個是蘭。他種了很多名貴的蘭花,為什麽唯獨愛這三種蘭花?我記得有壹次他對我說:‘有許多蘭花非常鮮艷美麗,但是看久了就變得俗氣了;有些蘭花很稀有,因為數量少,但沒有什麽特色。如報齡、平心、牛角,雖然顏色簡單,是普通的蘭花,但樸實中帶著壹點欣喜,是蘭花中最親切的。"

“我父親的意思似乎是,簡單、快樂和善良是人生最寶貴的品質。這些特點也是他在生活中經常表現出來的特點。

“我對報蘭的喜愛就是在那個時候種下的。”(見《寶歲蘭》壹文)。

“我媽媽是這個世界上無數普通人中的壹個,但她也是這個世界上無數偉大母親中的壹個。她就是這麽傳統,有很強的韌性和忍耐力,能從艱苦的農村生活中走出來,沒有怨恨。她們這壹代人的人生目標很簡單,只是關心丈夫和孩子,幾乎從不考慮自己的存在。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的病是我們造成的,她的幸福也是我們造成的。”(見《飛進莽華》壹文)。

“所有的樹都會努力生長;每個人都不會無緣無故摔倒。

“每個人都有別人的溫暖;每棵樹都會有樹的魅力。”(見文章《暮光菩提》)。

“年輕時,我曾跪下聞泥土的芬芳,並為此哭泣;有壹場關於國家發展方向的激烈辯論,我為這個方向感到擔憂。我曾經用生命的熱血和野心寫下了壹首慷慨悲壯的詩,因為那首詩點燃了壹把火炬,相互傳遞。曾經,曾經是昨天,昨天是西風中枯萎的綠樹。”(見文章《暮光菩提》)。

“在生活中,我們隨著時間的推移感受著自己的成長(其實是壹種衰老),會發現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朋友。友情雖然不會失去,但會隨緣而流,往往會轉到我們回首時感到震撼的地步。可悲的是,那些很熟的朋友,往往離得很遠,泛泛之交卻近在眼前。所以生活往往會讓我們陷入生活中的孤獨境地。‘見面就走’和‘送上門就走’真的能讓人感受到朋友的可貴。朋友不在身邊的時候,能感覺到的只有手裏的松子或者森林裏掉落的松子。(見《淮軍與淮軍》壹文)

“如果我願意給我的思想壹個形象,我希望我的思想像天鵝壹樣。天鵝古稱兇險,是吉祥之鳥。這是壹只大鳥,有六英尺長的翅膀,展開成“燕子想知道天鵝的野心”。它生長在寒冷的北方,可以按照壹定的軌跡穿越山川,到達南方溫暖的地方。它擅長飛行和遊泳。它氣質溫婉,姿態優雅;它善於交際,可以互相守望;它的顏色很清晰,不是白就是黑;它可以在環境中定居,不會太持久...天鵝有很多好的品質,它的忍耐力,毅力,氣質都讓人著迷。芭蕾舞劇《天鵝湖》中,那只感情永不泯滅的天鵝不知感動了多少人。”(見《思想的天鵝》壹文)。

“生活中的快樂很多時候來自於看似無意義的事情,比如壹些愛情和知心朋友的回憶,比如,有人突然送給我們壹杯綠茶,比如,突然在小路上聽到壹首來自冰果店的喜愛的音樂,比如,在書上讀到壹首感人的詩,比如,聽到壹個老婦人在桑葚鋪上說出壹段充滿啟示的話,比如,偶然看到壹朵蓮花的開放...壹般來說。生活的快樂來自於自我內心的豁然開朗,就像雲層中突然出現的陽光,天空中的彩虹。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東西,在壹個草叢裏看到,是因為心裏有壹個愛的殿堂。”(見文章《家家有明月,戶戶有清風》)。

“人的貧窮不是來自生活的困苦,而是來自貧窮生活中人的尊嚴的喪失;人的財富不是來自於財富的積累,而是來自於在富足的生活中不失去人的親情。人的富有,其實是壹些高尚品質在人們心目中的體現。”(見文章《家家有明月,戶戶有清風》)。

“我覺得,帶著同情,帶著憐憫,甚至帶著痛苦,帶著不屑去看待那些需要關懷的人,那不是幸福,只有帶著感恩和菩提,使我們清澈柔軟,才是真正的幸福。(見文章《四個蘇》)。

“對於音樂,我總是對創意有壹種神秘的向往,幾乎完全可以接受,比如意大利的歌劇,希臘的尤克裏裏,印度的錫塔爾琴,中國的南湖,歐洲的排簫,甚至鄉村唱戲,非洲的鼓樂。搖滾樂、流行歌曲、鄉村歌曲、黑人靈歌也是如此。”(見文章《豎琴與法國號》)。

在書中,還有很多佛教的禪意值得理解;有太多的好詞值得品味;還有很多真知灼見值得銘記。由此,可以洗滌心靈;心得到滋養;心理平衡;夢被喚醒;視野擴大了;智慧增長了。看完這幾篇菩提系列隨筆,就像接受了壹次佛教的沐浴,完成了壹次人生修行,化迷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