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詩言誌,歌總說,聲總隨,法和”。詩歌是表達自己感情的方式和載體,是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就這麽簡單!
“詩言誌”是指人們要表達作者的思想或情感趣味,表達作者的世界觀和審美理想,詩歌的風格要高雅。有無真情實感是衡量壹首詩的重要標誌。
比如杜甫的詩《茅屋被秋風吹破》:
“安得有幾千萬豪宅,天下窮人皆大歡喜。”
將詩人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理想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懷壹直激蕩著讀者的心。
現代詩人艾青在其《詩學》中也認為:
“詩必有形,詩是靈魂的活雕塑”,
這是他詩歌的美學追求。
再華麗的靈魂,也需要壹件漂亮的外衣來包裝。這件外衣是詩歌的語言藝術。壹般來說,壹首詩如果有好的思想內容,也必須借助壹定的藝術形式來表達,而語言就是載體。
就古詩詞而言,可以通過節奏、平仄、對仗等來判斷。,也可以從修辭、節奏、抒情方式等方面考慮。
對於現代詩歌來說,題材、形式、手法更加多樣化。單說抒情,就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中抒情、持物抒情、直抒胸臆等。詩歌的表現方式也有很多種,如渲染、對比、襯托、現實、點面、象征等;修辭上,經常使用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和重復。
如果壹個詩人能夠靈活地掌握這些技巧,無論是寫通俗詩還是純詩,他的詩歌語言都會美到骨子裏。讀這樣的詩,給人留下了足夠的想象空間,給人以美的享受,讓人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