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詩歌的題材主要可分為五類:田園詩、詠懷詩、詠史詩和答問詩。
田園詩和山水詩常被並稱為壹類,但它們是兩個不同的主題。田園詩會寫農村風光,但主體是寫農村生活,農民和農耕。山水詩主要是描寫自然景物,詩人對山水物象的審美往往與旅行聯系在壹起。嚴格來說,陶淵明的詩只有壹首是山水詩,他寫的更多的是田園詩。田園詩是他給中國文學增添的新題材,以他的田園生活為內容,真實地寫出了艱苦奮鬥的喜怒哀樂。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壹人。
他的壹些田園詩通過描寫田園風光的美麗和田園生活的簡樸來表達他無憂無慮的心情。春遊、爬山、飲酒、讀書、與朋友談心、與家人團聚、在屋檐下洗涮、或在東裏采菊,還有新苗在南風中展翅、桑麻越長越壯,都化作美妙的詩篇。如“山洗去霧,天暖。”南方有風,羽翼是新苗”(《財富》)。寫山村的早晨,晨霧漸消,南風使新苗長出了翅膀。”鄰歌不時來,抗言已成過去。納悶* * *欣賞,懷疑與分析”(《徙》壹)。寫鄰居和自己談論歷史論文,那種坦誠的交流讓人羨慕。再比如《歸園》:
很少有人不入鄉隨俗,他們的天性是熱愛自然。我溜進了仕途網,已經離開賽場十幾年了。籠中的鳥常常依戀過去的森林,池裏的魚向往過去的深淵。我想在Minamino開荒,保持我對田野的謙卑。有十幾畝方屋,八九間草房。柳樹掩映屋檐,桃樹掩映院前李烈曼。溫暖而遙遠的村莊,伊壹市場的煙霧。巷子裏幾聲狗吠,桑樹被公雞叫了壹聲。房屋清凈雜,虛室有閑。長期被困在沒有自由的籠子裏,我今天終於回到了森林。
相比之下,詩人回到田野後感到無比幸福。葉楠,草堂,榆柳,桃李,遠村,近煙,雞鳴狗吠,都是好聽的,都是陶淵明悟道後的詩意。“遠暖人家村,伊壹墟煙”由遠及近,“深巷狗吠,雞鳴桑跳”來形容靜態,簡直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他的壹些田園詩集中表現了耕田的生活體驗,這是他的田園詩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也是最有價值的部分。《詩經》裏有農事詩,是農民邊勞動邊唱的歌。至於親身參與農耕,以詩抒寫農耕經驗的士大夫,陶淵明是第壹個。陶淵明的田園詩真正寫自己的工作生活也是不多見的。《重返花園》第三部在這方面堪稱傑作:
我在南山下種了豆子,田裏的雜草長滿了豌豆。清晨早起鏟除雜草,夜幕降臨月光下扛鋤頭歸來。植被覆蓋的羊腸小道,夜露沾濕了我的衣服。弄濕衣服不可惜,但希望不要違心。
這是壹個退了官從事農活的莊稼漢的真實感受。他傍晚帶著帶著月露的鋤頭,實景生動逼真。在對農耕生活的描寫背後,是農耕與做官的反差,是對理想生活的追求。人生的想法寫在《九月耿旭歲時西田收割早稻》;
命屬道,衣食固。不露營,求自保。春天,我設法做生意,我的工作年數是可觀的。早上稍微勤快壹點,白天還是消極的。山中饒雙樓,氣氛也是先冷後熱。田家不苦,傅難辭。四體誠就是疲勞,普通人和幹沒什麽區別。屋檐下洗,爭酒潑臉。遠的不說溺水,幾千年都有關系。希望是這個樣子,不能後悔。
陶淵明認為,溫飽是生活方式的開始,沒有勞動,壹切無從談起。詩中描寫了勞動的艱辛和壹天工作後回家休息的喜悅,都很真實。“田家不苦,傅難辭。”寫農民的普遍感受。“四體誠為勞,常人無異幹”,寫出壹個仕途隱退的書生的特殊感受。
他的壹些田園詩是關於他的貧窮和農村的蕭條。如《怨詩楚調示龐大師書鄧之眾》:“火壹次又壹次燒,蛾在田中央飛。風雨來來去去,收斂未滿。夏日饑腸轆轆,寒夜難眠。晚上雞鳴,早上欲動。”《歸園》第四部:“徜徉於山巒之間,伊壹活在過去。井裏有殘,桑竹爛。請問,誰拿工資,這個人都不壹樣。工薪族跟我說,沒辦法死。”通過這些詩歌,我們可以隱約看到戰爭和災難中農村的面貌。
詩歌和史詩有相通之處,詠史詩也是詩歌,但只是以史實為依據。他的壹些詩是以組詩的形式寫的,如飲酒、摹仿古體、雜詩等。他的詠史詩對象偏重於古代人物,如“三涼”、“二叔”、荊軻以及《窮人頌》中的古代窮人。讀《山海經》也可以歸入這壹類。這些獻給記憶和歷史的詩歌,明顯繼承了阮籍、左思詩歌的傳統,具有陶淵明自身的特色。這是圍繞著做官和隱退這個中心,表現出他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汙的性格。其中有對其生平的回顧,如《飲酒》第19期;還有攻擊社會的,比如《飲酒》,第二十。也不乏惋惜和憤怒,比如《荊軻頌》。從《雜詩》的第二部可以看出,陶淵明的憂憤是深而廣的:
日落西天,月升東陵。遠遠的,萬在空中蕩來蕩去。風入屋,枕席夜涼。氣變時易悟,而不眠。無話可說,揮壹杯勸孤影。日月棄人,則不勝。讀到這裏很難過,但最後還是不能安靜。
這首寫在壹個不眠的秋夜的詩,用環境的寒冷襯托了自己心情的孤獨,用時間的流逝引出了自己誌向的憂傷。是陶淵明懷懷詩的代表作。
陶淵明的仕宦詩,都是他仕宦期間的作品。他們有壹個共同的主題:感嘆公務的艱辛,表達他對公務的厭倦,反復訴說他對農村的思念和退休的決心。感嘆行軍之苦,本來是以前行軍詩中相同的內容,而後兩種是陶淵明獨有的,越往後這兩種情緒越強烈。失去自由的無助感成為這類詩歌的基調。試試下面這個例子:“我的眼睛厭倦了異地旅行,但我的腦海裏卻充滿了山川河流。”。看著雲彩,我為鳥兒感到羞恥,我為在水裏遊泳感到羞恥。”(《屈阿左·第壹鎮軍參軍》)“長情而生,怎能溺於此地?"(《庚子歲五月詩二首》)"詩書皆有所收,園無世俗之情。如何舍此,遠至西京。”(《辛醜七月去休假,夜遊回江陵》)“伊休何事,勉勵我在此報效。"(《三月,乙方經黔西為建偉參軍大使》)
陶淵明的贈答詩可以表現出他對朋友的真摯情感。給出答案是自古以來的傳統主題。作為李肅《答》流傳下來的詩,善於抒發離情別緒。曹植的《贈白馬於》以抒發憤懣著稱,劉真的《贈兄弟》表現高尚品格,嵇康的《贈秀才於軍》表現灑脫趣味。陶淵明的贈答詩有自己的特點:他以真摯的感情、樸實的內容、雋永的意蘊、不冷不熱的筆調,為自己塑造了壹個慈祥老人的形象。如:“雲止於朦朧,雨止於蒙蒙。他擡起眼睛,茫然四顧,道路擋住了水。董璇獨自坐著,壹杯自助春酒。好朋友悠悠,撓頭。”(《停雲》)“風從西邊吹來,雲從東邊飄來。山河相隔千裏,談笑風生難。好人才不瞞世,江湖多卑微窮。脫經驗,記得救老朋友。”(《再會殷金》)答龐參軍是他詩中最深的壹句:
相知好,何必老。我對遊客感興趣,我經常去森林公園。談和而不俗,談聖人。或者打幾架,自由飲酒。我是個隱士,與此無關。新的東西是舊的,但薄弱的東西卻被大肆宣傳。感情穿越萬裏,卻停滯不前。妳愛體素,什麽時候來?
詩中有相聚的回憶,有離別的傷感,有細心的提醒,沈重而深情。
除了以上五個主題,陶淵明還有壹些以哲理為主要內容的作品,如《形影》、《雨中獨酌》、《準挽歌》也可歸入此類。這種詩可以看作是玄言詩,但與東晉流行的玄言詩不同。不是“柱旨歸,漆園意疏”(劉勰《文心雕龍·計時》),而是把生活中的經驗提煉到哲學的高度。魏晉士人註重門第,陶的詩中也有描寫宗族關系或勸誡子孫的,如《命子》、《責子》、《贈長沙公》等。可見陶淵明還是註重家族榮譽和家族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