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課堂上真正做到“少教多學”?
作為壹名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老師,因為剛剛進入教師崗位,所以在經歷中有很多不足,有些只是我在大學裏接觸到的壹些教學理論知識,有些是我心中充滿的熱情,有些是對學生沈甸甸的愛和責任。幾個月前,我還是壹名大四學生,現在是壹名語文老師,當了壹個學期的老師,期間有汗水也有淚水,但更多的是收獲。作為老師,要有壹桶水給學生壹杯水。這次遠程培訓是壹次很好的學習機會,讓我受益匪淺。我選擇的研究課題是“少教多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於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來說,“少教多學”是壹種創新而實用的教學模式,但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在課堂上真正做到“少教多學”。職業高中生源質量壹般,學生個體差異大,錄取起點低。我們教的很多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文化基礎薄弱,綜合素質低。進入職高後,壹開始對自己的專業了解不夠,然後片面地認為只要自己專業技能好,其他科目都無所謂,甚至有些學生家長也持這種觀點,以至於學生放松了對本專業以外科目的學習。經過近半個月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要求自由活動,學習熱情不高。在體育課上,他們沒有探究的欲望,思維比較簡單。甚至有些學生上課偷懶,註意力不集中。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要保證教學質量,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當老師,更深入的研究課堂的組織和控制,在課堂教學上有更多的創新。創新是壹個極其復雜的心理過程,會引起壹系列的心理反應。同時也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約,比如情緒、欲望等。實施創新教育,首先需要創造壹個良好、寬松、自由的心理環境。具體來說,在職業高中的語文課堂上,我認為要做到“少教多學”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壹是激發興趣。想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對妳的教學感興趣,在課堂上互動。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樂者!”的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職業高中的學生普遍不喜歡學習,也不擅長學習。他們對專業課不感興趣,尤其是語文等文化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早讀。為了讓學生喜歡語文,首先要讓他們讀語文,品味語文。我們把簡單短小,帶有明顯語言或情感特征的文章集合稱為“早期閱讀教材”。比如有壹天早上,學生看了《青年文摘》的壹篇文章,講的是母愛。讀到最後壹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父母不在”,所有的學生都安靜了,壹分鐘都沒有人說話。我知道學生們被文章中的情感所感動。2.上課看書。上面說的晨讀是讓學生走近語文,而課堂上的閱讀是讓學生進入語文。郎朗書聲是語文課的標誌,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老師要對課文的重點段落進行朗讀、引導、分析和體驗。課堂上精彩的閱讀和分析,無疑能把學生帶入文本。3.課外閱讀。據我觀察,熱愛閱讀的學生,會對語感有很強的理解,對語文課有濃厚的興趣,自然語文成績也很突出。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我們可以給學生推薦壹些閱讀書籍,給每個學生制作閱讀卡片。通過泛讀讓學生愛上閱讀是我們的目標。如果我們的語文老師能很好地把握和組織這三個時間段,就能實現從懂語文到喜歡語文,再到以語文為樂的轉變,讓學生找到學習語文的感覺,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2)要領。在職業高中的語文課上,我們應該盡量少說話。老師要少教多學,但講課要精彩,要點要簡單有吸引力,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消化空間。老師可以用以下方法提高課堂效率:1。激發興趣,創造性地組織課堂教學的教師,往往能在課開始時花很短的時間,既表明自己的學習目標,又能激起學習興趣,有時還會設置思維的沙漠,誘發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有老師上“不求甚解”,壹上課就挑起學生的思維:“今天學“不求甚解”,看誰能想出縮短課文的辦法?”再比如看《老陽同誌》的教學視頻。老師激動地說:“俗話說,聽其言,觀其行。這是理解人的方式。其實,了解壹個人,不僅要聽他說了什麽,更要猜他心裏在想什麽。要不要用這種方法來理解‘老陽同誌’?”壹個問題主導了全班,課堂營造了濃厚的氛圍。如果遇到名師,也可以從作者簡介中引入文字,問學生對作者了解多少,以前學過哪些作品。這樣既能讓學生感到親切,又能達到復習初中所學知識的目的。2.教材導入成功後,課堂教學應緊緊圍繞相關課文內容展開,調動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將學生帶入教師設計的課堂情境中。針對職高學生的現狀,要敢於舍棄壹些內容,尤其是長文,能夠在教學目的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需要取“虛”“實”“粗”“精”。比如“拿智慧換壹個生日鋼”這種文字,可以簡單介紹壹下故事,主要結合學生的就業情況,倡導更多的團隊合作精神,取得更好的效果。3.以學生為本。很多老師都在感嘆職高學生素質越來越差。課堂上經常出現“萬馬奔騰”的局面。當學生在課堂上“不合作”時,教師只是簡單地用自己的教學代替學生的學習,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如果老師只告訴學生上課要聽,老師和學生都會感到累,這對於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不利的。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體,並盡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課文《向中國人民脫帽致敬》的時候,我安排了兩個學生分別扮演“胡子教授”和“我”。我和這兩位同學合作,深情地背誦課文,把課文中的大學課堂搬到了我們的中學課堂,使得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同學們很快就抓住了這篇文章的思想主題。在學習《錯誤》這首詩的時候,我讓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詩,上臺朗誦。壹些學生仍然想要更多。背完蘇軾的《明月幾時有?他們自願為大家唱另壹首歌。可見,課堂“活動”激發了學生的活力和個性。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學設計合理,教材處理得當,教師可以用最少的上課時間取得最好的效果。它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關鍵作用。(3)保留差異。對於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要承認差異,實行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細致的指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東西。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有不同的個性和愛好。在閱讀過程中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感受。這種差異受多種主觀因素的影響,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如果堅持“統壹”,必然會阻擋創新的思路。比如學習《火車上的偶遇》,可以圍繞文章中提到的話題進行壹場辯論,是生命重要還是自身素質重要。教師擔任評委,允許保留不同意見;通過學習兩首宋詩,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喜歡哪壹首,也可以引申到豪放婉約派的討論。"壹千個讀者有壹千個哈姆雷特。"同樣,壹千個學生也可以有壹千個蘇軾,壹千個柳永。語文教學的靈魂是創新,而目前職業中學語文教學最致命的不足就是創新。創造力是多種能力的結果,如記憶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和好奇心。其中,想象力起著重要的作用。語文教育通過壹本又壹本的教科書(尤其是文學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因為每壹部作品都包含著作家獨特的人生經歷、情感體驗和思維方式,展現了作家鮮明的個人風格和獨特的創造力,為學生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年齡特征、知識素養、生活閱歷和氣質做出不同的解讀。而這種解讀本身就是壹種再創造。它能啟發學生思考生活世界,激發他們探索和創造的欲望。這也是語文課的特殊魅力。我們不能人為制造壹個所謂的標準答案,強迫學生按照統壹的模式去理解。否則,我們會扼殺學生的創造力。總之,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有其特殊性。作為教師,要倡導“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摒棄填鴨式教學,倡導創新,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發揮創造能力,為他們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高職第壹本教材是陶行知先生的《創造宣言》,前人還可以創造,我們也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