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燮
第壹,抒情委婉含蓄。與漢魏詩歌的慷慨悲涼不同,這三首詩側重於他們對日常生活的感受和憂慮。他們要麽在受到傷害時為世界擔憂,“擔憂使他們蒼白,誰能為此擔憂呢?”徘徊到長風,淚觸衣襟”(張載《七哀》二);或寫對女性的思考和對人的關懷,《感懷多事,沈憂結心曲》(張協雜詩之壹);或者表達思鄉之情,“我愛老浦,我懷念老山。“福建為衣蛇,胡麻願吞”(《雜詩》之八);
或者吐槽自己無法展現才華的煩惱。“昨天,我被教育了,還談了這件事。遊入幽野,羅歐從朱發。窮年不用,此貨必適”(《雜詩》之五);或高唱窮守誌,“君子守貧,不樂其身”,“取誌於泠,不如生於黔婁”(《雜詩》之十);或贊隱者“去捐俗,超然世外。”傲在山頭,靜下心來,愚而智之”(張載《招引》)。這些詩的思想感情雖不深刻崇高,卻是當時普通文人的真實感受,因而具有相當的藝術感染力。
第二,寫壹個詳細的圖,把對象剪下來。三篇巧語描寫自然景物,“巧語如構”(評張協《詩品》語言)可以說是他們* * *相同的特點。張載《七哀》中有壹首描寫了漢家皇陵被盜的淒涼景象:“土已毀,家開幽戶。珠離玉身,見珍寶。園床變成了市場,周壟全被堵死了。荊棘生,小路豎。在狐貍和兔子中間,汙穢不再被掃除。經營農場既尷尬又繁榮,而且很可愛。”描寫細致,把亂世的場景寫得反差強烈。
第三,張協雜詩壹首,抒發思女惜人之情,其中“宅無痕跡,庭草青青。”四句“青苔對空墻,四室蛛網”,通過細致的景物描寫,襯托出思婦對遊子深深的留戀,有很好的抒情效果。又如《雲如煙,密雨如散絲》(雜詩第三部)用以描繪雲密雨密的情景,《陳根被重液洗,綠葉爛秋莖》(雜詩第十部)用以表現蒼涼傷殘的意象,都是含蓄的,栩栩如生的,確有“以少勝多,情動皆明”的精神。
第四,風格簡約精致,詩詞清麗幹凈。三首詩樸實無華,與《古詩十九首》有異曲同工之妙,與潘祿之的風格不同,但並非壹無是處。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他們的精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語言的推敲和錘煉。他們的詩往往是對仗式的,如張協的《雜詩四》,描寫的是秋雨過後令人心寒的景象:
朝霞迎日,丹在湯谷。雲厚密密,雨稀稀落落。微風摧毀了草地,凍僵了高大的樹木。茂密的樹葉日夜稀疏,林海如束。過去的嘆息來不及,晚上的悲傷來不及。帶著年末的種種憂慮,妳會從季節中吸取教訓。
全詩十二句中有十句是偶數,遣詞造句相當巧妙,在修辭技巧上完全不被潘璐允許。只是他們不追求招搖的華麗和富麗,尤其避免了陸上機器的大面積堆砌和繪畫,而是力求簡單輕巧,明麗流暢,在簡單和精致中表現出三首詩的特點。關於張協的詩,鐘嶸說:“文風潔,少病倦,遣詞造句巧。”“文字華麗鏗鏘,讓人回味無窮,不知疲倦。”三章在太康最著名的藝術家中獨樹壹幟,其語言技巧勝過潘璐。可見,三張在太康詩人中獨具風格,代表著清新質樸的方式,對後世詩風有壹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