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清代詩人龔自珍的《濟海雜詩》中的第五首詩。
全詩如下:
浩浩蕩蕩的離別傷感向夕陽西斜延伸,遠離北京,騎著馬鞭向東,感覺是人在人間。
我辭職回家,就像從枝頭落下的花,但這不是壹件無情的事,化作春天的泥土,還能起到哺育下壹代的作用。
翻譯如下:
離別的蒼茫悲傷向遠處的夕陽延伸。當我離開北京的時候,我覺得我的鞭子向東壹揮,我就像壹個人在世界的盡頭。
我辭職回家,就像壹朵從枝頭落下的花,但也不是壹件沒心沒肺的事。變成了春天的土壤,也能起到培育下壹代的作用。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這組詩寫於清代道光十九年紀海(1839)。這壹年,作者48歲。因為討厭仕途,他從北京辭職回了杭州。後來,他來回去見家人。在從北到南的往返途中,他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目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情不自禁,寫了壹首又壹首詩。
作品欣賞
"巨大的悲傷離開了白天。"離別的悲傷已彌漫天地,難以禁止。更何況夕陽西下,詩人此時的心情可想而知。如果用短語結構分析其意義,以“離愁”為中心詞,那麽“威武”就是“離愁”的定語,“白日斜”就是“離愁”的補語。
《白日放晴》的意思是作者帶著悲傷回到南方,因為悲傷困在胸中,所以他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太陽就要落山了。這裏選擇“白天”而不是“夕陽”,與作者當時的心情不謀而合,也隱喻了當時國家逐漸衰落的社會現實。
“把鞭子向東嗚嗚叫,意味著世界末日”。“唱鞭”指的是詩人的鞭子,“東指”指的是此行的目的地——故鄉(浙江)。“天涯”就是離家還很遠。在舉起鞭子的地方,前方是天涯海角,離首都越來越遠。元代馬致遠《景甜沙》寫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造人。古道西風瘦子。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龔自珍的多層次描寫法,類似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只是龔自珍的“鞭指東方,意為世界末日”並沒有直接說自己是“斷腸人”。
百度百科-紀海雜詩:憂中擾,白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