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我願做壹篇理性的散文,在激流中欣賞詩歌。

我願做壹篇理性的散文,在激流中欣賞詩歌。

在《我願做壹股洪流》這首詩中,詩人借助壹系列自然意象,構建了壹個巨大的抒情網絡和火熱的愛情磁場,通過壹系列生動的比喻,圍繞同壹個主題,表達了詩人純潔忠貞、博大無私的愛情。“激流、荒林、廢墟、茅草屋、雲霧、破旗”等。,都是蒼涼或淒涼,詩人用它們來形容自己,而作品中的“小魚、小鳥、長春藤、火焰、夕陽”都是美好而溫暖、歡快而明亮的,用來形容自己心中的愛人。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反而顯示出詩人的真誠。也就是說,不管壹個人的處境多麽險惡,命運多麽坎坷,只要壹個人和我的愛人在壹起,我的愛人自由快樂,那麽我就會為妳的快樂而快樂,然後我就會變得勇敢,擁有戰勝壹切困難的力量。

全詩五章圍繞同壹個中心,反復吟唱,但反復無重復。“激流勇進”要越過“崎嶇的道路”和層層“巖石”,可見我們的愛情生活可能有許多艱難險阻;與“壹陣陣強風”搏鬥的“不毛之林”,意味著愛情路上將要遭受的磨難和打擊;“廢墟”已經被遺棄,正在被“默默摧毀”,這說明詩人願意為愛情付出壹切巨大的犧牲;谷底的“草屋”凸顯了詩人處境的孤獨;漂浮的“雲”顯示了詩人在世界各地流浪的必然生活。這些都表現了抒情主人公不屈的意誌和忠貞的愛情。同時,詩人對“情人”的描寫同樣耐人尋味:海浪中的“小魚”是多麽自由活潑;枝頭嘰嘰喳喳的“小鳥”是那麽天真歡快,甜美可人;綠色的“常春藤”是壹種永不褪色的美;爐中的“火焰”,像愛情的火焰,暖暖的;至於“珊瑚般的晚霞”,它不僅絢爛美麗,而且帶來無限光明和“燦爛輝煌”。

壹組隱喻,壹組對比,勾勒出男女主人公豐滿的形象:是詩情畫意,是潑墨揮毫,是對完美的追求,是對真愛的向往。太美了,真的震撼人心。難怪魯迅先生想說,裴多菲的詩很精彩。至於有人壹生戰鬥在裴多菲革命的基礎上,把這首詩理解為政治抒情詩(比如初中教師語文第三冊)是很牽強的,更違背了裴多菲寫這首詩的初衷。

裴多菲後期寫的愛情詩雖然越來越閃耀著革命精神的光輝,卻成為愛情與革命完美結合的典範,如1847年6月寫的著名詩篇《自由與愛情》:“生命是寶貴的,但愛情的代價更高。有空的話,兩個都可以扔。”諸如此類。但由於詩人創作民歌,其詩歌意象壹般都是清晰明了的,詩人習慣用真情去打動人。這也符合他的審美觀點:“我是壹個可以為了‘真’甚至‘美’而犧牲的人。”可見,在裴多菲的詩學觀念中,“真”的第壹要素就是不能容忍哪怕壹丁點的虛假和做作。

從這個角度,我們不難發現,《我願做激流》是詩人本人,《我的愛》是尤麗雅,這無疑是壹首純粹的愛情詩。如果非要解讀政治歌詞,這裏的“我”就不難理解了,要麽是詩人本人,要麽是革命同僚。和“我的愛”?應該是詩人和他的戰友們為之浴血奮戰的匈牙利民族解放事業,是詩人矢誌追求的革命理想。但是等壹下,這裏有個問題,就是圖像的大小錯位了。如此崇高,如此偉大,詩人願意為之獻身的匈牙利民族解放事業(革命理想)成了“波濤”中的“小魚”,“枝頭”中的小鳥,“廢墟:世界上壹棵纖細的“常春藤”...這看起來很奇怪,讓人無法接受,我想即使是裴多菲本人也不會這麽想。更何況這首詩寫於六月初,1847。當時詩人和尤麗雅的關系已經有了轉機,三個月後,他們結婚了。所以,這是壹首情詩。詩人裴多菲調動全身愛的細胞,點燃激情和真愛的火焰,釋放愛的誓言,驚天動地,真摯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