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八年級語文“詩”教案

八年級語文“詩”教案

學術目標

1.培養學生對祖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2.體驗詩歌中描繪的意境。

3.體驗詩歌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4.了解中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各自特點。

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1,體驗詩歌中描寫的意境。

2.體驗詩歌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3.詩歌中描寫的意境很難理解。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詩歌是情感的產物。古詩詞教學要展示情景,激發學生情感,發展合理想象,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提高能力。因此,教學方法以情境教學法為主,輔以閱讀、比較、自學輔導、繪圖、推理、想象等方法。

媒體設計

自制多媒體課件(古詩反映的背景),或者彩圖、錄音等。

課前準備

安排學生收集王維、李白、杜甫、王安石、趙翼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數?2個課時

教學步驟

第壹類

首先,引導設計

中國是壹個詩的國度。從《詩經》開始,經過漢代、六朝、唐、宋、元、明、清,壹直到現在,這些詩詞就像蜿蜒的長城,層層疊疊,排列成行。讀這些詩就像看長城:看到長城的全貌,給妳壹種氣勢和宏觀的感覺;當妳來到嬰兒床、觀景臺,觸摸殘跡,看風景,離別時感到悲傷,憂國憂民、思念親人的情緒便油然而生;走走停停,遙望遠方,思入詩境,發人深省的思想就會形成。是的,等歌是情緒的產物。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間……會產生不同的心境,創作出不同的詩篇。今天,就讓我們壹起探尋古人的足跡,揣測名人的心境,領略名著的境界。

學習本課的前兩首歌曲。要求理解並背誦這兩首詩。

二、《到堡壘去》賞析

(1)解決問題

1,同學們看題目,理解題目的意思。

2.以“我對王維了解多少”為題認識王維。(學生根據課前準備發言)

3.老師總結:王維(701 ~ 761),字感人,詩寫得好,讀他的詩如讀壹幅畫;他的畫也不錯。欣賞他的畫就像讀詩壹樣。所以他的詩畫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與孟浩然齊名,被稱為“王蒙”。前期寫了壹些邊塞詩,收入《王右丞集》。《到堡壘去》是壹部傑作。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節度使崔大敗吐蕃,唐玄宗命王維出關為禦史監,察軍事情況。這首詩是在去邊境的路上寫的。

(二)研究課文

1,聽歌閱讀,放《闖關要塞》的內容圖片(或彩圖)。

要求:聽發音,分辨節奏。

正音:屬(?)國家?簽個帳篷(?)漢瑟(?) ?肖(?)關?顏(?)然而

2、師生朗誦音樂,節奏清晰。

3.默讀,壹邊讀解釋,壹邊揣摩詩的意思。

4、學習,4人壹組互相交流,記下難點。

5,口譯,學生閱讀句子,並討論異同點以糾正它們。

“我想騎自行車去問問那邊”,我就不坐車去了。去哪裏?“歸屬國,住在拓”,住在拓遠在西北邊疆。

詩人把自己比作彭、嚴,說自己是從《飄》的漢賽草中走出來,像壹只北飛的大雁進入了湖田。在古詩詞中,飛檐走壁常被用來比喻漂泊的遊子,但在這裏卻是比喻壹個肩負宮廷使命的大臣,他在暗暗書寫詩人內心的憤怒和壓抑。與第壹句“自行車”遙相呼應,萬裏此行只帶了10字輕裝上陣。

然後描寫了沙漠中的典型景色:“大漠孤直,長河落日圓。”最後兩句寫的是到達邊塞:“小關每次騎馬,都在楊希嫣保護。”到了邊塞,卻沒見到將軍,偵察兵告訴特使,將軍在前線。

6.享受閱讀,壹遍又壹遍的讀這首詩。妳看呢?最好的詞是什麽,有什麽優點?

學生們談完後,老師總結道:

詩人把筆墨集中在他最擅長的東西上——寫風景。正好春天去邊塞。路上看到幾行北歸雁,然後就設了壹個場景的比喻。我用歸雁來比喻自己,既敘事又寫景,恰如其分,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圓”這壹環節,描寫的是進入邊塞後,長城外奇異壯麗的景色。畫面開闊,意境壯美,被王國維稱為“千古奇觀”。

邊疆大漠無垠,所以用“大”字。邊塞荒涼,無奇不有。烽火臺點燃的那縷煙格外醒目,故稱“孤煙”。壹個“孤”字形容風景的單調,後面壹個“直”字,卻也顯示了它的堅強和毅力。大漠無山無樹,穿流而過的黃河也無法表達詩人的感情,除非用“長”字。夕陽,原本容易給人多愁善感的印象,在這裏用了“圓”字,卻給人壹種溫暖無邊的感覺。壹個“圓”壹個“直”字,既準確地描繪了大漠景象,又表現了作者的深情。詩人巧妙地將自己的孤獨融入對廣闊自然景色的描寫中。

《紅樓夢》第四十八回說:“大漠孤直,長河落日圓。”妳想抽多直?太陽天生是圓的:“直”這個字似乎不合理,“圓”這個字似乎太俗了。當我合上書想起來的時候,我好像看到過這壹幕。這兩個妳要再找兩個字,找不到兩個字。“這就是”詩的好處,意思是說不出口的話,想走就走的生動。看似不合理,但想去也是合理的。“這段話可以看作是揭示了這兩首詩的高超藝術境界。詩中描寫了詩人前往要塞途中的所見所聞,第五、六句是千古佳作。

6.學生們背誦音樂。展示《登頂》的內容圖片(或彩圖)。

3.欣賞“聽說王長齡搬來龍標窯,送來這個”

(1)解決問題

1.看標題。妳看怪不怪妳了解王長齡嗎?妳對有“詩仙”之稱的名人李白了解多少?

2.老師介紹:李白聽說王長齡因生活中的不檢點——“行為不慎”,得罪並貶謫了壹位官員,感到同情和關切,於是寫下這首情景和諧、形象感人的詩,從遠方寄給他。

王昌齡(698 ~ 757)是李白的詩友。他擅長七大奇跡,是七大奇跡的集大成者。他的邊塞詩氣勢磅礴,語言凝練,格調高昂。

李白(701 ~ 762)字太白,名紫。他25歲在四川旅遊。他壹生兩次做官,不僅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反而被排擠、貶謫、流放。李白是壹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與杜甫齊名。

(二)研究課文

1,聽錄音朗讀,糾正聲音,註意詩的節奏。

2.跟著錄音大聲朗讀。

3.自讀,質疑,解惑?然後想:

這首詩描繪了什麽場景?妳表達了什麽?這兩者之間有什麽聯系嗎?

2說說“龍標”的含義。

(3)談談妳對“我為明月擔憂,我將追隨妳直到夜郎溪”的理解。

4.學生討論,老師總結:第壹句描寫景物,指出季節,而景物只取漂泊不定的華陽,稱為“不如回家”的分則,即包含了落寞之情,包含了離別之恨,符合當時的情境,也融於景中,見景之情,所以第二句直接把事情說出來。“聞道”表示驚訝和憐憫。“過五河”說明遷徙路途遙遠,道路艱難。沒有悲傷的話語,只有悲傷的意義。

最後兩句很抒情。人隔兩地,難相隨,但明月當空照,千裏可* * *,要把心事寄明月,隨風飄龍標。龍標:地名,詩題指龍標衛,第二句指王昌齡。這兩首詩所表達的意境,以前在壹些名家的作品中也看到過。如謝莊《月賦》雲:“美人滿音塵,千裏之外盡明月。風會嘆歇,川路長。”曹植雜詩:“望南見吾君。”張《春江月夜》:“此時不相識,願月明照妳。”都和它差不多。而仔細分析,兩句話裏有三層意思。壹種是說自己內心充滿憂慮,無話可說,無人理解。只有這種心事托付給明月;第二,只有明月照兩處,我自己和朋友都能看到她;第三是說,所以,只有依靠她,才能排遣煩惱,沒有別的辦法。

通過詩人豐富的想象力,把原本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了知己知彼,慈悲為懷。她能夠也願意接受她的請求,帶著對朋友們的懷念和同情,來到了夜郎遙遠的西部,送給了這個不幸的移民。她是多麽深情啊!

賦予客觀事物以自己的感情,使之也具有感情,即個性化,這是形象思維的壹大特點和優勢。當詩人需要表達強烈或深刻的感情時,往往會采用這樣的手段來達到預期的效果。

4.學生背誦整首詩。

5.背誦這首詩。

第四,課堂總結

1,學生自我總結。

2.老師根據學生的總結進行總結。

動詞 (verb的縮寫)布置作業

將“聽說王長齡搬去龍標窯有此信”展開成壹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提示:花落,布谷鳥悲。聽說王長齡被貶後曾經越過湘黔邊境。我把壹顆牽掛的心托付給明月,隨風送到夜郎遠西的龍標。這是李白聽說詩友被貶後送的詩。整篇文章充滿了同情和關懷。

第二節課

壹、優秀習題選讀(選擇65438+上節課學生展開的0 ~ 2篇短文配音樂朗讀)

第二,引進“春天的希望”

(1)解決問題

這首詩寫於肅宗至正二年(757)三月。詩人被困在安史之亂中被叛軍占領的長安,目睹了國破人亡,城破人亡。在經歷了家人分離,杳無音信的痛苦後,眼前的春光很是感慨。於是這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寫下了這首不朽的詩篇《春天的希望》。

(二)研究課文

1,聽音樂,大聲朗讀。

2.按要求自學《春天的希望》。

(1)註意下列單詞的音、形、義:

飛濺,刮擦,砰。

(2)哪些詩以壹個“王”字為主,觀察順序是怎樣的?

(3)談談妳對“花瓣如淚流過的地方,寂寞的鳥兒唱出了哀思”的理解。

(4)如果以“壹條家信,抵得上壹噸黃金”為題說幾句話,妳想說什麽?

(5)新問題。

3.互相考察討論。

4.集體贊賞。

(1)聽音樂閱讀。

(2)師生共同背誦。

(3)討論“王”壹詞的功能。

學生發言,老師對著鏡頭總結。

這首詩的前四句都在“王”字裏。詩人從近到遠,從遠到近,從鄉村到山川,再從城市到花鳥,看著它。感情是隱而顯的,由弱變強,壹步步推進。在景物和感情的變化中,似乎詩人逐漸從低著頭看風景轉向了沈思,自然過渡到了後半段——對親人的思念。

(4)理解“花瓣已如淚流過,孤鳥已唱出哀怨”。這兩句的第壹種解釋是,花鳥本該是娛樂性的東西,卻因為感情而厭惡離別,反而讓詩人落淚。另壹種解釋是,花鳥把人擬人化,離開時感到悲傷,花也濺起淚花,鳥也怦然心動。兩者理論雖不同,但其精神是可以相通的,壹個是觸景生情,壹個是感物入骨,可見好詩的豐富性。

(5)以“壹條家信,抵得上壹噸黃金”為題,即興發言。

5.大聲朗讀整首詩。

第三,對《鄧飛來鳳》的比較閱讀

(1)進口

以前我們學過蘇軾的西林壁題。請記住並背誦。

從山脊的側面看,它變成了壹個山峰。

距離不壹樣。

不知廬山真面目,

就因為我在這山裏。

根據對這首詩的理解,本文解讀王安石的《鄧飛來鳳》。

(2)解決問題

王安石的散文筆觸蒼勁有力,詩歌也很有氣勢。這首詩是他登上飛來峰(浙江紹興城外的林寶)後寫的。

(3)比較閱讀

1,學生自讀這首詩,描寫飛來峰上的景色和作者攀登飛來峰的感受。

(解釋: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想象,講道理。)

2.畫登飛來峰的圖。

3.老師補充了壹點:這是壹首關於風景的詩。詩的前兩句直接寫成爬山,意在表現飛來峰塔的崇高;最後兩句詩人登塔後的感受。“不畏浮雲遮望眼”就是不怕朝中奸臣欺瞞皇帝,因為妳站得高,看得遠,看得清周圍發生的事情。這首詩表現了詩人高尚的情操,詩中對景物的描寫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第四,閱讀指南《論詩歌》

(1)進口

自唐代以來,許多詩歌以其獨特的風格、精巧的結構和華麗的語言廣為流傳。然而,著名歷史學家、詩人趙翼是怎麽看待古詩的呢?

(2)作者簡介

趙毅(1727 ~ 1814),本名,字甌北,江蘇陽湖人,晚年以寫作自娛。他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和詩人。

(3)讀詩

示範閱讀整首詩。學生首先要讀語音,其次要掌握詩的格律,第三要體驗詩的意境。

學生發表意見,老師進行指導和歸納。這首詩是壹首絕句,被人們廣為傳誦。

前兩句,“杜麗-陶的作品流傳千古,卻並不新鮮”,因為杜麗的詩寫在古代。最後兩句“江山代出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說的是每個時代都有天才詩人,開創了新的詩風。

(4)總結

趙翼並不否認杜麗詩歌的傑出成就,而是提倡創新,擺脫了崇古觀念,創造了壹位在新時代“獨領風騷”的偉大詩人。詩歌體現了詩人對人才的殷切期望。

擴大閱讀(關於詩歌(二)

壹只眼睛必須是獨立的,

紛紛對藝術園說雌黃。

矮人看過劇嗎?

他們都在和別人說閑話。

這是作者寫的壹首關於文學批評和鑒賞的詩。

在詩人生活的那個時代,文藝界的風氣極其惡劣,人們往往不顧事實,隨波逐流,信口開河。詩人以侏儒比喻看戲,說自己沒看見,卻“與人閑話”。詩的後三句生動地描述了當時文壇上信口開河的不良現象。在第壹句“只有眼睛必須是獨立的”中,詩人提出了我們看問題要有自己獨立見解的觀點。

動詞 (verb的縮寫)布置作業

1.背誦並憑記憶寫出這些詩。

2、出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3.語文活動:“妳知道多少首古詩”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