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幼幼
有時我花壹整天看電影。
從法國到英國,然後到美國。
每個故事都會遇到壹個男人和壹個女人。
適合擊中
之後的劇情就交給他們去發展了。
悲哀和悲傷都是虛構的。
但是沒有人能拒絕愛情的真實。
欣賞—
女生思考愛情似乎總是壹種“虛構”。但這種虛構只是藝術上的壹個絕對真理,因為在這個階段,直覺還沒有被復雜的思想所幹擾,沒有被沈重的肉體所束縛。所以,當我們開始厭倦或者對詩歌失去敏感觸覺的時候,不妨讀讀這些文字,雖然還有點稚嫩,但是已經沒有被偽藝術汙染了,“愛情是人類的通病”,這是壹個很大的話題,比余幼幼課堂上所有的科目都大。然而,出生於90年代的余幼幼輕松地(幾乎是隨意地)處理了這個大話題——僅僅是通過在網上看電影。我發現在余幼幼更多的詩歌裏,她無非是在關註女孩的成長,關註社會的荒誕,關註人性的問題,但最後往往都是提到“病”。事實上,疾病是這個時代和我們寫作的壹個中心詞。這不是余幼幼的發現,但這是她的眼光,壹個剛剛踏上寫作之路的90後女孩的超前而固執的眼光。她壹直在和另壹個自己起哄或爭論。正如她在這首詩中發現的,光影世界裏的愛情的情節都是“虛構”的,卻有著某種無法拒絕的“真實”。余幼幼,她更早地“遇見”了這種粗獷的人性。(選自白鶴林《人間好詩》)
●《法國電影》
余幼幼
我靠
我不是要妳認真
這是壹部法國電影的名字。
電影中的場景
這都是真的
我看完就啞了。
底層人民
被上流社會操
同時被自己的同胞操了。
事後
收拾妳自己的爛攤子
繞過藝術街道
走過黑暗的小巷
像法國這樣的國家
也有不浪漫的時候。
陳普評論道:
寫詩的人多,寫得好的不多。有壹些寫的很好,文筆獨特,很難得。
我認為余幼幼是獨壹無二的。尤其是90後。
我覺得目前靠網絡詩歌的抒情性很難寫出壹首好詩。詩人可以另辟蹊徑,找到新的出路。余幼幼應該是探索的人。要寫出壹首獨壹無二的詩,首先不是手法的陌生,而是思想層面的上升,至少達到觸及藝術的文字。
這首詩淡淡地向我們透露了最後的思想:“像法國這樣的國家,有時也會有不浪漫的時刻。”我想這樣壹句話,任何壹個小學畢業的人都能理解。而這樣的壹句話,在平淡中透著壹種感嘆的語氣,懂的人只有細細思考,才會明白其中的深意。這是詩人對電影和導演的批評嗎?我也這麽認為而詩人沒有在題目中表現出來,這就是吸引妳的條件。留給讀者更多的空間。
壹些90後的穿著很時尚或經過偽裝,但余幼幼的詩真實地代表了所謂“非主流”壹代的生活狀態。她說她不再和別人談論詩歌,這是保持獨立的重要措施。我認為她是對的。(選自《陳普100首詩》)
余幼幼的詩就像把壹塊冰冷的冰扔進了平靜而溫暖的湖中。她用自己獨特的尖叫方式“勾引”著我們的“耳膜”,讓我們從溫暖幸福的詩歌之夢中醒來。那塊毒瘡,我們不再介意,幹脆鄙視它。但孩子閃亮的眼睛準確地捕捉到了世界最真實的壹面,她尖叫著用自己詩歌的語言告訴了我們。講述“在壹條暗河裏/已經生了孩子”的壞女孩;講述“多年後身體被男人碾平/乳房被孩子吸平”的女人,身體和靈魂都被榨幹了,卻還在“疲憊”中“忍耐”;告訴被沈重的黑夜淹沒在壹片激情的水中的男男女女;訴說著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我壹邊讀她的詩,壹邊在心裏大喊“如果我女兒寫出這樣的文字,我壹定會瘋掉”,但我真的不得不承認,這些帶有“不忠”、“墮胎”、“性”、“黑夜”意象的詩歌,確實在余幼幼的作品中產生了非常震撼的語言和藝術效果。(選自楊可《90後詩歌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