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來源於宋詞的俗化,是用當時北方流行的音樂曲調創作的。它是壹種源於民間新聲的中國音樂文學,是壹種雅俗共賞的新體詩。
它有兩種基本形式:小序和集數。後來隨著散曲的正規化和人口減少,失去了個性鮮明的市井文化的新鮮血液,變得和宋詞幾乎壹樣,繼而衰落,未能像唐詩宋詞那樣繁榮延續。
擴展數據
散曲的特點:
壹是語言方面,需要講究壹定的格律,吸收了口語自由靈活的特點,所以傾向於口語化,旋律的某壹部分散漫。
第二,在藝術表現上,它比現代詩詞更多地采用“賦”的方式,鋪陳敘事。
第三,散曲的押韻比較靈活,可以平仄,也可以夾句。北宋或多或少都有夾層字,南宋則有“夾層非三”之說。夾層明顯口語化、俚語化,起到了讓歌曲意思清晰、生動、貧乏的作用。
百度百科-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