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新詩史上壹個重要的詩歌流派,壹般以1927為界分為兩期。前期從1926春天開始,北京晨報副刊?詩刊是陣地,主要成員有聞壹多、徐誌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他們不滿“五四”後忽視詩歌藝術的“自由詩人”的風格,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的情緒控制”,反對詩歌的濫交和散文化傾向。他們從理論到實踐對新詩格律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聞壹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思想,即“音樂之美、繪畫之美、建築之美”。因此,新月派也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新月派糾正了早期詩歌創作過於不拘形式的弱點,也使新詩進入了自覺創作時期。1927年春,胡適、徐誌摩、聞壹多、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創辦《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動轉移到了上海,也就是後來的新月派。其主要陣地為《新月》月刊和《詩歌》雜誌,創刊於1930。新成員是陳、方和邊。後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嚴”的原則,堅持超功利、自我表現、貴族化的“純詩”立場,強調“本質的純粹、技法的徹底、格律的嚴謹”。然而,詩歌的藝術表現和抒情性接近於現代主義流派。
“三美”中的音樂之美,是指新月詩體的每壹節都不壹樣,就像音樂壹樣。建築美意味著詩歌的格式像建築。畫的美,就是月牙詩的每壹段都是可以畫的畫。
《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節兩三頓飯。不拘壹格,嚴謹,押韻二四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蕩漾如漣漪,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聲音,又順應了詩人情感的潮起潮落,有著獨特的審美快感。七段詩句錯落有致,節奏在其中緩緩蔓延,頗有詩人“白袍薄郊島”的氣質。可以說,它體現了徐誌摩的詩美思想。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和建築美。
1,繪畫的美,意味著詩歌的語言選擇了更豐富多彩的文字。全詩選取了“雲、金柳、夕陽、波浪、影子、綠花、彩虹、草地”等詞語,給讀者以視覺色彩的想象,也表達了作者對劍橋的深情。全詩有七節,幾乎每壹節都有壹幅可以畫的畫。如果妳輕輕揮手告別西邊的雲,沿河的金柳在何康河中搖曳;何康河底的水草搖曳著,似乎有話要對詩人說...作者讓每壹幅畫都充滿了流動的畫面美,並通過具有強烈動作的文字給人以立體感,如揮舞、蕩漾、搖曳、粉碎、回遊、揮動等。
2、音樂之美,是詩歌的音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
a、押韻,韻腳是:來,色;娘,哎;搖壹搖,草;彩虹,夢想;回,宋;蕭,橋;加油,蔡。
b、音節和諧,節奏感強。
c,來回循環。第壹段和最後壹段在意義和節奏上相似,形成了呼應的結構形式。
3、建築美,是節奏感的對稱和句子的工整。《再別康橋》有七節,每節兩句,單雙行錯開壹格。無論從排列還是字數上,也都是統壹的,給人壹種美感。
附錄:告別劍橋(作者/徐誌摩)
我輕輕地離開了,
當我輕輕地走來;(押韻)
我輕輕揮手,
告別西方的雲。(押韻)
河邊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押韻)
海浪中的影子,
心中蕩漾。(押韻)
軟泥上的綠草,
油乎乎的,在水底搖曳;(押韻)
在何康河輕柔的波浪中,
我願意做壹株水生植物!(押韻)
榆樹陰下的壹個水池,
不是清泉,而是天空中的彩虹;(押韻)
是天空中的彩虹被壓在漂浮的海藻中。
沈澱出彩虹般的夢。(押韻)
尋找夢想?舉起壹根長桿,
漫步回到更綠的草地,(韻)
充滿星光,
在星光燦爛的地方演奏歌曲。(押韻)
但是我不會放歌曲,
靜靜的是壹支送別的笛子;(押韻)
夏蟲也為我沈默,
沈默是今晚的康橋。(押韻)
我悄悄地離開了,
正如我悄悄地來了;(押韻)
我揮了揮袖子,
不要帶走壹朵雲。(押韻)
《死水》是聞壹多的代表作。詩人把舊中國黑暗腐敗的現實比作“壹潭死水”,表達了他對醜惡勢力的痛恨和對祖國的熱愛。詩的最後壹節表明,壹方面,他對黑暗不存幻想,堅信醜不能產生美;另壹方面又不像是死灰復燃。“不如棄醜修身”是壹句氣話。朱自清在聞壹多全集裏寫過?序言說:“簡直是讓醜早點充滿惡,絕望中才有希望。”絕望中充滿希望,寒冷中充滿愛國熱情,是這首詩的思想特色。
《死水》也是聞壹多先生“第壹次最滿意的音節實驗”,是聞先生對其“三美”新格律體進行實驗的典型。全詩共五節,每節四行,每行九個字,分別由三個“二字格”和壹個“三字格”組成,形成2232或2322或3222個聲調格,最後以兩個音節結尾。雖然調尺的排列順序不完全壹樣,但總數完全壹樣,在變化中保持整齊。水平參差不齊也用抑揚頓挫。詩人就像“帶著鐐銬跳舞”,卻跳得如此輕松和諧,令人驚嘆!
另外,詩歌借鑒了西方現代詩歌的反諷手法和“以醜為美”的藝術原則。詩的中間三段,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把死水裏面的醜陋之物充分繪上了美麗的形狀(翡翠、桃花、洛奇、夏雲、青酒、泡沫),用鮮艷的色彩、響亮的聲音諷刺了汙濁、發黴、陰郁、寂靜的死水。美醜交織對比,藝術效果令人耳目壹新。
附錄:死水(作者/聞壹多)
這是/壹條溝/絕望/死水,
微風/我買不起/我買不起/我買不起。(押韻)
不如多交/廢銅/廢鐵,
冷卻/灑出妳的/剩菜/剩飯。(押韻)
也許/銅/綠/玉,
錫罐上/繡著/幾片花瓣/桃花。(押韻)
讓/油膩/再織壹層/羅綺,
塑造/給他/蒸出壹些/雲朵。(押韻)
讓死水/發酵/溝渠/青酒,
充滿了/珍珠/像/泡沫;(押韻)
珠子/笑聲/變成/大珠子,
又被偷酒賊/花蚊子/咬了。(押韻)
所以/壹條溝/絕望/死水,
只是/跨越/有點/獨特。(押韻)
如果/青蛙/無法忍受/孤獨,
還是/停滯/尖叫/歌唱。(押韻)
這是/壹條溝/絕望/死水,
這裏/肯定不是/漂亮/哪裏,(押韻)
最好/給/醜/回收,
看他/創造壹個/什麽/世界。(押韻)
“三美”對後世研究者的影響
如果說聞壹多先生是新格律詩派的理論奠基人,那麽徐誌摩先生就是新格律詩的倡導者和辛勤實踐者。在徐誌摩先生的很多詩裏,都透露出他對美的要求。尤其是他的經典之作《再別康橋》,更是他的詩歌對“三美”要求的綜合藝術性。這首詩語言清新,具有通俗流暢的突出特點,但也是經過深度錘煉的,沒有雕琢的痕跡,充滿了音樂美。其中首段和末段是重復的,“輕輕”和“靜靜”兩個字也是重疊的,加強了節奏感。每首詩都隨著感情的變化而變韻,很符合聞壹多先生的《死水》的韻。此外,壹三首排在前,二四首排在後,空靈而有條理,壹三首較短,二四首較長,都表現出建築對稱之美;“金柳”、“柔波”、“壯麗”、“軟泥”、“綠草”等詞,既生動又柔美,都給人以繪畫美的享受;至於詩中的比喻,都是清新、準確、生動,猶如流水,沒有當時新詩的歐化傾向。總之,《別了,康橋》是壹首音節抑揚頓挫、音調反復、格式對稱、文字中有女性意象的詩,達到了完美的藝術境界。此外,新格律詩的創作也得到了其他詩人的堅持和追求,出現了少量新格律詩,影響很大。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以“東方詩風論壇”、“中國格律新詩網”為代表的格律新詩創作、研究、交流平臺誕生了,它旗幟鮮明地反對脫離實際、脫離大眾、脫離傳統,強調要貼近現實、語言通順、註重音樂美、兼顧形式美,湧現出了雲起、劉念、宋玉淑、余曉曲等壹批愛將。
新格律詩的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從先生的《詩的典型詩行》和《半揶揄韻》,到何其芳先生倡導格律,強調“頓”在解放後新格律詩中的中心地位,到邊先生區分音準和音準節奏,再到萬龍生先生提出80年代以後新格律詩的“無限可操作性”,孫先生的《中國新詩格律概論》,金鹿先生的《新格律詩概論》
新格律詩理論和創作的發展體現了對西方文化的批判吸收和對民族文化傳統的頑強回歸。我相信,隨著民族自信的重新發現和新詩螺旋式發展的軌跡,未來新格律詩的創作將會蓬勃發展,理論將會進壹步發展、普及和逐步固定。壹個傳統詩歌、現代新詩、格律新詩三足鼎立的局面終將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