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時期(196 ~ 220)七位作家的統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燦、徐淦、阮瑀、楊穎和劉震。
“七子”之名,始於曹丕《典論論文》:“今文人有魯孔居,廣陵陳張,王參,北海許,劉晨阮瑀玉娟,汝南滎陽德聯,東平商賈劉振。生了七個孩子的人,學業壹無所有,文字壹無所有,千裏鹹記。“這七人大體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石父子之外的優秀作家,所以‘七子’說得到了後世的廣泛認同。除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余六族經歷各異,但都遭遇了漢末之亂。後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過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他們視曹操為心腹,想靠他做點事。因此,他們的詩歌與曹石父子有許多相似之處。因建安七子曾在魏都野(今安陽北)共同居住,故又稱“中野七子”。
孔融(153-208)
其實孔融是有家族史的。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魯曲阜人,後為曹操所用。他年輕的時候把壹個大梨給了哥哥,自己拿了壹個小梨,所以他是神仙。這就是“孔融給梨”的故事。靈帝時,任司徒楊次福為帝。鐘平(185)初升至最高位,任謀士,與中丞格格不入,因病辭官。之後,司空夫成為部下,拜中國軍,轉任武士中郎將。狄鹹初平元年(190),董卓成為談判代表,出征黃巾軍最興盛的青州北海郡。興平二年(195),劉備推薦他為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袁紹之子袁譚攻打青州,孔融孤軍奮戰,妻子被俘。曹操遷都許昌,招孔融為主公,遷少府。在許昌,由於不滿曹對的欺騙,許多人都順從了,並被罷官。後來拜見了太中大夫,退居閑崗,待客如賓,座無虛席,聲譽頗高。最後被曹操所忌,徒然構成犯罪,入獄棄城。建安七子之首孔融,才華橫溢。現存的作品只有散文和詩歌。散文如《褒米衡表》、《與曹公論盛孝章》等,辭藻華麗,富於情侶味;《與曹操談禁酒令》幽默。他的第二首詩《雜詩》,深入淺出地描繪了喪親之痛,悲涼動人。
陳琳(?- 217)
孔璋,廣陵(今江蘇江都)人,建安七子之壹,但生年比孔融大。漢靈帝末年,任大將軍何進主簿。刀鋒被召集到首都洛陽,懲罰太監。陳林試圖勸阻他們,但何進拒絕接受。最後被打敗,被殺。董卓虐洛陽,陳琳投靠冀州,入袁紹帳下。袁紹做了很多文章和軍事文獻。最著名的是《為袁紹拔周宇文》,記敘曹操的罪行,痛斥他的父親和祖先。它非常具有煽動性。建安五年(200),袁紹壹戰大敗,陳琳被曹軍俘虜,曹操愛才不怪。他給司空的軍事顧問做了壹個祭酒,讓他和阮瑀壹起掌管檔案室。後來,他轉行做了首相的監工。建安二十二年(217),劉真、楊穎、徐幹死於疫病。擅長打秘書。《長城洞飲馬》是他的詩歌代表作。以秦築長城的故事為借口,揭露重徭役給百姓帶來的苦難,尤為深刻。
王燦(177-217)
字鐘鉉,楊珊高陽(今山東鄒縣)人,建安七子之壹。王燦年輕的時候去見左中郎將蔡邕,蔡邕見到他很驚訝。王燦死記硬背知識,擅長算術寫作;壹次和壹個朋友,讀壹個路邊的石碑,看壹遍,壹字不漏的背下來。又壹次看人家下圍棋,情況很亂。王可以重新設置它,並沒有錯過它。後來在荊州依附劉表,劉表以此為上賓。劉表死後,王燦勸說劉表的次子劉聰投降曹操。曹操到了荊州,王燦被封為關內侯。太廟建於魏國,王參、何洽、、杜拜中學。* * *提出尊曹操為“王維”;後來荀攸被刺史勒令停止諫議後又擔心自己的死,於是決定停止。在七個兒子中,他的成績是最高的。他的《七傷詩》和《樓頌》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七傷詩》之壹(《西京之亂不算什麽》)描寫了為躲避荊州之亂,餓死婦女在前往長安途中拋棄孩子的情景,深刻揭示了漢末軍閥混戰造成的可怕景象和人民的深重災難,令人目瞪口呆。《樓頌》是我在荊州麥城城頭的時候寫的。它主要表達了思鄉之情和未能滿足我的才華的悲傷。它充滿了感人的力量,是壹首著名的抒情詩。
徐淦(171-217)
韋昌,北海(今山東省濰坊市)人,建安七子之壹。少年刻苦讀書,專心讀經典。漢靈帝末年,宗室子弟組成黨權門閥,爭奪功名。徐幹被關在門外,住的地方很窮,不入俗。建安初年,曹操拜會司空軍師,獻酒祭祀,轉向文學。幾年後,他因病辭官,曹操專門表彰他。此後,他被授予上述艾暢,但他也生病了。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壹場瘟疫流行,他病死了。主要作品是中倫,曹丕稱贊這本書文字優雅,足以流傳後世。”(《與吳質書》)和他的愛情詩《思房》,也寫得激情澎湃。
阮瑀(?-212)
字禹,陳留偉(今河南開封)人,建安七子之壹。章表書記很優秀,代表作是《為曹公和孫權寫作》。《驅離北國》這首詩,描寫的是孤兒被繼母虐待的痛苦,更為生動。年輕時師從蔡邕,蔡邕稱他為“奇才”。章桌的秘書非常出色。當時,軍事書籍的寫作主要是由阮瑀和陳琳完成的。後來,他遷屬倉為丞相。詩歌的語言樸實,往往能反映壹般的社會問題。《駛出北門》這首詩描寫了孤兒被繼母虐待的痛苦。阮瑀的音樂修養相當高。他的兒子阮籍和孫子阮賢都是當時的名士,位列“竹林七賢”,比氣質。明朝編阮袁宇。
楊穎(?-217)
字德廉,生於汝南(今河南汝南縣東南),建安七子之壹。他擅長創作賦,代表作有《張五感詩》。當初,他被任命為曹家的宰相,後來又變成了平原侯的兒子舒。曹丕任五感司令時,為將軍府文學(負責校經、奉文)寫了幾十篇文章。詩歌也不錯。
劉震(?-217)
字商,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人,建安七子之壹。用文學看妳的價值。建安年間,劉真被曹操稱為丞相下屬。我和曹丕兄弟關系挺好的。後來曹丕之妻甄氏,因不敬罪服苦役,後免部為胥吏。建安二十二年(217),陳琳、余旭、楊穎三人死於疫病。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方面,尤其是五言詩的創作。今有詩十五首,其中三首為代表作,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善於對比和比較。
文學成就
詩意
七子主要寫五言詩。五言詩是東漢末年才興起的壹種新詩體。“古體詩”在桓、淩世界的出現,標誌著五言詩的初步成熟。而“七子”優秀的五言詩作品,則充滿了情感和變化,使五言詩在藝術上更為精致,如徐淦的《思房圖》比《青青河邊的草》或《冉冉的孤竹》更為細膩深刻。而陳琳的《長城洞飲馬》和阮瑀的《驅出北門》都是漢末戰前所作,其寫作時間不壹定晚於《古詩》,因此其在五言詩發展史上的重要性更值得關註。
像賦這樣的文學形式
“七子”寫了大量的符曉,他們在張衡、蔡邕成就的基礎上,為符曉的進壹步繁榮做出了貢獻。《七子的付曉》有三點值得關註:①取材範圍更加擴大,平民化、日常化的題材進壹步淡化了過去大賦的貴族性質;②反映社會現實的功能加強,直接描寫政治事件的作品增多;③抒情色彩越來越濃。曹丕曾在《典論·文》中對《七子賦》給予很高的評價,劉勰在《文心雕龍·釋賦》中也表達了同樣的意見。他特別認為王燦、徐幹是曹魏的“福星”,可以與宋玉、司馬相如、左思、潘嶽並列。
文章
孔融的張表,陳琳、阮籍的秘書,徐幹、王燦的雜文,在當時都是獨樹壹幟的。他們* * *相同的優點是曹丕說“文以氣為本”(典論文),體現了作者獨特的氣質。"七子"的著名雜文有孔融的《薦秘恒書》、《與曹公談盛孝章》、《陳琳遷禹州》、《為曹洪、魏王撰》、《阮瑀為曹公、孫權撰》、《王參商記》、《荊州文學誌》等。“七子”散文在形式上傾向於駢文,孔融、陳琳尤甚。他們的壹些作品對仗整理,經常使用典故,成為漢末西晉散文駢化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壹環。
作品
“七子”著作的原集已全部丟失,現今僅存徐幹的政治倫理專著《論中國》。明代張騫編纂了《孔夫子少府集》、《王石忠集》、《陳濟世集》、《阮集》、《公劉□集》、《英德蓮秀蓮集》,收入漢魏六朝藏書壹百零三部。清代楊編撰了《建安七章》。
評價
“七子”的壹生,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在漢末社會大戰爭前期,雖然兩人的社會地位和生活經歷不同,但都逃脫不了患難與共的命運。後期都是依附於曹操,孔融在少府擔任高官,王燦擔任仆從,其余也都是曹實父子的親信大臣。但孔融後來與曹操發生沖突,被殺。因為這七人加入曹操的時間不同,所以他們的前後期並沒有統壹的界限。孔融在建安元年(196),徐幹、阮籍在建安初,陳琳在建安五年,王燦在建安十三年,劉振、楊穎在建安十三年。與他們的人生軌跡相對應,“七子”的創作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早期作品多反映社會動蕩的現實,表達憂國憂民的情懷。主要作品有王燦的《七傷詩》、《樓頌》、陳琳的《長城洞飲馬》、阮籍的《駛出北國門》、劉真的《贈我兄弟》等。,都具有現實意義和壹定的思想深度;但有些作品太過低沈感傷,比如阮籍的七傷詩,柳甄的失題,天地未曾有過,等等。後期作品多反映其對曹石政權的支持和建立自己政績的野心,內容多為宴請、給予解答等。但有些對曹石父子的贊美卻伴隨著跟屁蟲,表現出庸俗的態度。但無論是之前還是之後,“七子”的創作都是以積極健康的內容為主。
《七子》的創作有自己的個性和獨特的風格。孔融擅長朗誦散文,作品充滿朝氣。王燦的詩、詩、散文堪稱“既好又好”,作品抒情。劉真擅長詩歌,風格蒼涼。以章士表著稱的陳琳和阮籍,在當時的詩歌創作上也有壹定成就。他們風格上的區別是陳琳更雄渾,阮籍更自然流暢。徐幹詩文兼備,文筆細膩,身體舒緩。連贏還會寫詩詞歌賦,作品和諧文藝。“七子”的創作風格也有相通之處,是建安文學的時代風格。這種時代風格的具體內容及其形成的原因,就是劉勰在《文心雕龍·時間系列》中所說的:“時看時,雅而大方,善離於世,風衰而遠,誌深而筆長,故輪廓豐富。”
“七子”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與“三曹”壹起構成了建安作家的主力軍。他們都為詩歌、散文、散文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魏末著名文人七子,成名晚於“建安七子”。包括嵇康、阮籍、單濤、向秀、劉玲、王戎和阮賢。
嵇康(224-263),三國時期羅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他家雖是儒家,但不師從老師,只說擅長老莊。嫁入魏宗室,官散於大夫,故又稱散於中。崇尚自然養生之道,著有《養生論》,主張“順其自然”。他與王戎、劉玲、湘繡、單濤、阮鹹、阮籍交遊密切,被稱為“竹林七賢”。後來由於與利益不同,便去做官,以其為己輩,再著書立說,與陶絕交;因為與鐘會的隔閡,他四十歲時在司馬昭被殺,成為將軍。嵇康山因扮演廣陵散而出名。有《冀中三際》,以魯迅編纂的《冀中嵇康》為精華。
阮籍(210-263)是三國時期曹魏末年的壹位詩人。字黑宗,竹林七賢之壹。尉氏人,曾任步兵校尉,史稱“阮步兵”。崇拜莊子、莊子之學,但政治上采取避災的謹慎態度。與嵇康、劉玲等七人為友,常聚於竹林下,自得其樂,被譽為天下竹林七賢。阮籍是“始聲”的代表,其中詠懷詩八十二首最為著名。阮籍通過比喻、象征、寄托等不同的寫作手法來抒發自己的感情,以古諷今,形成了“悲憤悲涼、晦澀曲折”的詩風。除了詩歌,阮籍還擅長散文和辭賦。九篇散文,最長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傳》。此外還有《清思賦》、《首陽山賦》等六首。有《鴿頌》《猴頌》。《隋書經籍誌》考錄《阮籍集集》十三卷,但恐怕已失傳。明代張浦編撰《阮步兵集》,收集漢魏六朝藏書130部。最接近黃節的是《阮步兵愛情詩劄記》。
單濤(205-283),字聚源,竹林七賢之壹。西晉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年孤獨,家境貧寒。好老莊理論,交嵇康阮籍朋友。單濤要離職了,想叫嵇康接替他的位置。嵇康寫信和他分手。四十歲時,是公主書。單濤見司馬懿與曹爽爭權奪利,視而不見,不問世事。司馬師上臺後,想依附他,被提升為秀才,除了博士之外,還挪到了尚書吏部。司馬昭在蜀中以鐘會作亂,以西征和任濤為行軍車馬。趙晉封為公,陶主張以為太子。卻說魏稱帝,立為大鴻臚,加車為校尉,為新老大。出冀州刺史,鎮巴尹渠,搜羅人才三十余人。為仆,移為尚書吏部,少府太子,左仆。官員的每壹次選擇,先秉承晉武帝的意旨,親自作出評論,稱為“山公告”。因為老毛病,我已經辭職很多次了,不被允許。拜完司徒雷登,恢復辭官回國。共十卷,已失傳,今有叢書。
項修(約227-272)生於河內懷(今河南省西南)。魏晉竹林七賢之壹。從官員到黃門侍郎,都是散騎的常侍。他寫了《莊子》《發明好奇心》《激起玄風》《秋水》《至樂》等筆記,但筆記還沒寫完就去世了。郭象《敘述與概括》之後,別是壹本書。早年失傳,現存《莊子·朱》,可視為項和郭的* * *著作。他主張“明教”與“自然”的統壹,主張儒道合壹。認為壹切都是灑脫的,但“上下”也是出於“自然”,不能以求“自由”來違“明焦”。擅長詩詞歌賦。他對嵇康、陸安《思老賦》的悼念,很悲涼,也很有名。
劉玲,字伯倫,郭培(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之壹。魏末,為建威參軍。晉武帝在位之初,呼籲對策,強調無為而治,因此被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和虛偽的倫理道德。為了躲避政治迫害,他染上了酒癮,裝瘋賣傻。有壹次壹個客人來訪,他壹絲不掛。客人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居所,以房間為衣服。妳為什麽鉆進我的褲子裏?”“他的放蕩不羈的行為顯示了對明朝禮儀的否定。只有壹篇,酒德頌。
劉晨,字仲容,西晉尉氏(今河南)人,居阮縣。“竹林七賢”之壹。阮籍的侄子,與阮籍並稱“大小阮”。李灌騎了壹個侍郎來補平太守。思想開放,不拘小節。擅長彈琵琶。
王戎(234-305),字沖人,臨猗(今山東)人。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壹。年輕而開明,光明而美麗。善談,與阮籍、嵇康等同遊。對於壹片竹林,而且嘗過之後說:“俗的東西又回來讓人失望了。”他是七賢中最庸俗的。晉武帝年間,先後任吏部黃門郎、常侍、河東太守、荊州刺史,入安豐郡侯。後來又轉戰吏部光祿勛、尚書。惠帝,斯圖亞特的官員。我執著於名利,對此無話可說。性極其貪婪小氣,農村遍布各州,沒有積累。每次我都咬牙切齒,日夜計算,如果不足。榮家有好梅,常賣,但怕別人種,常鉆核賣,所以被世人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