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四川大學教職員工兩年創作1500首詩所體現出的社群交流的好處呢?

四川大學教職員工兩年創作1500首詩所體現出的社群交流的好處呢?

只有初中學歷的淩,是四川大學江安校區後勤處水電中心的壹名值班員,但她的另壹個身份是詩人。在兩年的時間裏,淩利用工余時間參加了四川大學的詩歌班,創作了1500多首詩歌。這個內向的校工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光”。“她的壹些短詩寫得相當好。看得出來她是壹個心地光明的人!”著名詩人、四川大學教授向以鮮評論道。

詳情如下:

在文學沒落的當下,成為詩人的成本太高了。它的前提是妳得有另壹份職業。畢竟寫詩不能養家糊口。川大校工成為“網絡名人詩人”,引起媒體關註。我相信會有人幫她打包的。寫詩帶來回報,這是小概率事件,尤其是對於壹個大學工作者來說。這件事的解讀可以多元化,我看到更多的是這個“大學詩人”出現背後的社群傳播效應。

據淩說,她剛去川大圖書館的時候,雖然沒有借書的資格,但總有大學生拿著自己的借書證為她借書。更難得的是,文心學院王鴻老師的《中國詩歌藝術》將永遠為她敞開大門。老師在課堂上推薦了淩的詩,並成為校工的微信好友,把她的詩推薦給詩歌圈的朋友,為她的詩友背書,稱她是“壹個樸實、靦腆、愛學習、有意義的草根詩人”。讓淩更出名的是四川大學的詩人向以鮮。他們不僅是微信好友,而且評價淩的作品短小有力,風格濃烈,輕盈。

從世俗的角度來看,大學工作者和教授之間用詩歌交流就更不尋常了。幸運的是,淩被納入了和的詩歌界。微信是這個圈子運營的載體。大家平等相待,互相分享資源,以情相待。四川大學第壹位社會工作者淩憑借其詩歌才華脫穎而出,受到媒體的廣泛關註。

其實近年來“北大保安考上大學”的現象也是社團傳播作用的典型。北大保安通過自己的努力,融入了北大師生組成的社區。社群通過亞社群利益交換打破了固有的身份階層差異,實現了不同人群之間的資源共享,從而使北大安保借助社群實現了身份逆襲。筆者也經歷過這樣的例子。因為工作關系,接觸了大量的老師,所以申請了壹個以老師為寫作團隊的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其實我建了壹個情懷寫作社區,大部分都是有穩定工作的中產階級以上的人。其中壹個沒有學歷的年輕人,憑借自己的才華,在這個微信賬號上發表了壹篇文章,得以融入這個有情懷的社區。這個初始身份幾乎空白的年輕人,在其他社區成員的幫助下,通過寫作實現了身份逆襲。

在階級固化越來越明顯的當今社會,職業和學歷很容易形成壁壘。以社交媒體為媒介的社區是社會充分發展的產物,是公民享受社會化福利的平臺。希望以興趣愛好為紐帶的良性社區越多越好,越民主越開放越好。這樣,出身卑微或資源占有較弱的公民,不僅可以將自己的感情放在社區交往中,還可以借助社區資源的獨特特性,實現超越自我的身份逆襲。“川大詩人”脫穎而出的案例和“北大保安考上大學”的現象,是社群傳播的成果,也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發光”的中國夢的形象詮釋。